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CSCI教學團隊建設探討
時間:2022-01-06 11:14:44
導語:高職CSCI教學團隊建設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高職建筑工程技術是一個理論與實踐結合緊密的應用型專業,傳統的教育模式使畢業生的理論與實際不能無縫銜接。建筑工程技術專業csci教學團隊采用理論教師和現場工程師共同服務學生、以實際工程項目為載體來解決這一問題,從而提高了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的教學質量與水平,培養出適合現代建筑業的建筑工程技術專業人才。
關鍵詞:高職教育;建筑工程技術專業;CSCI教學團隊
中國建筑工程建設無論在國際同行業中還是在國內眾多行業中都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2019年,建筑業增加值占GDP的7.16%,達到了近十年最高點。目前,全國近800所高職院校開設了建筑工程技術專業。面對如此大的就業市場機遇與眾多畢業生競爭的挑戰,在此背景下,如何讓我們的畢業生脫穎而出,畢業之后和工作崗位無縫對接,這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我們創立了CSCI教學團隊。
一、CSCI教學團隊內涵
CSCI教學團隊即定制(Customized)、共享(Share)、合作(Cooperation)、創新(Innovate)教學團隊。定制:以校園建設項目和合作建筑工程企業的項目為導向,以培養畢業生直接上崗為目標,把學習課程融入到真實工程中,讓學生學習企業或工作崗位所要求的技能與經驗,從而達到與崗位無縫對接和崗位定制人才培養的目的。共享:以高職院校開放包容的特性和企業發展需求為契機,形成項目共享、人才共享、知識共享的“三共享”機制,即企業工程師和項目、學校教師和學生、學校理論研究與企業實踐經驗共享,最終達到共享目的。合作:建筑工程企業的發展需要大量的現場技術人才,而學校的定制畢業生正適其用;同時,企業也為畢業生的就業提供了優質的崗位,實現校企合作,平等共贏。創新:針對不同項目建立不同的班級,依據工程進度采用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無界限的授課模式、1+X學歷證書與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制度的畢業模式等,在創新中對學生進行綜合培養。為了順利地采用定制、共享、合作、創新四大理念來培養學生,傳統的教研室教學模式已經不能滿足需要,從而CSCI教學團隊就應運而生。
二、CSCI教學團隊建設的必要性
(一)組建綜合教學團隊已經形成共識。團隊是具有不同技能的成員有著共同奮斗目標,且不同技能之間能形成互補效應,從而使目標更容易實現的一個組織。而教學團隊是以教學為手段,使學生掌握專業理論知識和技能為目的,完成利用各成員之間專業知識的差異性進行互補完成教學過程的教學組織。團隊教學可以為學生提供更系統的專業知識和更連貫的學習體驗,從而帶來更好的教學效果,因此組建綜合教學團隊已經形成共識。同時,國家教育部也對職業教育提出若干意見,要求加強專業聯系,打造教學團隊,提高畢業生綜合素質與競爭力[1]。(二)專業教學需要教學團隊的支持。高職建筑工程技術專業是一門以施工過程為主線,與建筑工程全過程(例如勘察、設計、驗收等)、各專業(例如建筑材料、建筑安裝、建設監理等)相交織的一個綜合性專業。其培養目標為掌握建筑全過程基本專業知識,具備建筑施工現場的監督、管理能力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建筑工程技術的專業定義指出,它是一個實踐性極強的綜合專業,合格的畢業生要有從事相關工作的實踐能力。所以建筑工程技術的教學必須要求理論教師與實踐教師共同努力。其理想化模式是:專業教師既有扎實的建筑工程技術的理論基礎,同時又具備豐富的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現場的實踐經驗。但這樣的狀態是很難實現的。