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革下的技術預見
時間:2022-07-04 09:54:56
導語:科技改革下的技術預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十二五”《科技教育發展專項規劃》中明確提出,要“加強科技發展戰略研究和技術預見工作”。我國歷次科技發展計劃與中長期規劃都包含了相關方面的研究工作。北京市面向2020年的技術預見由中國科學院科技政策與管理科學研究所承擔。上海市正在進行的技術預見由上海市科委領導,委派其下屬的科學學研究所組織并實施。江蘇省在面向2020年的高新技術產業技術預見中則由江蘇省科技廳組織,委派省內重點高校針對專門領域展開預見研究。在專家選擇過程中,調查和咨詢的對象都是活躍在學術界、產業界及政府部門的杰出專家。
理念與準則的變化:技術選擇體現經濟與技術的結合
技術預見中,選擇的關鍵技術與通用新技術強調的不完全是競爭前技術,目標不是為了技術控制,而是強調社會和市場需求,強調產業競爭力,強調本國的科學技術實力。因此在科技需求研究的基礎上,提出技術項目,并優選重點技術,能滿足產業界技術前瞻需要,提高產業界的競爭力。力求將技術的需方和供方聯系起來,圍繞關鍵技術來溝通雙方,對每項備選技術在各產業應用需求的重要性及其對產業發展的影響進行評價,根據產業需求強弱來評價和選擇關鍵技術。這種選擇體現了技術與產業經濟的結合。對企業來說,其基本任務是向市場提供適銷對路的產品以滿足社會不斷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的需求,并以此獲得利潤。作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發展、自我約束的經濟實體,在采納新技術時,客觀上必然要求技術先進性與經濟合理性的統一。具備投資能力是企業應用科技成果的重要條件,提高經濟效益是企業采用先進技術的動因和目的。技術預見涉及的技術項目數量眾多,不僅要選擇關鍵技術,還要選擇能夠提高產業界競爭力的通用新技術。在技術項目的篩選上,除了技術本身的發展外,還要考慮技術可能帶來的經濟效益與可能為企業帶來的競爭力。為此選擇的關鍵技術與通用技術應具備下列屬性:(1)關鍵性——如果該項技術不及時攻克,將制約某一科技產業的發展。(2)帶動性——屬方向性、帶頭性、覆蓋面廣的技術,它的發展能帶動一大片技術的發展或引起一大片技術的響應。(3)可行性——該技術的基礎理論研究已經成熟,國內也有了相當的基礎,在短期內能夠攻克。(4)經濟性——該技術的攻克和推廣應用能產生重大的經濟或社會效益。
研究路徑變化:產業界全方位參與
在科技、經濟與社會發展日趨一體化的今天,一個國家的技術戰略就是它的產業戰略,它決定著這個國家在什么地方進行競爭。發達國家利用自己科技發展領先地位和現有的優勢產業基礎,又一次站在了新一輪技術革命與產業革命起跑線的前端。一方面為了經濟的持續增長和社會的長期繁榮,需要繼續加大對科技的投入;另一方面,任何國家能夠用于發展科技的資源總是有限的,世界上已經沒有哪個國家有發展所有科技的能力。制訂合適的科技政策與選擇恰當的科技發展戰略對任何國家或地區來說都顯得格外重要。面對新的形勢,關鍵技術的開發者必須與客戶進行更多的互動,以了解市場的需求,而產業界在這方面占有優勢。限于知識和眼界,個人很難準確把握未來技術發展趨勢及其社會經濟影響力,而官產學研群體智慧的集成能克服這種局限性。以需求定位面向高科技產業群的技術預見,產業界參與具有全方位性。這是因為:第一,表現在候選技術清單的征集上,充分吸收產業界專家的意見。第二,表現在設計德爾菲調查問卷上,突出產業界參與技術選擇。第三,表現在函詢專家的選擇上,產業界專家是函詢專家系統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第四,表現在目標控制范式上,在問卷的統計處理中,產業界的意見被賦予相對較高的權重,他們的選擇才代表市場的選擇。第五,表現在技術預見的議題上。議題包括產業需求的調查分析,經濟社會對技術的需求趨勢、環境方面可能出現的問題而衍生出來的科技研發需求,經濟社會與文化方面對技術發展方面可能施加的制約,政府必須干預的問題領域,一些瓶頸問題的解決等,而不僅僅是形式與操作方法上存在差異。
