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消防法制建設現狀研究
時間:2022-03-15 03:58:15
導語:我國消防法制建設現狀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消防法制在本質上就是國家的消防法律和消防制度,也就是消防工作法律化和制度化的過程中,其在提升消防工作效率和安全性、維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保駕護航上起到的作用不言而喻。自一九九八年第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頒布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以來,我國消防工作開始了有法可依的時代。2009年5月1日新修訂《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正式實施,消防部隊的執法質量、執法水準、嚴格遵守消防法律法規的意識都得到了質的飛躍和提升。但是其在執法實踐上依然存在著一些尚未解決的難題和困境,某些問題在當前消防部隊的建設中較為突出,因此結合筆者近年來的工作經驗和一些體會,在研究消防法制建設現狀的基礎上提出了針對性的解決措施。
1.消防立法方面存在的問題
1.1立法部門在立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我國的消防法規體系是由消防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國務院部委規章、地方政府規章及消防技術標準組成,而對日常社會的消防工作實施的監督管理也是公安機關的重要職責之一。但在體系建設和立法工作中仍存在以下幾方面問題,值得我們反思。
1.1.1本部門立法的形式存在狹隘性。我國現行消防法制體系是由公安機關消防機構組織制定和實施的,這和我國當前最為普遍的立法方式是相契合的,也就是由本部門立本部門范疇內的法。這就意味著《消防法》、地方性法規、部門規章和相關的技術要求都受到公安機關消防機構組織本身片面性的限制,原因在立法形式本身就決定了只有那些對本部門有利的法律才會濃墨重彩地進行描述,而對本部門無益的方面自然就輕描淡寫的,長此以往將會給消防法制建設帶來不小的隱患。
1.1.2立法調查研究不足。我國幅員遼闊,是一個多民族、多文化的綜合大國,各個地區的傳統風俗、生活習慣和建筑風格各不相同,所以對于立法者來說,如果前期的調研工作不夠細致,制定出來的相關法律制度必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此外,隨著時代的發展和新生事物或概念的產生,當前的消防管理體系必然落后,只能不斷修改法律、法規,以適應不斷產生的新需求。
1.1.3消防管理探索脫離本國實際。我國消防法律體系是在向歐美、日本等發達國家借鑒經驗的基礎上成型的。在本國缺乏立法實踐的情況下借鑒其他國家的先進經驗是符合客觀規律的,但是在借鑒和引入的過程中必須將本國國情民情、文化習俗、經濟發展狀況和人民意志考慮其中。一些發達國家的消防機制和管理模式生搬硬套到我國環境中不免會有水土不服的缺陷。
1.2當前消防法規存在的問題
1.2.1法律層次較低。我國現行的《消防法》是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在1998年通過并開始實施的,與其他法律相比,其法律效力屬于非基本法層面,這種情況從其開始實施至今也沒有發生本質的變化,法律的其權威性和執行力有待進一步增強。
1.2.2相關的配套法律法規匱乏。在我國消防法律體系實踐的過程中,只有《消防法》能在發生行政訴訟的時候起到參考的作用。但實際工作當中的各種訴訟有些情況是比較復雜的,簡單依靠這一部法律是遠遠不夠的,相關行政法規的匱乏造成了消防工作極大的不便利性。
1.2.3消防工作思維陳舊。在地方火災發生之后,火災事故的責任認定一般不會經過司法審查程序,直接交由行政裁決,這種將責任認定完全交由行政裁決的消防工作思維顯然和司法審查的規定是相悖的,當司法與審查之間相割裂的時候,民眾利益最后的保護盾可能就會破裂,潛在后果是不容忽視的。
1.2.4消防技術標準落后。當前我國消防法制的具體實施主要依托現有的各種消防技術標準和規范,但目前實施的各種標準和規范明顯存在一定的滯后性,有一些標準甚至是上個世紀制定實施的,至今還沒有修訂。另外,從純技術角度來看,按照統一的規范進行的制度設計方案也不會是最為科學和合理的方案,當消防技術標準滯后的時候,成本標準難以控制或者過度保護的現象就會應運而生,這些都會使得消防規范在實踐過程中或者流于形式或者效果不佳。
2.消防執法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2.1政府機關、企事業單位的消防法制觀念不強
2.1.1政府部門的消防法制意識薄弱。《消防法》將消防工作納入到政府領導范疇,也即是將消防工作定位在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體系之中。部分政府部門將工作重心放在經濟增長之上,對消防安全管理的重視程度嚴重不足。一些地方政府將消防安全工作看做是消防機構和其他社會組織的義務,自身只需要紅頭文件、召開相關會議即可,根本沒有將消防工作看做是重要任務,
