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級經濟發展下社區建設論文
時間:2022-02-04 05:53:23
導語:村級經濟發展下社區建設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星民社區建設主要做法
1.1夯實基礎工程,加強隊伍建設多年來,星民社區始終把班子建設、黨員隊伍建設作為基礎工程來抓。社區黨委嚴格落實黨員學習和會議制度,規范開展各類黨的專題教育活動,做到班子團結不拆臺、把握原則不偏向、遵守法紀不含糊。黨員干部隊伍的表率意識、實干作風、團結精神體現得尤為明顯。首先是主官志同道合。社區黨委書記盛永良和主任謝耀水,兩人都是一心為民、一心一意謀發展的“實干家”,一個是勇于創新、作風潑辣的帥才,一個是敦厚忠誠、務實肯干的將才,搭檔工作十分鍥合。社區每年都有大量開發項目,拉關系、求關照的人絡繹不絕,兩位主官堅持公事公辦、公開公正,被群眾公認為最正氣的“帶頭人”和最親民的“貼心人”。其次是班子團結有力。社區兩委班子成員都是通過民主推選和上級考評的“佼佼者”,年輕富有朝氣,多數具備大專以上學歷,都有“想干事、肯干事”的事業心和責任心。工作中互幫互學、取長補短,凝神聚力、齊抓共管,形成了良好工作氛圍。第三是黨員形象良好。社區大多數黨員都有較強的表率意識,緊緊圍繞村黨委開展工作,做到利益面前往后站,緊要關頭往前沖。如在每次抗災救災中都積極踴躍、戰斗在第一線。在征遷工作中發揚“白加黑”“五加二”精神,帶頭宣傳、帶頭簽約、帶頭拆遷。
1.2抓好頭等大事,促進經濟發展多年來,村黨委堅持“富村富民靠開發,長遠建設靠經濟”的工作思路,通過不懈努力,每年都有可喜的變化和進步,村級集體經濟建設蒸蒸日上。他們的成功做法,就是利用有限的集體資源來開發村級留用地,通過“租賃外包、商業合作、自主開發”三位一體的運作模式,使村級集體經濟不斷發展壯大。常年外包的順壩農場收益年年遞增,合作建成的汽車4S店、加油站、肯德基店租金逐年攀升,與興耀建設集團公司合作開發的星耀城項目已于2013年底落成,2014年的租金將達3600余萬元。總建筑面積約9800平方米的繽紛綜合樓主樓工程,以及繽紛農貿市場提升改造工程已完成招租,預計每年將帶來500萬元以上的收益。計劃在江南大道以北占地23.3畝的區塊建造二幢大廈,其中星民大廈自主總投資約1.3億元已動工建設。采取“招賢納士”的新招,公開選拔、高薪聘請商業人才擔任村“犇鑫”實業投資公司經理,專門負責村級“三產”項目的規劃設計、資料整理、項目報批等專業性強的具體事務,既減輕了社區干部工作壓力,又彌補了社區干部經商能力的不足,為提高村級“三產”項目質量水平和管理效益發揮了較好的作用。著力抓好9個年度征遷項目(其中區級重點項目3個),交地面積150畝,為今后留用地開發和經濟持續發展奠定了更堅實的基礎。
1.3著眼造福百姓,打造惠民工程社區黨委堅持一個理念:要把村集體經濟發展的成果真正惠及到百姓,要切實做到經濟開發與社會管理齊抓共管,才能讓老百姓安居樂業,才能促進社會和諧穩定。一是重普惠,增收益。近年來,隨著社區年收益的增長,發放給居民的生活補貼和福利分紅逐年遞增,凡是星民社區村民,每人均可享受每月100元的生活補貼,其中60歲以上老人增加到每人每月200元,年終分紅從2011年每人1500元提高到2013年的3200元。隨著星耀城項目正式上馬后的收益增長,2014年的人均分紅也將大幅提升,社區有信心爭取在全區第一個實現集體收入人均分紅上萬元的村。二是抓拆遷,謀福祉。2013年上半年星民社區還有268戶原住民沒有拆遷,為促進項目引進開發,下半年區政府下達了星民社區整村拆遷的任務。因拆遷戶不滿意補償價、不舍得放棄租房租金,拆遷工作一度陷入僵局。為此,星民社區研究出臺“將區獎勵的留用地開發收益納入今后分紅、兌現街道拆遷獎金、提出村級集體資金適當補償”等3項辦法,將拆遷與惠民有機結合起來,促成了拆遷戶從“抵制”到“配合”的轉變,從而在年底順利完成了整村拆遷任務,為全區征遷工作起到了示范帶動效應。三是抓整治,保安寧。