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文化品牌建設路徑探討
時間:2022-04-15 03:18:41
導語:校園文化品牌建設路徑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高等學校校園文化建設,關系到培養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意義重大。對于商科二級學院,與社會經濟聯系緊密,校園文化建設的品牌和價值引領作用就更加突出。本文通過對商學院“一院一品”校園文化內涵的解讀,分析商學院“大商有道,治學有為”校園文化品牌創建的意義與建設路徑,總結品牌化校園文化活動,在加強和改進商學院學生思想和文化教育方面的重要意義和價值,對校園文化建設提出了思考。
關鍵詞:商學院;一院一品;校園文化;品牌建設
1商學院“一院一品”校園文化品牌解讀
1.1學院校園文化品牌內涵。“大商有道,治學有為”作為商學院的院訓有著深刻的內涵,在前賢圣人眼中孔子有民無信不立,孟子有誠者,天之道也,誠信歷來是立人之道,立國之本。中國近代的十大商幫,盡管經商之道各有千秋,但卻有一條共同恪守的準則,就是誠信。誠、信、義、利為晉商所看重,徽商則沉淀了“財自道生、利緣義取”,閩商在發展中卻始終不忘“忠厚生財”。他們成功的共同之點都是誠信,是他們立足中國商歷史的根本所在。魯迅先生在《書信集•致臺靜農》中提到,治學,就是探究知識、研究學問的意思。在此基礎上,商學院將商學文化凝聚為八個字:“儒商修心,以德潤身”。儒商修心,是商學院旨在通過優秀的儒家商業文化、專業書籍、專業作品等載體,培養應用型人才,不斷提高學生的專業素養和專業技能。“德潤身”出自孔子《中庸》,對身體的愛護、滋潤及保養卻要靠仁德。1.2商學院“一院一品”校園文化品牌定位。校園文化建設的“一院一品”品牌,是對商學院所開展的校園活動整體的設計,相對于學校整體層面的校園文化活動來說,商學院開展的校園文化活動要充分考慮學院的專業特色[1]。大學是傳道授業解惑之地,商學院目前的十六個專業,學生畢業后無論是立身,還是今后的從業,無不需要高尚的道德作為支撐,因此將傳統文化融入德育教育、將德育教育融入日常教育,能夠實現潤物細無聲的浸泡式教育。因此我們將學院院訓定位于“大商有道,治學有為”一方面體現了專業特點,同時也不忘大學治學之初心。提出“儒商修心,以德潤身”的學院文化也是立足高校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旨在通過品德修養滋潤身心。1.3商學院“一院一品”校園文化品牌特點。1.3.1整體規劃,各具特色。目前商學院將校園活動品牌化,通過學院統一的整體規劃和設計進行協調與分配,既保證每個活動具有各自的特色,又能與學院的文化品牌保持緊密的聯系,提升了活動開展的質量。在文化環境建設方面,商學院也進行了整體設計,如學院廣場立柱展示從甲骨文到隸書、楷書、行書等不同字體的“商”字,教學樓里展板內容豐富,從介紹中國古代的商幫文化與商業智慧到介紹現代的經濟學家與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有記錄學院發展歷程展板,也有各專業的詳細介紹,有學院教學名師的風范展示,也有國家經濟戰略的解讀,全方位地營造商業文化氛圍。1.3.2承前啟后,朋輩引航。校園文化建設中的“一院一品”活動,是在融合商學院中“商”的特色、“為用”的學生特點后精心設計出來的整體性的活動設計安排,相對固定的活動形式和舉辦時間,規避了以往為了應付各級布置下來的應付一時的任務和活動,使得活動準備更充分、更持續、更有擴展性,質量也會更高,影響力會持續擴大[2]。如商學院每年10月為新轉入商學院的學生舉辦的以“商有道,學有為,同行有你,未來可期”為主題的大型迎新晚會,每年畢業之際開展的“最美背影,留給母校”系列活動和慶祝建國70周年搞的樓梯文化等,均已在全校形成商學院特有的文藝品牌和樓梯文化品牌。有特點的帶有品牌標記的活動作為商學院文化傳播的重要載體與形式,匯聚了商學院“商”的專業特色、“有為”的學生培養特點,能夠以較為固定的形式舉辦,在為學生自身提供鍛煉自我的機會的同時,讓不同年級不同專業的學生在校園文化建設活動中“以老帶新”,薪火相傳,發揮朋輩引航的良好的示范效應,能夠達到激發學生潛能、加強文化價值認同的效果。
2創建“一院一品”的意義所在
2.1有助于強化校園文化建設的價值觀內涵。學院的建設發展之路需要精神引領,商學院精神引領之魂在于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系、學校的價值觀體系融入到“一院一品”校園文化建設中,發揮了以文育人、以文化人、以文養人的引領的功能。2.2有助于構建和諧文明校園。校園“一院一品”特色文化活動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的組成部分,作為校園文化建設中“一院一品”品牌的名片,是商學院校園文化價值取向對外擴散的一種有效方式。結合新時代的需要、商學院的實際情況和商科學生的具體需求,圍繞教育大會對新時代高等學校立德樹人的要求,以文化品牌塑造,打造“大商有道、治學有為”的品牌形象,提高商學院校園文化的影響力和美譽度,促進商學院“一院一品”校園文化的建設。2.3有助于提升學生自身綜合素質,實現全面發展。教學研究、學生管理、科學研究和場景布置等內容融合進校園文化建設活動中[3],突顯出商學院特色,以學科專業知識來指導“一院一品”活動的開展。在商學院校園文化品牌塑造過程中促進學生學科專業的學習與鉆研,實現學院課堂教學與課外活動的協調發展,意在提高學生參與校園文化活動的積極性,在文化修養、思想道德、社會實踐能力等方面使學生各方面得到充分的鍛煉,實現德智體美勞全面地發展,有全方位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3商學院“一院一品”校園文化建設路徑
