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輔導員職業化剖析
時間:2022-12-13 03:03:42
導語:學校輔導員職業化剖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本文作者:李睿冉工作單位:山東水利職業學院
輔導員職業化已成為當前形勢下做好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必然趨勢高職院校輔導員工作涉及學生工作的方方面面,涵括了思想政治教育和學生日常管理,包括班團建設、心理健康教育、學生活動、就業指導、安全穩定、貧困生工作等。大學生在學業、心理、生活、就業等方面的服務需求越來越多樣和獨特,這要求輔導員轉變觀念、提高水平,構建教育、管理、服務相統一的專業體系。當前模式下的輔導員工作已經難以勝任學生管理職業化、專業化發展的需求,因此,實現輔導員職業化已經成為一種客觀需求。輔導員職業化是提升輔導員隊伍整體素質的基石當今各高職院校輔導員普遍存在從業時間相對較短,數量配備不足,職責過于寬泛等問題。與此同時,社會形勢和社會環境的巨大變化、高職院校發展及輔導員自身等多方面原因,高職院校輔導員的職業化發展長期被忽視,對高職院校輔導員缺乏行之有效的組織管理、科學系統的培養培育和準確到位的評價激勵,致使高職院校輔導員隊伍結構不合理,待遇相對較差,職業發展方向不明確,職業思想不穩定。
這些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導致輔導員隊伍素質參差不齊,工作職責難以落實。因此,加快輔導員職業化進程,是提升輔導員隊伍整體素質的基石。輔導員職業化發展是促使輔導員實現職業化的過程當前高職院校輔導員頭緒多、任務重、職責亂等現實問題,造成輔導員社會認同模糊,價值成就弱化。高職院校輔導員在資源優勢、成長機制、社會聲望等方面更為薄弱。輔導員作為大學生管理的基層工作者,沒有職業化的培養、訓練和學科支持,顯然是難以真正走進大學生的生活、課堂和心靈。輔導員根據自己的職業發展規劃,在全面履行自身工作職責的基礎上,選擇學生工作領域的某一專業發展方向,接受相關專業教育和實踐鍛煉。部分輔導員接受了相關專業教育和實踐鍛煉后,隨著職業資格的具備、職業理想和職業素質的養成,成為全職學生管理工作者中側重某一領域實際工作和理論研究的專家學者。在職業化發展過程中,可以通過采取多樣化的激勵措施,提升輔導員的工作動力,輔導員隊伍的組成結構將得到改善,平均從業時間大大延長。只有輔導員職業得到社會認同,輔導員隊伍才能趨于穩定,從而推進高校輔導員職業化發展。
完善輔導員管理機制加速推進輔導員職業化建設進程輔導員隊伍的職業化發展是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徑,也是輔導員隊伍健康發展的新舉措。隨著高職教育在高等教育中所占比重越來越大,各級教育行政主管部門應從事關整個高等教育成敗的高度出發,完善輔導員職業化建設體系,有一套科學合理、與之匹配的管理制度,解決輔導員的進、晉、轉、汰的出路問題,適應輔導員職業化建設需要,完善輔導員職業化建設機制,建立健全輔導員隊伍選聘機制、管理機制、培養機制和發展機制,使之成為推動輔導員職業化、專業化建設的制度保證。上級主管部門要督促各高職院校必須要像重視業務教師的選拔那樣重視輔導員的選聘,要通過高標準、嚴要求的輔導員職業準入制度,把真正優秀的人才充實到輔導員隊伍中;其次,要通過強化考核,完善輔導員隊伍管理制度,這就要求有一個獨立完善的輔導員職業領域,并且要具備科學合理的考核評價體系和規范的激勵制度。
搭建輔導員成才平臺推動輔導員隊伍職業化高職院校應該為輔導員搭建成才的平臺,使他們明確未來的發展方向,從工作激勵和成就激勵中讓輔導員獲得高層次的內在滿足,激發輔導員的工作動力,留住人才,從而推動輔導員隊伍職業化。具體做法可以從構建輔導員人才培養體系做起,將輔導員個人職業培訓納入輔導員隊伍整體發展規劃,通過相應層次的培訓,使之明確職業發展目標,激發其職業發展潛能,提高其職業能力,這時也是輔導員獲得職業素養的一個重要渠道。而輔導員要實現職業化的發展,其個體必須滿足工作職業化的需要。因此,加強輔導員個體的培訓工作是實現輔導員職業化的重要環節。梁茜茜提出,加強對輔導員的職業培訓工作,使之系統化、理論化,建立具有指導性、實用性、針對性的培訓系統,是輔導員職業化建設的關鍵環節。[7]另外,完善學科建設體系才能真正適應輔導員職業化建設的需要。孫云龍提出,加大對輔導員研究工作的支持力度,建立輔導員工作的學科體系,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研究和工作創新。設立研究基金和科研項目,促使輔導員能夠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和方式、方法的研究與探索,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系統性與科學性,用理論指導實踐,促進工作的進一步提高。[8]輔導員職業化的過程是一個比較漫長的漸進發展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總之,實現高職院校輔導員職業化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必須從現有的高職教育體制和學院自身現狀出發,從輔導員工作發展規律出發,轉變管理教育工作理念,創新輔導員工作機制,這離不開教育主管部門、學校和輔導員群體自身的共同努力,當然也少不了全社會的積極參與和支持。
- 上一篇:高職文化建設詮釋
- 下一篇:學校廉政建設的實踐與詮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