星民社區外來人口占全部住戶人口的六分之一,租住人員成分復雜。為了有序管理和確保社會穩定,一方面抓好治安和交通整治,對社區600余戶出租戶、2300余間出租房經常性地進行清查登記,由10人組成巡防隊日夜加強值班巡邏,對小區、外圍交通堵塞地段進行疏導,對路邊非法攤位進行集中整治,對易發案地段進行布點設卡。另一方面抓好民事糾紛調解,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狀態。2013年社區調解民事糾紛39起,調解成功率達100%。多年來,社區未發生過上訪和刑事犯罪案件。四是送愛心,做實事。社區貼近村民在上學、就業、休閑、辦事和農業生產等方面的需求,每年都抓好一批“實事工程”。2013年共協調安排126名原居民到企業及物業工作,在繽紛小區西南角建造了學生接送候車室,在公共配套用房中專門設立紅白喜事服務館。春節前,社區愛心救助基金會將募集到的8萬余元捐款送到困難戶家中。專門配備了一輛小轎車作為“愛心服務車”,為老年人應急提供出行服務。建成社區文體活動俱樂部,使居民有了舒適、便利的文化活動場所。完善“菜籃子”工程,繽紛農貿市場改造后煥然一新。在社區辦公樓開設一站式服務窗口,使居民辦事更為方便。改善農田水利設施,每年開展農田排水溝渠清淤服務,送水送電到田頭,確保旱天田不干、農事有保障。
1.4推行民主決策,加強規范管理社區黨委始終認為,發展經濟,社區黨委雖然是“決策層”,但并非幾個干部說了算,必須尊重民意、群策群力。經濟管理要規范,必須操作得法、監管到位。一是重大決策講民主。落實嚴格的決策和執行機制,涉及經濟、民生等重大事項都遵循民主集中制原則,尊重群眾“知情權”、“話語權”,按照“議題公示、征求意見、充分醞釀、民主決定”的程序執行,從不搞“走過場”、“一言堂”。每次召開黨委會,兩位村主官都事前通氣,征求班子成員意見,形成基本共識,會上充分發揚民主,采納意見建議。推行一事一議和表決制、聽證制、承諾制,工作有章可循、有制度可依。2013年村委會先后6次召開全體村民代表大會,對村級財務預決算、各類建設工程招標、合作項目引進、購置重要公用物資等15個議案,均提請村民代表醞釀表決通過。二是重要事項必公開。凡是黨務或村務、財務或組務,都在村公開欄上公開,力求讓老百姓看得清楚、想得明白。創新公開方式,將公開內容安裝到華數平臺,連接到385戶家中,使老百姓在家里就能了解本社區各類事務,增加了社區重大決策和日常村務的透明度。三是集體資產管理求規范。嚴格執行集體資產出租公開招投標制度,重大工程建設和租賃事宜都是先召開居民代表會確定標的價,再向全社會公開招標,實現了資產出租利益最大化。在張榜公布政務、財務、村務等的基礎上,充分發揮社區“三產”發展工程項目管理委員會和居務監督委員會作用,防止項目工程和財務出現“盲區”和“漏洞”。
2星民社區黨建工作的啟示
改革開放以來,星民社區從當初的集體經濟薄弱、百姓收入低微、生活環境較差,到如今的集體經濟發達、百姓富裕安樂、各項事業全面發展,走過了艱難的創業歷程。探究取得成就和進步的原因,固然與區黨委政府和街道的正確領導和關心扶持密切相關,固然與之區域優勢和民風淳樸不可分割。而筆者認為,社區黨建工作發揮的強力引領作用乃是力量之源、功蓋至首,正因社區多年來重視黨建工作,選出了一對好主官,配備了一個好班子,擁有了一支好的黨員隊伍,建立了一套好的黨建機制,由此形成的科學決策力和強大感召力,帶動了居民發家致富、村集體經濟發展和全面建設。
啟示一:抓好農村全面建設,必須要黨員干部當好“領頭羊”。只有黨員干部模范帶頭、以身作則,才能受到群眾信賴并起到引領作用。因此,基層黨建工作要抓住干部黨員隊伍建設這個關鍵,把選拔作風正派、素質過硬的基層干部作為工作之重。星民社區干部尤其是書記和主任兩位主官,能夠做到落實工作“沖前頭”,家庭事務“擺在后”,群眾面前“低姿態”,廉潔自律“高要求”,從而在星民社區樹起了很高的威信,發出號召叫得響,安排工作落得實,碰到難題解得開。反觀當前有些基層村(社),為什么黨建作用不大、干部威信不高、發動群眾不靈,問題堆積如山解決不了,關鍵在于村干部自身素質低下、作風漂浮、自律不嚴,失去了群眾的信賴和理解支持,從而在處理村務大事要事和在急難險重任務面前或不愿擔當,或不敢靠前,或束手無策。因此,在抓基層黨建中,必須重視村級選舉工作,上級職能部門要嚴格把關,切實把作風過硬、調查研究親民為民、真心做事的同志選到村主官位置上來,切實把素質較高、公道正派、執行力強的同志選到村干部的隊伍中來。
