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場館建設規劃論文
時間:2022-07-30 03:32:20
導語:體育場館建設規劃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黨的精神引領:要以群眾體育發展帶動體育產業發展。體育產業作為朝陽產業,必將成為我國社會經濟發展藍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體育場館作為體育賽事與其他活動的基礎載體,在體育產業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全運會作為國內水平最高、規模最大的綜合性運動會,一直以來備受社會各界關注,其比賽場館亦受群眾高度關注。本文以2017年天津全運會新建體育場館為研究對象,提出賽后場館運營參考意見,以期促進天津市體育事業、體育產業的發展。
1天津全運會體育場館建設指導思想
《體育發展“十三五”規劃》提出,優化健身場地設施投資結構,鼓勵社會資本投入健身設施建設,落實國家財稅優惠政策;加強健身場地設施管理與維護,堅持建管并舉,提高健身場地設施使用率。國務院印發的《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國發〔2014〕46號)及《全民健身計劃》(2016—2020年)均明確提出,在完善體育設施方面,各級政府要結合城鎮化發展統籌規劃體育設施建設,合理布點布局,重點建設一批便民利民的中小型體育場館、公眾健身活動中心、戶外多功能球場、健身步道等場地設施。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發展體育事業的部署和要求,加速全民健身運動深入開展,天津市于2015年啟動為期4年的“全運惠民工程”。印發了《天津市體育產業發展規劃》(2014-2020)。以“全民全運、全運惠民”為總目標,秉承“綠色、節能、環保”的理念,建設了一批高標準的體育場館和運動會配套設施。以滿足競賽要求為基礎,促進“全運惠民工程”的推進,實現天津體育產業發展思想的突破。
2天津全運會體育場館建設布局
大型體育賽事本身將形成一個區域性的臨時資源配置中心,吸引整個城市的支持和能量,從而帶來城市經濟發展的新機遇。建設選址既要考慮城市資源的平衡配置、后期的運營管理,又要考慮市民利用需求和區域經濟發展需要。2.1著重高校。將體育設施分散在城市高校更易于促進群眾體育的蓬勃發展,并且意味著花費巨資建造的體育場館的后續利用問題得到解決,場館后期管理運營難度大幅降低。天津全運會高校承辦比賽比例及新建高校體育場館比例均高于第十二屆全運會。2.2重點打造。靜海區雖經濟發展相對靠后,但資源豐富、交通便利。新建的天津體育中心小輪車場、射箭場、壘球場、橄欖球場、足球場均位于靜海區健康產業園內。作為一個多功能、綜合型比賽場地,賽后可用于專業運動員的訓練,承擔著天津市競技體育發展的重擔。2.3突出優勢。天津市在中心城區著重改擴建原有體育場館,在環城區和近郊區重點建設多個體育場館,建立起大都市體育場館的復合結構,迅速地改變了城市基礎體育設施面貌,加速了體育產業的升級。對東疆灣景區和海河進行提升改造,改善城市面貌、打造城市亮點、提升城市影響力及綜合服務功能。
3天津全運會新建體育場館設施功能情況
天津市體育設施門類基本齊全,具備舉辦全國運動會和國際比賽的能力。但其城市公共體育服務設施仍然有待完善,場館功能也應由單一功能化轉向多元化、專業化轉向群眾化、封閉化轉向開放化。3.1滿足區域居民使用的區域中大型體育場館。天津市全運會新建綜合性體育場館共12座,均配備齊全的附屬設施。甲級大型綜合性體育館和甲級中型綜合性體育館分別位于武清區和寶坻區,設有活動性座席,在無比賽時間收起可擴大場地空間,賽后可作為區域內的體育中心,既能豐富群眾文化娛樂生活又為對外進行大型文化體育交流建立更好的平臺。3.2滿足高校師生及周圍居民需求的高校中小型體育場館。新建高校綜合性體育館均設有約1/4的觀眾活動座席,可根據需要改變場地大小,賽后可用于大學生的日常教學、專業訓練等,還可用于群眾體育活動,體現“全運惠民、健康中國”的主題,服務社會的同時改善了天津市基礎體育設施條件。3.3滿足競技體育發展需要的專業性場館。天津體育中心5個專業性體育場由于項目原因,并未設立太多觀眾坐席,占地面積也不大,但均配備運動員休息室、裁判員休息室、興奮劑檢查站、貴賓室、新聞廳等附屬設施。引進高水平國際體育賽事的能力進一步提升。天津體育中心還配備供群眾游樂、健身的體育公園以及供多種演出使用的專用舞臺,可提供就業機會、豐富居民文化生活。3.4促進相關體育產業發展的外放場館。環亞馬球公園、海河春意橋至海河橋河段、薊州國際度假村及濱海新區東疆灣景區作為市場化運作項目,使該處附屬功能用房及相關設施齊全,結合賽事需求搭設部分臨時看臺,方便節約。借助全運會影響力,打造集健身娛樂、休閑度假、旅游為一體的城市風光,進一步促進區域體育產業發展,完善城市面貌。4天津全運會新建體育場館融資情況場館的建設與融資直接影響賽后運營。場館建設投資巨大,舉辦高水平賽事對城市而言,是機遇也是挑戰。天津全運會新建場館中,區域政府與學校共同出資建設9座;區政府投資(建設單位自籌)建設7座;社會投資建設4座;市政府投資建設1座。社會資本的參與度是第十屆全運會的3.58倍。此次場館建設拓展了區校合作,PPP、社會直接投資等多種社會融資的方式。通過引進社會力量和資本,發揮社會體育組織作用,積極推進天津市體育市場開發。
5結語
后期運營中應完善體育場館免費開放政策,制定相關政策鼓勵中小型體育場館免費或低價開放,提高場館開放率,推動全民健身的發展;充分發揮高校場館的優勢,提高師生身體素質的同時,注重管理團隊、人員的培養,利用自身優勢打造品牌賽事,推動高校體育服務業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對于區域人口優勢不明顯的場館,應加強關注,充分完善場館的基礎設施,對其教學、健身、競賽或娛樂等功能進行深度發掘,防止場館閑置;打造專業性體育場館的名氣,提高其引進高水平國際體育賽事的能力,舉辦高影響度的賽事方可吸引社會資本,由此帶動區域經濟的發展,提升城市形象;應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場地設施的管理運營,發揮社會體育組織作用,帶入更加專業的運營方法,通過社會資源推進城市體育市場的開發,以此推動區域相關產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楊越.體育強國:未來10年中國社會經濟發展對體育事業的需求[J].體育科學,2010(3):3-10.
[2]王洪利,王桂達.第11屆全運會場館建設及賽后利用的成果與問題研究[J].建筑經濟,2013(11):29-32.
[3]黃卓.體育競賽管理學論縱[M].南昌:江西科技出版社,2010.
作者:劉姍萍 金銀哲 方煒 單位:1.大連理工大學體育教學部 2.韓國龍仁大學
- 上一篇:農村場景規劃建設與性能優化方案
- 下一篇:透水混凝土在海綿城市建設的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