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真對我國民主法制建設的影響
時間:2022-09-27 10:57:41
導語:彭真對我國民主法制建設的影響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彭真是我黨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的重要成員,是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是黨和國家的卓越領導人,先后擔任中央政法委員會書記、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等重要職務,是我國社會主義法制的主要奠基人。彭真對民主法制建設的一系列論述形成了彭真法制思想,成為我黨社會主義法制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彭真為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做出了卓越貢獻。
一、彭真對民主法制建設有著許多精辟獨到的論述
彭真對民主法制建設的論述,涉及立法、執法、司法、法律監督等方方面面。彭真認為,必須加強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反對“人治”,要求正確處理黨的政策和法律之間的關系問題,主張通過憲法統一法律思想,構建以憲法為核心的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在立法方面,彭真始終堅持以正確的思想指導國家立法各項工作,主張立法的過程中必須走群眾路線、堅持民主集中制原則,認為立法的過程中必須充分發揮好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并且立法工作必須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形勢要求。在執法方面,彭真主張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堅持違法必究、執法必嚴,堅持依法嚴厲打擊嚴重暴力刑事犯罪。在司法方面,彭真主張切實加強司法隊伍建設,堅持司法機關獨立開展工作。在法律監督方面,彭真強調了法律監督的極端重要性,主張依法開展法律監督。
1.堅持馬克思主義對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的指導。彭真認為,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必須以先進的理論作為指導,而這個先進的理論就是馬克思主義,所以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對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的指導。為此,彭真始終堅持學習馬克思主義、思想。1979年,彭真就曾經在一次會議上指出:“展望將來,我們應該舉什么旗幟呢?我們必須高舉思想旗幟。”[1]365彭真認為,法律是具有階級性特征的,法律是統治階級意志的體現,是進行階級統治的重要工具之一。從法律的階級本質出發,彭真認為,人民群眾是社會主義國家的主人,社會主義國家的法律就是人民意志的集中體現。堅持馬克思主義對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的指導,就能夠科學、深刻地解釋法律的本質和司法機關的性質,堅定社會主義法制的道路。以馬克思主義的方法論開展社會主義的立法、執法、司法和法律監督工作,就能把握正確的方向和規律,通過法律途徑解決社會主義建設中遇到的具體實際問題。
2.堅持黨對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的領導。關于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是否需要堅持黨的領導的問題,彭真通過總結我國幾十年的正面、反面的實踐經驗后認為,必須始終堅持中國共產黨對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的領導,如果喪失了黨的領導,也就無法進行民主法制建設。彭真認為,在我國這樣一個龐大的國家,要將十幾億人的思想與力量統一起來朝著一個共同的目標奮進,如果失去了堅強有力的能夠團結人民、真正代表人民群眾的共產黨的領導,是完全不可能實現的。在推進我國民主法制建設的進程中,遇到的困難和阻礙形形色色、多種多樣,沒有黨的領導就無法有效克服這些民主法制進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彭真認為,黨的領導、遵從人民意志、嚴格依法辦事是相互統一的、一致的,黨領導人民制定法律,同時,黨也領導人民遵守法律,一切組織和個人必須在憲法法律的范圍內開展活動。彭真同時強調,黨對民主法制建設的領導是民主集中制的領導,而非黨的個別干部的領導;黨領導民主法制建設,主要是對政治方向、政治原則和重大決策的領導,目的是保障民主法制建設的正確方向,反對黨對法制建設的直接命令和指揮。3.堅持通過法制管理國家而非“人治。彭真歷來反對“人治”,強調通過依靠法制對國家各項事務進行依法管理。彭真認為,無論黨內黨外,任何人必須守法,任何人必須依法辦事,依法辦事是實現國家長治久安、經得住各種風浪考驗的保證,在一個十幾億人口的國家,如果法律得不到遵照執行,就會導致“天下大亂”。彭真反復告誡人們,“”的產生,就是喪失法制的結果,要防止類似“”的事件重演,就必須堅持依靠法制對國家事務進行管理,對破壞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的各類行為依法嚴懲,切實維護憲法法律權威。在社會主義國家,人民群眾是國家的主人,社會主義的法律體現的是人民群眾的意志,法律本身就反映了人民的需求,依靠法制管理國家就是實現人民當家做主的重要體現。為了更好地實現通過法制管理國家的目的,就必須健全以憲法為核心的法律體系,這是實現依據法制管理國家的前提。同時,還必須構建法院、檢察院、公安專門機關協調配合的工作體制機制,讓人民群眾充分掌握法律,這是依靠法制管理國家的保證。
二、彭真對法制建設的論述發展成為體系性的法制思想
