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鄉建設新農村景觀規劃設計分析

時間:2022-01-11 10:19:56

導語:城鄉建設新農村景觀規劃設計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城鄉建設新農村景觀規劃設計分析

摘要:在社會經濟不斷發展的背景下,文化也逐漸發展起來。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成為了各界人士關注的重點。在城鄉建設的過程中,要對新農村的景觀進行合理規劃和設計,要為農村經濟的繁榮發展和進步提供有力支撐和保障。新農村建設要成為每一個人心系的內容,為農村經濟的發展和穩定運行提供有力保障。同時,農村景觀規劃和建設成為了實現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幫手。從社會現代化建設層面出發,為鄉村振興戰略進行了重點部署,并展現出了明確的要求,為實現“三農”工作目標提供了有力準備。同時,也為鄉村振興指明了方向,注入了精神動力。基于此,本文從城鄉建設中的新農村景觀規劃設計層面出發,分析了具體的規劃設計策略。

關鍵詞:城鄉建設;新農村;景觀規劃設計;策略

在我國社會經濟不斷發展的背景下,新農村建設項目成為了人們關注的重點。在農村建設的過程中,村莊的外貌等成為了建設的重要內容。農村建設要重點關注村莊的環境,還要關注鄉村的具體特點。現階段,我國的鄉村地區建設的過程中缺乏合理和科學的規劃指導,在具體實踐的過程中衍生出了比較多的問題。這不僅不能進行合理的建設,也會出現資源的浪費,最終影響了農村的可持續發展。

1新農村景觀概述

新農村在實際發展的過程中,把生產發展、鄉風文明和生活寬裕等作為了重要的目標。主要是在農村中形成一道亮麗的色彩,展現出新型的景觀形象。同時,農村景觀中所涉及到的內容與農村地區人類的生產活動存在一定的聯系,與農民的日常生產和生活也有一定的聯系,這衍生成了自然環境中的重要部分,還要對當地的環境進行重點處理。

2新農村景觀設計的具體原則

2.1地域性。地域性主要是新農村景觀在實際設計的時候就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則,還要保留當地自然景觀特點。以此為基礎的背景下,要開展合理的創新設計。農村地區中涉及的地形和地貌都成為了十分重要的景觀資源。在設計的過程中就要尊重自然景觀,使新景觀和當地的地形相互協調。要展現出節約成本獲得經濟效益的優勢,還要重點保留本土優勢,迎合新農村發展的具體宗旨。2.2以人為本。在新農村景觀規劃的過程中,應該積極遵循以人為本的理念,要為農村營造和諧的生存環境,展現出人和自然全面發展的模式。所以,在實際進行農村景觀設計的過程中,要以自然為本,并尊重人們的生活習慣和文化。在設計的規程中要彰顯出以人為本的原則。在農村發展的過程中,其經濟來源主要是農業。在這樣的情況下,設計人員在展現出以人為規劃與設計本思想的情況下,要讓自身在實際環境中展現出一定的適應性,還應該引導外來人員在情感上形成共鳴[1]。這樣,才會實現生態資源的和諧發展。最后,還應該把現代化景觀設計和當地人們觀念密切的結合在一起,其中也涵蓋了村民的日常生活特色,形成溫馨的新型農村景觀結構,為新農村建設提供有力支持。2.3生態性。在實際進行新型農村景觀規劃和設計的過程中,應該把自然環境和生態環境密切的結合在一起。這也成為了鄉村建設的重要趨勢,在對當地的環境生態發展進行重點保護的情況下,更好的實現景觀建設,為新農村建設提供有力支持。指出,我們必須堅持遵循鄉村發展規律,做好各項重點工作。所以,在建設的過程中,要展現出生態性,設計人員就應該結合當地的景觀特色,對新穎的景觀模式進行改進。其中,具有的形式主要是對原有的景觀狀態和大小進行改變,隨之形成分散或者聚集的景觀構造。在這樣的情況下,就要對農村景觀規劃制定出合理的基礎,把地質和自然氣候視為根基。在其中融入人文因素,就會更好的展現出生活和諧發展的模式。