3.1與商科專業相結合,強化品牌專業引領。校園文化活動建設是大學課堂教學的外部延伸,相對于課堂教學有著靈活、自由、開放的優越性。二級學院“一院一品”校園文化品牌活動的創建,要依托學科專業力量在結合學科特色,充分發揮專業優勢同時也要緊扣思想政治教育主題,將國家、學校核心價值觀和商學院文化育人理念融入到校園文化品牌的建設中,開展適合當代大學生實際的特色專業文化活動,強化校園文化品牌在學生中引領示范作用。3.2與校內外資源相結合,擴大品牌價值。校園文化建設中的“一院一品”品牌的創建,單一地靠商學院自身是難以達到預期效果的。在校園文化建設過程中,需要整合校內外的各方面資源的支持與幫助,可以通過校企合作、校企融合等模式,充分利用企業、社會各方面的資源,在解決活動經費的同時提高活動的水平和質量,同時在與企業、社會溝通的過程中,做好品牌推介、擴大品牌價值。3.3與專業競賽相結合,提高品牌知名度。學院設有《商有道,學有為》展示墻,主要展示的就是商學院所取得一些教育成果,里邊涵蓋了商學院在國家省市級專業技能等大賽中所獲的榮譽。通過對大賽獲獎的大力宣傳,激發學生參與熱情,引導學生投身到校園文化活動和專業技能競賽中來,為學生創造展示自我的機會,使學生在實踐中學會思考、學會理論聯系實際,使課外活動與對專業學習有效結合,使學生能夠真正有所收獲,同時通過大賽也能夠很高的提高學院和學校的知名度。
4創建“一院一品”校園文化品牌的思考
4.1文化品牌建立要弘揚社會主流價值觀。對商科的學生來說,具有較強的經商意識,對利益也更加敏感,因此對學生進行主流價值觀的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商學院在每年的迎新晚會上會帶領全院學生朗誦《商道賦》。《商道賦》內涵豐富,思想深邃,195字對古今中國的“商道觀”做出了高度的概括。開篇第一句便是“天下商者,始于交易。從商有道,做人第一。”說明了從商要有“商道”的問題,也就是如何“為商”與怎樣經商,并且欲求“商道”興盛,必須“人道”端正。這也就和商學院的育人理念相契合。文中提到“在商言商,功接社稷,產業強國,振興科技。富行其德,師法范蠡,國若有難,不可缺席。”,這些表述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所表達的思想是完全一致的。這不僅是一種理念,更是一種對學子的一種期望,希望每一個商學院學子都能成為一個——尊師重道,從商有道,對社會、國家有用的棟梁之材。4.2定位準確,多方支持。要想做好文化品牌建設首先要做好頂層設計,確保校園文化品牌定位準確,并做好整體規劃,在建設過程中不僅需要學生們的積極參與,更需要學校和學院的共同努力和支持,對于優秀校園文化活動,學校應在資金上和政策上給予一定的支持。學院自身也要積極開展校企合作,吸引具有優秀企業文化的企業和企業家、校友等加入校園文化建設活動,作為校園文化的有益補充,以更好地促進優秀品牌活動的發展,吸引多方參與到活動中,從而使校園文化得到更大范圍的宣傳和推廣,提高校園文化建設的影響力。4.3樹立品牌意識,深挖校園文化價值內涵。校園文化建設中的“一院一品”校園文化活動與普通文化活動相比,具有整體性、傳承性、持續性等特點,更能體現出商學院文化特色以及學校教書育人新理念[4]。在創建品牌的過程中,商學院需強化品牌樹立意識,用品牌承載文化,以文化塑造品牌。通過校園文化活動推介學校和學院育人文化理念,體現商學院的文化價值取向和價值內涵,4.4結合大學生特點,創新校園文化品。牌活動“99后”“00后”大學生具有新時代的鮮明特征,在進行校園文化建設的同時需要關注到學生的現實需要,采取“柔性”的方式進行教育和引導。校園的“德”字建筑、名人廣場、一草一木等都可以結合到品牌活動的構建過程中,創新更加適合新時代商科學生特點的文化教育方式和方法,使學生在活動中潛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感染。4.5注重品牌文化的傳播性。要想將學院品牌文化真正轉化為教師與學生心中的“良師益友”,學院品牌文化的傳播至關重要,在推廣和傳播過程中,一是要盡可能地擴大學院文化品牌的推廣受眾,既要有在校學生、教師,又要關注對校友、學生家長、新聞媒體的傳播[5];二是根據不同的功能性需要,利用現代化的傳播工具如微信群、朋友圈、QQ群、短視頻等媒介進行有針對性的宣傳。
參考文獻:
[1]張媛媛,孫脈.高校第二課堂創建“一院一品”校園文化品牌的實踐[J].管理觀察,2017(30):146-147.
[2]趙帥博,王詩云,徐悅.參與型學生管理模式下活動策劃“熱”中的“冷”思考——以寧波大紅鷹學院“一院一品”活動為例[J].文教資料,2013(18):108-109.
[3]沈小紅.文化融合視角下高職院校校園文化構建的創新機制研究[J].人才資源開發,2016(22):22.
[4]劉程.新常態背景下的財經高校“一院一品”校園文化品牌的藝術塑造與傳播[J].藝術與設計(理論),2017,2(1):41-43.
[5]段夢姣.民辦高校校園行為文化建設與大學精神構建[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9,18(15):248-249.
作者:謝海軍 王巍 楊紅云 單位:青島濱海學院
- 上一篇:新農村建設財政稅收管理探析
- 下一篇:農產品品牌建設分析及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