市場經濟法制與民主法制建設的關系
時間:2022-04-26 11:06:43
導語:市場經濟法制與民主法制建設的關系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市場經濟法制與民主法治建設的關系是互為表里的,都不能拿出來單獨論之,特別是在發展市場經濟的過程中,應該市場經濟與民主法治建設兩手抓,加強法制建設是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市場經濟的發展,是民主法制建設的必要保障。本文就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的需要對市場經濟法制與民主法制建設關系進行簡單的研究,明確它們之間的關系和作用,為增強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作出一些意見。
關鍵詞:市場經濟;民主法制建設;關系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我國的市場經濟法制與民主法制建設分別看起來沒有什么關系,但是它們共同存在與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中,市場經濟法制的發展離不開民主法制建設,同時又為民主法治建設的發展提供堅實的基礎。經濟法制離不開民主法制,民主法制的發展離不開經濟法制,它們共同為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服務。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既是道德經濟,又是法制經濟,而法制經濟的最根本的要求就是個人與企業的經濟活動、市場的運行機制、國家政府的管理都要依照法律進行。換言之就是市場經濟體制依靠民主法制建設而運行的。
一、市場經濟法制
我國的市場經濟是一種發達的商品經濟,商品經濟的發展是建立在法制建設之上的,市場經濟體制是市場運行的具體的制度安排或運行方式,市場經濟是指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調節作用的經濟,市場經濟也可以說是以市場機制的作用作為基礎配置經濟資源的方式,市場經濟的發展是以經濟交換中的平等互換為主要基礎的,也就是說在市場經濟體制下,商品的交換、買賣都是建立在公平、自主的基礎之上,商品的交換沒有階級制約、沒有地位的高低,也沒有政權的干預。只有在這種公平、自由、民主的環境之下,市場經濟才有可能正常運行。市場經濟體制也是一種法制經濟,它與計劃經濟體制是相對的,計劃經濟是由國家宏觀調控的,是國家對資源進行配置的手段,其政府有關部門掌握其生產要素,所有的一切經濟活動都由國家掌控。從建國之初,我國就開始實行計劃經濟,全部由政府進行掌控,但是在這種計劃經濟下的我國經濟,就形成了“大政府,小市場”的局面,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社會主義民主建設進程的加快,這種計劃經濟儼然不適應我國的基本國情,不利于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的發展,所以在十四屆五中全會中提出了經濟發展的“兩個根本轉變”,從而將我國的經濟進行了深化改革。改革后的市場經濟就是在國家的宏觀調控的基礎作用之下,進入市場之后按照市場經濟法制正常運行,它是不受國家政權約束的,主要是靠市場法制的約束。市場經濟的發展是以提高國家的經濟效益為中心的經濟改革,無可厚非的是市場經濟的發展為我國的經濟體制帶來了深刻的變化,市場經濟體制下的市場形成了公平競爭、資源配置優化的經濟運行體制。
二、民主法制建設
從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就已經確立了要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依法治國,建立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社會主義建設依靠的就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從18世紀開始走向社會主義道路開始,民主法制建設已成為必不可少的重要政治保障,雖然發展道路崎嶇,時至今日民主法制建設也還存在著這樣那樣的問題。但是,民主法制建設的發展和完善是需要時間和過程的,是需要不斷的吸取經驗,滿足人民需求,適應我國國情的。我國的民主法制建設的遠期目標是實現民主自治,民主自治的設想是來源于馬克思恩格斯,這種設想是希望人民自己能夠管理自己但是我國的社會主義形態暫時還沒有被完善,因此這種民主自治還只能是一種設想,一種遠期目標,我國當前的一部分民主政權還依然掌握在上層領導人手里。但是,我國已經踏入了社會主義建設的道路,民主自治處于一個初期階段。人民參與是民主政治建設的一個根本目標,人民參與就是指人民參與到國家政治的治理中來,人民作為國家的主人,同時又作為國家管理的對象,人民參與要求民眾的參與積極性和個人素質,但是當前我國的民主政治的主要的弊端就是民主參與的機制尚且不健全,無法做到人人都參與進來,每個公民的受教育程度的不同影響人們的當家作主的意識與參與決策的意識,所以當前國家能做的就是盡可能的滿足人們的需要,健全人們的自主管理的意識,提高人們的個人素質,培養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為人民參與的民主政治進一步的完善。人民參與的積極性與程度是衡量國家的民主政治建設的唯一指標。同時人民參與又是人民當家作主的另一個體現,在民主政治的國家,人民是國家的主體,無論是在法制上還是人民參與國家管理上,都是體現人民主體的表現。人民參與政治是人民的權利,同時也是義務,人民參與的主要目標就是使國家的每一個決策都能符合大多數人民的意志。