彭真對民主法制建設的論述,逐步發展成為具備體系性的法制思想,其形成具有內在的邏輯。彭真法制思想具有實踐性,是在我國革命戰爭和社會主義法制建設的實踐過程中逐步萌芽、產生和成熟起來的。彭真法制思想是主客觀條件相互作用的成果,除了受到我國社會現實的外在因素影響之外,其具有十分關鍵和重要的彭真個人的內在因素的影響。我國特定時期特定的經濟條件、政治條件、時代特點、社會特點和文化條件對彭真法制思想的形成發揮了十分重要的推動作用,但是彭真法制思想的形成和其本人的內在因素、主觀條件密切關聯,如果離開了彭真個人的內在因素的影響,彭真法制思想也就無從形成和發展。彭真獨特的人格魅力、特殊的人生經歷成為形成其法制思想的主觀條件,并保證了彭真法制思想能夠較好地順應時展的潮流、經受住歷史的檢驗。彭真法制思想,具有彭真個人鮮明的人格特征,是我國社會主義法制思想的重要組成內容,是對馬克思主義法制思想、法制思想的繼承和發展。彭真的一生跌宕起伏,命運十分坎坷,一生共坐了兩次牢,共在監獄中度過了長達十年的時間,一次是在國民黨監獄,另外一次是受到“”迫害而被投入監獄。那么長時間的監獄生活,并沒有讓彭真消沉下去,反而對其而言成為一種“磨礪”,讓彭真形成了具有獨特個性的不屈性格特征。無論在任何時候,彭真并沒有被所遇到的人生挫折打倒,從來沒有因為人生的曲折歷程而喪失了馬克思主義的革命精神。相反地,彭真自始至終堅持馬克思主義不動搖,始終堅持社會主義的理想信念不動搖,始終對革命前途充滿自信,最終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彭真法制思想。彭真并不是一個自我封閉的人,而是一個思想十分開放的人,始終堅持以發展的眼光看待世界、分析我國的前途命運。彭真是一個勇于積極探索的人,敢想敢干是彭真的個性魅力所在。正是基于彭真的鮮明人格特征和大膽的實踐精神,彭真在我國革命戰爭和社會主義法制建設的進程中進行了許多偉大的實踐,以其出色的政治智慧和獨到的眼光,繼承和發揚了馬克思主義法制思想、法制思想,其主政中央政法委和全國人大常委會期間對社會主義法制建設提出了許多獨到的科學論斷,主持制定了許多法律,對健全完善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做出了卓越貢獻。
三、彭真對我國民主法制建設的卓越貢獻
1.在實踐中推動人人平等的原則。1954年,彭真在全國人大的某次會議上提出:“人人在法律面前平等……不允許有任何超越于法律之外的特權分子。”[2]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許多仍然帶有“封建遺毒”思想的干部走上了領導崗位,這些領導干部的特權思想依然十分突出,彭真針對這樣的現實狀況而提出“人人在法律面前平等”的主張,具有重大的現實價值。之后,彭真在其所主持起草的1982年《憲法》中,恢復了1954年《憲法》中“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則。彭真在多種場合多次反復強調,絕不能允許任何人享有超越法律之上的特權,任何人均須遵守國家制定的法律,任何人違反法律的規定均須受到法律的追究。1985年,在彭真的主持下,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了關于在公民中普及法律常識的決議,“普法”工程由此開啟直至今日,對人民群眾掌握和應用法律做出了杰出貢獻[2]78。
2.推動了我國堅持走民主法制之路。在總結“”等正反經驗的基礎上,彭真反復強調必須推進民主法制之路,只有堅持社會主義的民主法制,才能防止“”等類似悲劇事件重演,才能避免給黨、國家和人民造成巨大損失。十一屆三中全會上,法制建設被擺到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會后,彭真對民主法制建設進行了許多卓有成效的論述,對民主法制建設的重要性、必要性等進行了闡釋。彭真反復強調,搞社會主義事業建設決不能依靠“人治”,而是必須依靠法制對國家事務進行管理。彭真提出了黨和法律之間關系的理論,認為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必須堅持黨的領導,但黨的組織和黨員也必須在法律的范圍內活動。此外,彭真還對政策和法律之間的關系問題進行了正確的闡釋,認為黨要實現從依靠政策到依靠法制的轉變。
3.推進了我國立法體制機制的改革。十一屆三中全會確定健全社會主義法制的方針之后,如何推進民主法制建設的進程,成為擺在全黨面前亟待解決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彭真認為,立法工作在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法制進程中居于十分重要而關鍵的地位,如果缺乏合理科學的立法體制,就無法推進整個國家的民主法制進程。彭真主張,要讓全國人大常委會擁有更為廣泛的立法權,因為僅僅依靠全國人大在開會期間進行立法是遠遠不夠的。基于這樣的主張,賦予全國人大常委會在全國人大閉會期間行使部分立法權。同時,在彭真的主張下,賦予省級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地方性法規的權力,賦予國務院制定行政法規的權力。
4.推動司法機關獨立行使其職權。長期以來,黨和司法機關之間的關系問題較為模糊,黨干涉司法個案的問題時有發生。針對存在的這些問題,彭真強調了司法機關獨立行使其職權的問題,并將其作為一項重要的憲法原則固定下來,認為黨在領導司法工作的同時,也必須尊重法律和依法辦事。《人民法院組織法》和《人民檢察院組織法》于1979年通過,進一步明確了司法機關獨立行使職權的規定,當時部分領導人還不理解這一原則,認為這是“以法抗黨”。彭真解釋說,這是國家制度的安排,同時也是我黨一貫的主張和要求。針對黨委干涉司法機關具體案件的處理,彭真指出,必須改變黨對司法工作的領導方式,黨委不能批一般案件。
作者:鄧澤球 王敏 單位:中國計量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
參考文獻:
[1]彭真.彭真文選[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孫一千.論彭真的立法思想[J].理論界,2008(1).
- 上一篇:消防法制建設及消防監督的關聯性
- 下一篇:法治國家理念下高校法制建設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