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規劃建設綠地功能的應用
時間:2022-09-27 02:37:53
導語:城市規劃建設綠地功能的應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城市綠地具有生態功能、經濟功能以及社會功能,作為城市的綠色基礎設施,對城市的健康發展有著重要作用。文章介紹了綠地的生態、社會和經濟功能,分析了綠地功能的應用現狀,提出了城市規劃建設綠地功能的應用新思路,為我國城市綠地規劃建設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城市規劃建設;綠地功能;綠地應用
城市綠地規劃建設是城市規劃建設的重要部分,它對城市的生態、文化以及經濟有著重要作用。要想整體提高城市綠地規劃建設,需要解決目前城市綠地數量和規劃的問題,構建科學的城市綠地空間結構,加強城市綠地功能的規劃,形成綜合的城市綠地服務功能評價體系。
1綠地功能
1.1生態功能
城市綠地的主要功能是生態功能。目前,影響我國城市化的主要問題之一就是嚴重的城市污染[1]。為了緩解這一問題,我國城市要加大城市綠地建設。在城市綠地建設過程中,首先要注意城市綠地生物的多樣性。在綠地規劃時期,有關部門就要整合生物的多樣性,保證城市綠地生物的多樣性,這樣不僅可以有效地保護城市環境,還可以加強城市綠地的研究價值[2]。其次,綠地規劃的過程中,要重視環境之間的相互作用。環境之間是相互聯系的,同一空間內,一個環境因素的變化會直接影響其他環境的健康發展。例如,在城市綠地建設中,過多使用農藥,將會直接導致該區域地下水的污染,也會使該綠化區其他動物、生物受到傷害。此外,在綠地規劃的過程中,要加強綠地生態的針對性。由于每個地區的環境不同,環境污染也各不相同,這就要求在綠地規劃的過程中,仔細分析影響該地區環境健康發展的主要原因,針對具體環境問題,規劃城市綠地的數量和具體的綠地生態結構。例如,在灰塵比較大的地區,綠地規劃要注重植物的吸塵作用。土質營養化嚴重的地區,綠地規劃要注重植物對有機物的吸收作用。
1.2社會功能
城市綠地具有一定的心理和社會意義[3]。城市綠地的建設能夠有效緩解城市居民的生活、工作壓力,對城市居民的身心健康有著重要的意義。根據某家醫院的研究發現,抑郁癥病人在與自然的接觸中,能夠緩解病癥,有些病人甚至在與環境的密切接觸中,可以通過自我調節實現痊愈。此外,城市綠地的社會功能還在于塑造城市發展結構。城市綠地的規劃直接影響著城市的人口結構和社會文化結構。經研究發現,城市的人口分布與城市的綠化空間有著一定的聯系,在美國,經濟實力較好的家庭都會選擇具有開闊綠化空間的郊區,在我國,很多家庭購房時,也會考慮到該小區或該地區的綠化。城市綠地的規劃,影響著人口的分布,進而影響著城市發展結構。
1.3經濟功能
目前,隨著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越來越重視房屋周邊的綠化情況。合理的綠化能夠減少環境的大氣污染、光及噪音污染,能夠有效提高居民的生活質量。這就促使很多居民在購房的過程中,將會把周圍綠化環境也考慮進去。在城市地區,綠化較好的地區房價一般會高于那些綠化較差的地區。城市綠化除了有生態功能、社會功能還有一定的經濟功能,因此,要加強城市的綠地規劃,合理地建設城市綠地。
2綠地功能應用現狀
2.1城市綠地數量
2.1.1綠地數量現狀
由于城市的空間有限,導致城市綠地數量受到了一定限制。但是,由于綠地具有較強的生態服務功能,所以國家和城市經過科學研究,規劃出一定場所來進行城市綠化。在國際上,最適宜人居住的綠地面積是人均60m2,但是由于每個城市的空間結構以及發展狀況不同,所以每個城市綠地規劃面積也會有所差異。目前,我國的人均綠地只有7m2左右,與發達國家相比,在數量上是遠遠不夠的。
2.1.2綠地數量指標存在的問題