三、市場經濟體制與民主法制建設的關系
我國的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而政治體制的改革目標是建立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民主政治。而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實質,是人民當家作主,這一點在計劃經濟中也曾重點強調過,但是結果卻差強人意,并且還出現了踐踏民主政治的,因此民主法制建設在計劃經濟中是無法實行的,只有在市場經濟中得以實現。
1.民主法制是市場經濟正常運行的保障市場經濟的發展必須依靠民主法制的建設,市場經濟不同于計劃經濟,計劃經濟是由國家政權機關直接掌控的,但是市場經濟是通過法律進行調控的,單從這一點來看,就可以看出民主法制對市場經濟的作用和重要性。但是,市場經濟并不是完全沒有政府的經濟,雖然市場經濟依靠民主法制,但是也需要國家進行宏觀調控,在市場經濟出現一些弱點或者消極方面時,國家就要通過宏觀調控手段進行調控,以確保市場經濟的正常運行。但是,國家的調控是根據法律來進行宏觀調控的,而非依靠權利進行宏觀調控,這樣也就在某些方面失去了自由、平等的原則。市場經濟的正常運行是需要以公平、公正、平等、自由的前提之下進行的,這種前提只有民主法制能夠確保社會的公平、公正、自由、平等,如果沒有民主法制的保障,就無法實現自由平等的商品經濟,那么市場經濟也就無法正常運行。一個健全的市場經濟法制建設必須要依靠民主法制建設,為市場經濟進行規范、監督,使在市場經濟體制下的大小企業能夠自主誠信經營,公平競爭,保障消費者能夠自由、平等的進行商品交換。同時市場經濟必須要有明確的法律法規,明確市場經濟中各自的權利和義務,建立一個良好的市場秩序,使市場經濟體制下的商品交換經濟能夠有秩序、協調的進行、良好的法制環境為市場經濟的發展帶來極大的保障。
2.發展完善市場經濟體制也必須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自建國以來我國就走向了民主法制之路,建設文明、和諧的法制國家是社會主義的需求,經濟的發展就為法制的建設提供了發展動力,我國政治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在以往計劃經濟的體制下的民主法制遭受到了深刻的打擊,所以相對的,在現存的市場經濟體制的背景下,才能更好的實現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同時,市場經濟的發展為發展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提供了可能性,在市場經濟體制的影響下,人們越來越沖破封建制度的桎梏,不斷地創新與發展,擺脫了我國長久以來的封建專制的階級思想,逐漸的建立自由、平等的社會關系,這為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使民主法制建設與市場經濟的發展越來越相適應,與當前的中國的現狀越來越相適應。這與民主政治在計劃經濟中的反應截然不同,形成了強烈的對比,也是從側面表明市場經濟對民主政治的推動作用。民主政治建設的一個遠期的目標是能夠實現民主自治,就是當前工人階級和廣大的人民群眾都可以通過手中的權利去實現自治,但是我國當前暫且不能實現這一要求,商品經濟的發展帶動的是自由平等的交換,是對民主自治的打下的一種基礎,市場經濟體制下的商品交換可以看做是經濟中的民主自治,通過對經濟中的自治對未來政治上的自治打下結實的基礎。
四、總結
我國當前的社會主義制度中,經濟與政治是永遠分不開的,政治就是上層建筑,經濟基礎可以看做是我國的市場經濟體制,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完全可以概括市場經濟法制與民主法制建設的關系,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需要法制化,民主法制度建設需要適應當前我國的市場經濟,兩者是永遠分不開的。法制社會就是國家依法治理人民、經濟和國家事務,所以市場經濟的發展必須建立在民主法制建設的基礎上,企業與人之間的商品交換經濟,甚至是政府的宏觀調控,以及整個市場的運行,必須遵循民主法制。
作者:苗慧 單位:黃淮學院
- 上一篇:地方新聞網站品牌建設的思考
- 下一篇:企業薪酬績效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