3新農村景觀構建體系

3.1新農村文化景觀。在進行新農村文化景觀建設的過程中,主要分為物質和非物質兩個種類:①物質文化。我國是多民族國家,不同民族都展現出了不同的文化形式,在實際發展的過程中展現出了一定的文化特色。各個地區的自然條件存在一定的差別,在飲食文化上呈現出了不同。這也可以成為物質文化中的重要代表。同時,在最近幾年中,農村的旅游業逐漸發展起來,人們把關注點放在了農家菜上。飲食中暗含了傳統文化習慣,也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當地經濟的發展和進步。②非物質文化。這主要是一種無形的景觀類型。比如,其中涵蓋了意識形態和風俗習慣。在這個過程中,也展現出了不同的民風和民俗,結合在一起也形成了地方性的人文景觀特點。這對當地的環境也形成了比較大的影響[2]。在實際進行新農村景觀設計的過程中,相關人員還應該制定出完善的設計方式,為人們形成一定的影響。3.2農村現代化觀光休閑園。在鄉村振興戰略中明確的指出了要突出抓好農民合作社和家庭農場兩類農業經營主體發展,賦予雙層經營體制新的內涵。農村觀光休閑園成為了農村經濟和文化發展的重要結果。在旅游業逐漸發展的背景下,也迎合了城市人民回歸自然的一種心理需求。我國在農村制定出了比較多的休閑旅游項目。從本質上來說,觀光休閑是對農業和旅游業的一種有效融合,在以自然條件為前提的情況下,能制定出不同的活動場所。比如,可以制定出垂釣和鮮果的采摘,吸引更多的游客。這樣,就會帶動周圍旅游產業的發展。另外,現代化觀光園的創建也使得農村朝著城市化的方向發展,在其中也會面臨一定的挑戰。觀光農業展現出了新穎的產業類型,屬于農業的實際發展范圍之中,同時也在旅游產業中占據一定的比例。農業成為了觀光農業發展的前提,將其進行密切的結合,就會創建出新型的產業,形成了完善的農業經濟發展模式。在不影響環境發展的情況下,更好的開展新農村建設。在休閑園經營的過程中涌現出了一定的問題,就要對其進行合理的規劃和設計。①休閑園在進行地址選擇的過程中展現出了一定的自發性。這些選擇往往是農民自發形成的,這樣的情況下,就使得景觀特點和設計理念相背離。在長時期下就會出現經濟損失,產生了大量的資金浪費,缺少游客。在進行選址的過程中,就應對當地的地區條件和資源進行合理的調查,防止出現盲目的選址。②觀光休閑農業園內部并沒有完善的布局和規劃。在設計的時候,工作人員就應該從整體上出發,對景區內部的結構進行合理布局。然而,現階段一些景區內部的旅游景點在規劃上出現了不合理的問題。比如,往往會出現抄襲等問題。這其中缺乏一定的創新性和新穎性。③園區內部缺乏完善的配套設施,在實際建設的過程中僅僅關注內部景觀的設計,并沒有和周圍的環境相吻合。這樣,視覺上并沒有良好的效果,也沒有獲得更多的經濟效益[3]。針對園區設計和選址的問題,就要做出一定的努力,并提出完善的改進意見。由此,相關工作人員就要著重從以下幾個層面著手:①針對選址問題,相關工作人員要對當地的條件進行重點調查和分析,主要是以景觀空間和視覺為出發點,讓地址展現出一定的適宜性。比如,那些視覺效果比較好的地區就是重要的選擇。這樣,才會保證農業景觀的效果十分明顯。②從農業發展的季節性特點為著力點,在此要遵循因地制宜原則,對農業資源進行合理運用。在這個過程中,要把交通和區位條件充分的考慮其中。讓農業園展現出一定的特色。③對生態發展進行重點保護,在選址的時候往往是選擇農村區域。在設計和具體施工的時候要從生態發展出發,從多個層面評價和分析資源環境。④對建設設施進行健全,開展園區規劃的時候,要以當地資源為前提,結合當地文化習俗,為促進經濟發展提供準備。3.3新農村景觀系統建構。在新農村進行景觀系統建設的時候,就應該對新農村的環境等層面進行重點改善,要將其放在農村整體規劃建設的重要位置上。農村展現出了獨特的環境和文化。在對其進行規劃的時候,不能僅僅照抄城市景觀系統。在實際進行景觀系統構建的過程中,要對景觀系統的框架進行完善。著重從點、線、環層面著手,具體如下:①點主要是民居的庭院,在其中要創建相應的綠化,民居自身要展現出特色,擁有良好的視覺效果,并展現出高質量的環境效果。②線主要是農村內部的街道。農村內部空間不僅是要和居民的視覺生活相吻合,還應該擁有相應的綠色線路,展現出完善的景觀廊道,并關注其和外部之間存在的關系。比如,農村內部的廣場應該和街道之間形成聯系,讓居民交往變得更加通暢。③環就是農業地區的景觀林帶。企業和民居所處區域之間要形成隔離帶,這主要是讓生活和工作相互分離,讓經濟和環境之間協調發展和運行。在進行新農村景觀系統建設的過程中,要著重關注以下重點:①要把設計的重點放在區域城鎮范圍之內,并符合農村的規劃標準。同時,還要關注城鄉地區景觀融合的具體情況,關注其中存在的差異性。讓經濟和環境之間和諧發展。②工作人員還要從實際中對農村情況進行分析,對其進行重點整理,并制定成材料,對現場圖示進行合理繪制,制定出完善的數據統計。這要成為未來統籌規劃的重要依據和前提。③對不同類型的綠地分布情況進行合理分析,以農村地區綠地網絡系統的創建為根本。農村居民體會到安全和舒適的環境,也更好的發展了地方性文化。④指出,要以農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為前提,讓農民獲得幸福感和安全感,在創建可持續發展長效機制的情況下,能夠避免出現形式主義和“形象工程”。

4結論

綜上所述,在現階段社會經濟逐漸發展起來,城鄉建設成為人們關注的重點。在這個過程中,農村建設的過程中要關注景觀規劃設計,村部的形象是新農村建設的重要標準。在農村經濟發展起來的情況下,農民對生活環境也提出了比較高的要求。由此,合理的規劃和設計新農村景觀,就要制定出完善的方案,在迎合農村居民需要的情況下,在其中合理的融入文化和自然因素。最終,為新農村建設和發展制定出一條通暢的道路。

參考文獻

[1]邵劍杰,黃淑娟,李先富.“美麗鄉村”建設背景下鄉村景觀規劃設計方法研究[J].住宅產業,2013(12):41~44.

[2]于劍平.城鄉統籌下新農村建設中的規劃設計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14.

[3]馮應斌,楊慶媛.轉型期中國農村土地綜合整治重點領域與基本方向[J].農業工程學報,2014(01):175~182.

作者:任祎 單位:河南省遂平縣規劃辦規劃設計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