技術預見方法——德爾菲法等
技術預見的方法非常繁雜。主要的操作方法包括:德爾菲法、情景分析/規劃、關鍵技術選擇、頭腦風暴法、技術路線圖法、趨勢外推法、層次分析法等,其中,德爾菲法是最主要的技術預見方法之一,并經過長期發展產生了很多變種。德爾菲法也是在超國家層面和國家層面的預見活動中應用最廣泛的方法。德爾菲這一名稱起源于古希臘有關太陽神阿波羅的神話,傳說中阿波羅具有預見未來的能力。因此,這種預測方法被命名為德爾菲法。德爾菲法依據系統的程序。采用匿名調查問卷的方式,使每一位專家獨立自由地作出自己的判斷:專家之間不得互相討論,不發生橫向聯系,只能與組織人員發生關系。在收到專家的問卷之后,將他們的意見分類統計、歸納,不帶任何傾向性地將結果反饋給各位專家,供他們作進一步的分析判斷,提出新的估計。通過二三輪次專家問卷調查,以及對調查結果征詢、歸納、修改,最后匯總成專家基本一致的看法,作為技術預見的結果。運用“市場德爾菲法”的專家更多的是來自高科技園區產業界的技術專家、技術管理專家,并讓其全方位參與技術預見的過程。
運作程序具有階段性、模式化
雖然各國的技術預見在組織實施上有差異,技術清單與關鍵技術選擇的內容也不相同,但從預見活動總的過程來看,從準備調研、實施預見到結果利用,具有明顯的階段性。由于日本技術預見的成功,使德爾菲方法成為技術預見方法的主導,建立在此方法基礎上的技術預見逐漸形成模式化的運作程序,大都遵循建立技術預見組織、確定預見領域與時間跨度、確定技術清單、實施調查、分析并撰寫預見報告這個邏輯過程。預見前期:確定面向高科技產業群技術預見的目標和任務;建立技術預見組織;搜集相關信息并展開預見方法論研究。實施預見:對科技現狀趨勢以及社會發展對科技的需求進行系統研究;了解挖掘產業界急需的關鍵技術和市場前景良好的通用技術;確定高科技產業群所屬的技術領域;形成備選技術清單;設計德爾菲調查問卷并組織調查;統計分析、技術課題的整合與優化;撰寫預見報告及組織專家論證。預見后期:建立技術預見數據庫;將技術預見結果與產業科技政策和計劃制定相結合,成為目標更為明確的科技發展戰略計劃的基礎。
技術預見與關鍵技術選擇的內
容體現了研制、開發、推廣的一體化技術預見選擇的關鍵技術與通用技術的內容并不全是大型顯赫的重大應用項目,而是給產業界帶來競爭優勢的技術,尤其是在區域性的技術預見中,既有高技術,又有傳統技術,各種技術相互聯系,體現了傳統技術的高技術化和高技術的實用化。從發展的角度考慮,既有先進技術發展的長期目標,又有近期正在商業化的產品和工藝,甚至包括對現有技術的改進和提高,以此形成研制、開發和推廣的一體化。例如,中國科學院科技政策與管理科學研究所技術預見中提出未來AD年最重要的技術之一:“開發出生物能源新技術,酒精秸稈發酵生產技術、酒精連續生產新工藝、生物柴油與烴類的生物轉化。”
結束語
技術預見是要對未來較長時期內的科學、技術、經濟和社會發展進行系統研究,以確定具有戰略性的研究領域,并選擇那些對經濟和社會利益具有最大化貢獻的通用技術。而國家關鍵技術選擇是在社會資源有限、國際競爭日趨激烈的形勢下,為實現國家目標,在弄清現狀、把握未來的基礎上選擇技術發展的重點領域。技術預見的核心就是充分理解在技術政策形成、計劃和決策中應該考慮的塑造長遠未來的各種力量和因素。技術預見過程在實踐上包括預見和選擇兩個精密相關的環節。預見是為了把握方向,選擇是為了保證重點。以需求定位面向高科技產業群的技術預見活動具有政府主導、需求定位、專家運作、社會參與、重在應用的特點,預見理念由關注技術推動向關注社會、科技產業發展的重心轉移,預見領域和項目不斷在橫向上拓展和縱向上深化,體現對技術與經濟的整合。目前,我國以需求定位的技術預見活動剛剛展開,應充分吸收美國、日本、英國等國家關鍵技術選擇與技術預見的經驗,不斷深入對需求定位技術預見的理念、特點、程序、方法的認識,通過預見和選擇,尋求產業的技術發展方向,滿足我國跨越式發展的產業技術升級的實際需要,為國家和地區的中長期戰略目標服務。
作者:陳紅單位:鄭州大學公共管理學院
- 上一篇:信息技術在培養專業人才的作用
- 下一篇:國外艦船損管技術發展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