導致城市綠地數量不足的主要原因是城市規劃不合理。我國的好多城市建筑過于集中,導致了城市沒有多余的空間進行綠化。其次,沒有科學合理地規劃城市綠地結構,只追求數目指標,沒有加強城市綠地建設的針對性。此外,公共綠地分布不均勻。
2.2城市綠地規劃
2.2.1城市綠地規劃現狀
城市綠地規劃是城市總體規劃中的一部分,城市總體規劃方針對城市綠地的數量、人均量以及具體的結構都具有指導意義[4]。目前,我國城市的綠地規劃偏重綠地的數量,忽略綠地的整體結構和針對性。城市綠地規劃是為了保護城市的生態環境,減少城市的環境污染。但是,我國很多綠化,沒有針對該地區的污染狀況,規劃綠地的物種以及整體結構,導致綠地無法有效地保護城市生態環境。
2.2.2城市綠地規劃存在的問題
首先,我國城市綠化的主要問題是沒有城市的總體規劃作為科學的指導,導致我國很多地區,綠化難以高效實施。其次,綠地規劃不合理。我國的綠地規劃沒有科學地分配綠地、草皮、灌木等,在綠地規劃的過程中,單一的物種自身抵御病蟲害的能力不足,導致綠地容易受到病蟲害的破壞。
3城市規劃建設的綠地功能應用的新思路
3.1城市綠地的空間結構
隨著城市生態以及文化環境越來越重要,城市的生態空間結構也日益受到人們的關注。傳統的城市發展模式主要是城市建筑逐漸增多,城市的綠化面積逐漸減少。目前,我國城市用地主要是工業用地、綠化用地相對較少。隨著城市化的進一步發展,我國的城市綠化用地將會進一步減少,這將導致我國的城市環境日趨惡劣,居民公共生活空間也逐漸減少,進而嚴重影響到城市的健康發展。為了解決上述問題,城市要通過全面規劃,增加綠化用地面積。首先,將城市逐漸向郊區移動,這樣可以保證城市內部的綠化用地。其次,在環城區域大規模建立綠化帶。由于環境是相互影響的,城市周圍環境的改變,能夠促進中心城市環境的改善。此外,在城市綠地建設過程中,要針對各個地區的環境狀況,加強綠地建設對環境的凈化作用,提高綠地的使用效率。
3.2城市綠地規劃
在城市綠地規劃過程中,首先,要根據生態景觀學來進行整體規劃,保證綠地生態物種以及生物結構的合理性,避免單一物種所導致的綠地生態環境脆弱。其次,按照“環、楔、廊,園”的格局進行布置,充分利用城市的有限空間,保證綠地規劃的完整性。此外,充分利用定位技術,利用衛星影像,建立城市綠化模型,全面整合城市的綠化空間,既要保證城市的綠化數量,又要保證城市的綠化質量。
3.3系統的評價城市綠地服務功能
城市綠地的服務功能主要是凈化功能和社會服務功能。由于城市的人流量、車流量較大,合理規劃城市綠地可以有效地降低噪音、涵養水源、吸收粉塵以及其他有害氣體。除此之外,由于城市建筑越來越多,城市的公共活動空間減少,合理規劃綠地,可以為城市居民提供休閑娛樂場所,滿足人民的生活需求。系統地評價城市綠地服務功能,能夠增強相關部門的綠化意識,從而能夠進一步提高城市的綠化質量。
4結語
綜上所述,城市綠地規劃對城市的總體發展有著重要意義,因此,要加強城市的綠地規劃,保證綠地規劃的科學性和合理性。
作者:季華琴 單位:固始縣城管執法大隊
參考文獻:
[1]王進,陳爽,姚士謀.城市規劃建設的綠地功能應用研究新思路[J].地理與地理信息科學,2004(6):99-103.
[2]孔繁花,尹海偉.城市綠地功能的研究現狀、問題及發展方向[J].南京林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2):119-124.
[3]張凱云,王浩,費文君.基于功能適宜性評價的城市防災避險綠地體系規劃——以河北遷西防災避險綠地體系規劃為例[J].林業科技開發,2012(2):119-123.
[4]張利華,鄒波,黃寶榮.城鎮綠地生態系統功能綜合評價體系研究的新視角[C]//中國可持續發展研究會.2011.
- 上一篇:畜禽養殖小區規劃建設與管理
- 下一篇:城市電網規劃建設問題及應對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