啟示二:抓好農村全面建設,必須把經濟發展作為“重頭戲”。只有集思廣益、拓寬財路,才能帶動村富和民富,促進長遠發展。因此,基層黨建工作要緊緊圍繞經濟發展這個中心,把提高基層組織和干部的經濟決策、管理能力作為著力點。在改革開放激流涌動的經濟大潮中,星民社區始終做到與時俱進、勇立潮頭,堅持“發展經濟是硬道理,帶動經濟發展才是真本事”的理念,牢牢牽住發展經濟這個“牛鼻子”不放手,千方百計開發“三產”,不僅壯大了村級集體經濟,而且利用經濟收益為居民辦了許多難事實事,使大家得到了可觀的年終分紅,這樣的社區兩委班子如何讓群眾不信服?!社區兩委出臺的發展經濟決策如何讓群眾不支持?!群眾對社區兩委部署的工作又如何不配合?!由于各地“三產”開發環境不同、條件優劣不一,有些村(社)兩委和干部的經濟管理理念和措施手段還不高。因而,怎樣使村干部樹立先進的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理念,怎樣提高村干部“三產”開發和經濟管理能力,怎樣因地制宜、尋求適應本地實際的經濟發展之路,應引起各級政府、職能部門和村(社)干部的重視、思考和研究。因而在基層黨建工作中,必須在引導基層組織和干部樹立科學發展觀、正確的經濟發展理念以及提高經濟事務管理能力上動腦筋、想辦法。
啟示三:抓好農村全面建設,必須通過做實事架好干群之間的“連心橋”。黨員干部只有以人為本、真心為民,才能贏得百姓擁戴并融洽關系。因此,基層黨建工作要強化教育引導,提高黨員干部宗旨意識和養成務實為民的優良作風。“哪里出現了環境衛生臟亂差”、“哪個家庭最近發生了變故”、“哪個困難戶正需要幫扶”——這些日常小事卻成為星民社區兩委常議常管的“大事”,一旦群眾有需求,都能及時安排村干部解決問題和提供幫助。社區兩委每年年初都出臺“為民辦實事”具體事項,向村民公示承諾,并都得到了落實。黨員干部把自己當服務者,真心誠意地上門解難幫困,使老百姓得到了快捷、優質的生活服務保障。星民社區的實踐說明,許多難題的解決、村民對重大決策的支持、環境的改善以及干群關系的密切,很大程度上來自于干部為民做實事。因此,在抓基層黨建中,必須貫徹落實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要求,促使基層干部黨員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養成深入群眾、真抓實干的工作作風。
啟示四:抓好農村全面建設,必須管好用好集體資產這個“聚寶盆”。只有建章立制、規范管理,才能達到合理調配并促進干部自律。因此,基層黨建工作必須落實內部監督機制,確保集體經濟增長、黨員干部清廉。許多案例說明,省內外一些經濟發達的村(社)集體資產流失、經濟滑坡,黨員干部因貪腐走上了犯罪道路,正是因為經濟監管不力、經濟決策不當和黨員干部管理教育不力所造成,這些案例為基層村(社)敲響了警鐘。星民社區每年都有許多“三產”項目和“實事工程”,涉及資金少則百萬,多則上千萬。如何監管項目開發和集體資產,星民社區一貫的做法是:專門成立村級“三產”發展工程項目管理委員會,由社區干部、村民代表和專業人士組成,全程監管工程質量和進度,并每個季度對項目資金進行核查,將項目收益、資金流向等情況及時向居民公示,有效防止了個人侵貪和村集體經濟“跑”“冒”“漏”現象。因此,在抓基層黨建中,必須把嚴格集體資產管理、督促黨員干部廉潔清明作為重要工作內容,將經常性的黨風廉政教育、重大工程項目的監管和集體資產的監管有機結合起來,促進集體經濟健康發展,保持黨員干部隊伍的先進性和純潔性。
作者:汪銀海朱玉中單位:杭州市濱江區農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