2.1.2公安派出所消防監督檢查工作亟待加強。《消防法》中對派出所的消防監督執法做出了明確的規定,對公安派出所消防監督管理的職責、任務、工作標準、監督檢查的內容范圍都有了明確、具體細致的要求,與此同時消防部門也加大了對派出所的消防培訓力度,但效果不理想。主要原因是派出所消防執法主動性不高,消防工作開展不扎實。2015年“5.25”河南平頂山魯山養老院重特大火災事故為例,造成亡38人的康樂園養老院就是派出所管轄單位。
2.1.3單位的消防法制意識不足。單位是社會的基本組成體,它能夠直接反映出整個社會的消防安全管理水平,在一定程度上體現著一個地區對消防安全的部署。但是一些單位過度地追求經濟利益的獲得,將消防安全工作邊緣化。企業單位、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都存在著不同程度的消防安全主體意識淡薄、防火責任機制不健全的現象。另外一些生產經營消防產品、消防施工和技術服務企業缺乏基本的責任感和道德感,產品質量低劣、以次充好、非法經驗,導致整個社會單位先天地存在著一些長期火災隱患。
2.2消防執法人員存在的問題
2.2.1執法不規范,消防執法隨意性大。消防行政處罰是加強消防監督管理工作有力的法律武器,執法過程應當執法得當,處罰裁量應當合理、公正,但是在實際中容易出現執法監督人員的個人主觀行為,同一時期、同一地區,對同一類違法主體實施的性質相同、情節相近或者相似、危害后果基本相當的消防安全違法行為,在處罰裁量時,往往存在適用的處罰種類不一致,處罰幅度差距較大的現象。
2.2.2沒有依法履職。消防安全工作中,執法主體為消防機構監督人員,唯有他們做到公正執法和清正廉潔,消防監督工作才能有效和有力。但是個別消防機構的工作人員存在著徇私舞弊、違法違紀、濫用職權、以權謀私的現象,給國家機關形象和人民群眾根本利益均造成了極大的損害。
3.促進我國消防法制建設的措施及對策
3.1完善消防立法工作。我國消防立法工作應該以預防為基礎,堅持防消結合原則,在充分了解本國基本情況的基礎上不斷深入探索消防立法工作的新局面,在創新中不斷完善和發展。立法理念應該趨同于社會消防事業的發展和進步,將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消防安全需求考慮其中,進而不斷地完善消防體制建設,在積極調研和全面研究的基礎上進行立法工作的完善,決不能憑經驗和拿國外的經驗來生搬硬套,避免紙上談兵。
3.2修改《消防法》的相關內容,確保合理的同時也要增強法律權威和公信力度,使消防法的體系更加科學和完整,同時完善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消防規范,有必要可以考慮引進國外消防保險機制,利用保險經濟的杠桿來調整火災風險機制;其次是與國際標準接軌,借鑒國外成熟規范補充、修改我國現行陳舊的消防技術規范標準;最后,我國消防法制的完善可以從《刑法》中火災引擎的責任追究機制層面著手,將安全事故隱患的責任追究納入到《刑法》體系之中,可以起到有效的威懾作用,提升相關責任人進行火災隱患消弭的積極性。
3.3提升消防法制意識。單位的消防安全工作第一責任人應該由法定代表人擔任,并與此同時強化其責任意識,為消防工作規范進行奠定良好的基礎。首先要做好單位社會化宣傳工作,敦促單位認真地旅行消防安全義務,宣傳責任應該以法制的性質確立下來,將宣傳社會化則責任細化到政府、教育、科技、人力、公安等各個社會具體部門之中,轉變其被動配合的局面,使其積極主動地開展宣傳,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全民的消防意識;其次是明確部門的依法監督職責,在整個社會范圍內形成群策群力的氛圍,在各級政府領導的前提下,對安監、衛生、民防、建設、旅游、派出所等執法部門的責任進行詳盡的規定,將監督職責實施的關口向前移動,做到各司其職、互成體系,將消防范疇的違法違規行為扼殺在萌芽之中。
3.4加強消防執法工作。消防監督執法人員的綜合素質提升和專業技能訓練將成為第一步,公安消防機構需要針對消防監督執法人員進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崗位培訓,使其能持續地籠罩在學術氛圍濃厚的工作環境中,這樣才能潤物無聲地提升全體消防監督執法人員的專業素質和執法能力,循序漸進地推動消防執法工作的力度和科學性。消防執法工作應該以為民服務為宗旨,不斷提升自身辦事效率,保證警務公開透明,自動自覺地接受群眾的監督,公安機關消防機構還要為人民群眾建立健全的投訴和舉報機制,真正地做到陽光執法,將腐敗的可能性降至最低。
作者:范楊 單位:北京市公安消防總隊培訓基地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EB/OL.
[2]戢國芳.促進我國消防法制建設的思考[J].消防技術與產品信息,2014(12):71-73.
[3]盧曦,劉丹.對當前消防法制建設的幾點建議[J].消防技術與產品信息,2016(4):59-63.
[4]榮楊.消防體系現代化研究[J].法制與社會,2016(1):256-257.
- 上一篇:獨立學院第二課堂特色品牌建設研究
- 下一篇:航空樞紐在宜居城市建設中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