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團組織下的高校建設論文
時間:2022-08-07 03:23:43
導語:共青團組織下的高校建設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校是教育的前沿陣地,也是社會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擔負著為社會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重大使命,而共青團是以先進青年大學生為工作對象的群眾組織。因此,保持共青團在高校建設中的凝聚力和戰斗力對于維護學校的穩定和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團的性質決定了共青團是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力量,是黨聯系青年學生的橋梁和紐帶。作為黨的助手和后備軍,共青團隊伍儲存有大量優秀的后備人才,是人才培養的前沿陣地。大學生正處于世界觀形成的關鍵時期,科學把握青年學生特點,準確把握社會發展動態。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形勢下,引導廣大青年學生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為振興中華建功立業,貢獻青春,在實踐中鍛煉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合格的共產主義事業接班人。
2共青團職能在高校的實現機制
共青團職能的發揮機制是共青團實現組織青年、引導青年、服務青年、維護年合法權益等方面職能的機制性保障。要想發揮高校共青團組織的作用,首先要做的就是弄清高校現階段職能實現機制,尤其是其職能實現方式,以便找到提高共青團組織作用的突破口。其職能的實現機制可以分為三大部分。
2.1信息收集機制
共青團要能更好的發揮作用,必須要了解青年大學生的實際需求,進而圍繞青年的實際需求組織工作和開展活動。而從青年的需求到共青團的傳導,必須要有一個信息收集機制,大量收集反應青年學生需求的信息,更好的為他們提供信息服務。共青團信息收集主要分為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校團委直接收集信息。校級團委組織直接通過下級共青團組織下達任務,直接了解到學生動態,了解學生需求。同時,也可以通過一些論壇等網絡平臺了解學生動態。另一方面是通過校級學生團體組織收集信息。
2.2服務與活動機制
共青團在了解到青年的實際需求之后,則按照上級團組織要求,圍繞青年的實際需求,動員本校與社會各界的力量,開展各式各樣的思想教育活動、文體活動,以期影響青年、服務青年。校團委下屬主要有各個院系團委,以及各種校團委直屬的校級學生組織,校團委通過以上兩個渠道對學生進行服務,同時可以主辦各種活動來發揮共青團組織的影響。
2.3信息反饋機制
共青團收集到青年的信息、了解青年實際需求,進而組織工作、開展活動之后,共青團就要對青年學生參加活動之后的信息進行反饋收集,也即信息反饋收集機制。如組織調研。此外,校團委每年也都有針對基層干部的考核,對個院系團委、直屬團總支進行考核,通過這種考核,來甄選進行的比較好的活動,總結經驗教訓,繼而推廣。更重要的是可以考評、選拔有能力的團干。另外,同服務與活動機制一樣,校團委也通過領導的校級學生組織,及時的反饋信息,了解活動經驗教訓,了解大家的建議和意見,進而指導以后的活動和工作。
3共青團組織在高校的工作內容以及如何更好地發揮作用
高校共青團組織的工作內容,一是配合做好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二是豐富校園文化。這兩個方面的內容看似輕松、簡單,但是我們一把它分解、細化,就會發現,這些工作內容里又多了專業文化建設、品牌活動建設、社團文化建設、心理健康建設、志愿者活動建設、學生創新、創業建設等等,內容不可謂不多,任務不可謂不艱巨。
3.1發揮對青年學生政治思想上的教育引導作用
共青團是先進青年組成的政治群體組織,是青年在實踐中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學校。這種政治因素決定了高校共青團組織必須把大學生的思想教育作為一項主要任務,堅持用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和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針來教育引導青年學生,通過組織豐富多彩、生動活潑的思想教育活動以及嚴格的組織生活,努力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培養良好的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和家庭美德,從而提高大學生團員的思想政治素質。
3.2發揮對學生專業學習上的激勵推動作用
大學生在校的主要任務是學習,學習專業知識以及相關科學知識是大學生成長成才的必要條件。因此,在大學生的學習上給予幫助、提供精神動力與環境支持,是高校共青團組織的一項重要工作。實踐證明,高校共青團組織在為廣大青年學生學習成才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受到了廣大青年學生和教職員工的肯定,起到了其他部門或組織所不可替代的作用。共青團組織服務學生學習的主要做法是:組織多種課外學術科技活動和多學科知識競賽,幫助大學生端正學習態度,增強學習動力,激發學習興趣,倡導良好的校風學風,為廣大同學創造良好的學習、生活環境。
3.3發揮共青團組織對學生骨干隊伍的培養指導作用
高校的主要任務是培養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也就是說,學校不僅要把學生培養成為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掌握各類專門技術的合格建設者,還要把優秀分子培養成為政治堅定,精通業務,具有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堅實的馬列理論功底的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和共產主義者。共青團是由先進青年組成的優秀群眾性組織,因此,加強學生骨干隊伍建設,既是學校學生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也是高校共青團組織的一項經常性的工作。高校共青團要通過開辦團校,舉辦學生干部培訓班,引導大學生學習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加強學生團干部、學生會干部及社團骨干、入黨積極分子隊伍建設。
3.4發揮學校黨組織聯系與服務青年的橋梁紐帶作用
共青團組織是團員青年之家。一方面,高校共青團組織應該積極地向學生傳達、宣傳、解釋上級和學校黨政部門制定的管理制度,另一方面,作為學生具體利益的代表者和維護者,高校共青團組織要及時、經常地向學校有關部門反映學生的合理需求,主動維護學生的權益,真正發揮共青團組織的橋梁和紐帶作用。在市場經濟的新形勢下,高校共青團組織要進一步強化為大學生服務的思想,通過實實在在的服務,增強團組織在大學生中的凝聚力與向心力,提高團組織的影響力與感召力。要鞏周和擴大黨的青年群眾基礎.就要竭誠為青年服務,解決青年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青年大學生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和最突出、最普遍、最緊迫的需求就是成才就業。抓好了大學生的就業工作,等于就抓住了吸引和凝聚青年大學生的關鍵。就抓住了高校團組織服務青年大學生的核心,這樣就可以把廣大青年大學生團結到黨的周圍。從而鞏固和擴大黨的青年群眾基礎,實現共青團事業的穩步發展落實,在促進學校畢業生就業中實現共青團事業的長足發展。
3.5發揮校園文化建設的促進作用
文化建設是和諧社會建設的靈魂。和諧上進的校園文化環境具有育人功能。高品位的文化氛圍可以陶冶情操、啟迪智慧,對大學生的全面成長成才具有極大的熏陶、引導和促進作用。高校共青團組織在構建和諧校園的過程中,應該根據院校的自身特點,結合廣大師生的需要,通過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積極向上的學術科技、文化娛樂、公益服務、體育競賽等校園文化活動,來營造高雅、健康的校園文化氛圍。
作者:劉宜讓工作單位:蘭州城市學院團委
- 上一篇:低碳校園高校建設論文
- 下一篇:教學服務型高校建設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