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學教學的舉措透析

時間:2022-12-27 11:27:37

導語:初中科學教學的舉措透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初中科學教學的舉措透析

本文作者:徐斌工作單位:深圳市寶安實驗學校

知識理論聯系生活實踐,做好《科學》習題練習的設計

任何基礎學科知識的鞏固,都離不開習題練習。《科學》課程知識和學生生活實踐緊密相關,在進行習題練習的設計時要充分考慮到《科學》課的這一明顯特點,設計的習題盡量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與學生生活背景類似,使得學生通過習題練習,不但重新認識了身邊的自然界客觀現象,而且還能將這類現象和《科學》知識聯系起來,得出這一客觀現象的規律,極大滿足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升了學生對《科學》課學習的積極性,這也是主體性教學的重要目的。例如,許多學生在生活中都會看到“螞蟻搬家”的客觀現象,有些學生還會去“戲弄”正在搬家的螞蟻隊伍,給它們設置一些障礙物。教師就可以在有關天氣變化征兆的習題中設計此類情境,也可以在有關昆蟲群體活動中設計相關問題考察學生對這類常見客觀現象的理解。

加強學生動手能力,通過學生自己親身試驗提升對課堂知識的理解

中學生對陌生、好奇的事或現象都有一顆探究的心。在教師在設計《科學》的實驗內容時要利用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首先可以設計一些簡單演示實驗,例如在講述“光在水中的折射現象”時,可以將一把直尺慢慢插入水杯中,及時提醒學生注意直尺在水中的變化情況。當學生看到直尺真的“變折”了時,一定會對自己的視覺產生極大好奇,從而形成了對這一現象的探究心理,教師在演示實驗已經完成了自己的引導,而學生卻陷入了思考之中,在經過系統的學習之后,學生再通過自己進行這個實驗,一步一步的掌握了這一學習點。

通過課外活動,進一步豐富學生的《科學》知識,提升學生主體性

學生的課外活動是學生主體性教學實施的更大舞臺,《科學》課堂知識的學習和鞏固效果最終要通過學生的課外活動來檢驗。學生的《科學》相關課外活動主要有三類:一是由教師組織的校內校外學生的科普知識交流、各類實驗操作技能比賽等,教師是活動的組織者和管理者,學生是參加活動的主體;二是學生自發組織的各類興趣小組的活動,目的明確,積極性高,教師主要起到監督、指導、咨詢的作用;三是學生在生活實際中有意無意進行的與《科學》知識有關的課外實踐。課外活動是學生親近自然、觀察自然、探索自然的最好時機,也是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最好方式,通過課外活動不但能提升學生的動手、交際能力以及想象力、創造力,還對學生的獨立、進取、合作等優良品質培養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