而在CSCI教學團隊中可以利用企業現場工程師來傳授給學生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現場的實踐經驗,學校專任教師和企業現場工程師交流溝通、相互補充,為理實結合指導教學共同努力[2]。(三)建筑工程教師的現狀需求組建教學團隊。在多年的專業教學中筆者發現,傳統的建筑工程技術專業教師存在以下幾個問題:第一,教師知識的局限性。以建筑材料這門課為例,建筑材料有很多種,大致可分為金屬材料(鋼筋,鋼絞線等)、無機非金屬材料(水泥,砂子、混凝土等)、有機高分子材料(瀝青、防水卷材、塑料薄膜等),而教師很難做到三大類全都精通。而在傳統教學中一門課也不能配備三個專業老師去講授,所以在教學中出現了側重,使教學效果打折。第二,理實不平衡。傳統的教育模式為重理論、輕實踐,學生一味地接受理論知識,沒有得到實踐知識的教育,這種模式很難適應現代化的職業教育。第三,教師來源單一。傳統的教師多數都是從事建筑結構、施工、材料、管理等理論性研究,而來自現場的教師幾乎沒有。以上三種問題綜合起來,就讓專業教學很難達到預期的效果,從而建立CSCI教學團隊迫在眉睫[3]。
三、“專業化分工”是CSCI教學團隊建設的基本框架
建立一支CSCI教學團隊,核心在于“專業化分工”,而如何使“專業化分工”這個問題又是建立CSCI教學團隊核心的核心。(一)“專業化分工”的內涵。“專業化分工”就是要把建筑工程技術專業教學特點和參與教學的所有教師的特點結合起來,把每位教師都安排在他最擅長的領域、最擅長的專業、最擅長的崗位,在施工的每一過程中對學生進行教學與指導,從而提升整體教學水平。在教學“專業化分工”中也可分為兩種形式:知識專業化分工和項目過程專業化分工。知識專業化分工,即按照管理、施工、造價等不同的專業知識進行教學分工;項目過程專業化分工,即按項目的進程分為前期準備、中期實施、后期驗收等進行教學分工。而在CSCI教學團隊實際教學過程中,通常是兩種分工形式相結合進行的,而非單一形式運行[4]。(二)CSCI教學團隊“專業化分工”教師構成。根據建筑工程技術專業教學特點并結合工程實際情況,CSCI“專業化分工”教學團隊成員包括兩方面來源:一方面是學校的理論知識專任教師,包括建筑設計專業教師、結構設計專業教師、建筑材料專業教師、地基與基礎專業教師、建筑施工專業教師、建筑設備(給排水、電氣、暖通)專業教師等;另一方面是實際項目的實踐知識教師,包括項目經理、各專業技術總工、各專業監理工程師、試驗檢測師以及施工員、質檢員、安全員等。兩類教師是按照工程項目所需要的實際知識靈活進行配課,上課地點可以在教室和現場自由切換[5]。
四、建設CSCI教學團隊建設的原則和方法
一個教學團隊的組建與發展必須遵循一定的原則,并在一定的框架內進行資源的利用與整合。發掘團隊內各要素之間的聯系,使整個團隊形成一個生命力強大的整體。CSCI教學團隊的建設:第一點要做到目標的一致化,對團隊工作目標的認同是團隊各成員開展工作的前提條件;第二點是多元化的成員組成,能力多元化、工種多元化、梯隊建設多元化等,發揮各自的優勢與特長;第三點是教學服務化,轉變教學主體,以學生、學校、企業、社會等為服務對象來進行教學;第四點是任務明確化,工作任務下發給成員,適時地分散與結合,進行綜合教學與管理;第五點是團隊發展,要考慮到與社會接軌、與科技接軌以及成員自我提升等方面[6]。(一)目標一致化。在CSCI教學團隊中,學校的理論知識專任教師與實際項目的專業工程師相比,教學任務和教學內容各不相同,但對于團隊的工作目標是一致的,即以學生為中心,以實際項目為依托,以實際建造活動為導向,培養出高技能應用型建筑施工技術人才為根本任務。確立了統一的工作目標,可以使CSCI教學團隊的教學工作更好地開展。理論專任教師的工作任務和實際現場工程師的工作任務不盡相同,但是他們的工作卻又相互影響與相輔相成。專任教師教授理論知識,以深厚的學術功底豐富學生的專業理論知識,這為現場的實際工作提供了精確的理論指導;實際現場工程師以豐富的閱歷與實踐經驗教授學生工作要點,并為理論知識提供的實際載體和模型。通過這樣的理實交織教學,可以使學生更快地理解專業知識在實際工程上如何應用,為畢業后與實際工作崗位實現無縫鏈接奠定基礎。因此在建立CSCI教學團隊過程中,一定要確立統一的工作目標,為團隊的前進指明航向[7]。(二)團隊多元化。CSCI教學團隊的內涵促使團隊必然為多元化,這其中包含成員能力多元化、成員工種多元化和成員梯隊建設多元化等。只有多元化的團隊,才能使團隊中的各個成員發揮出他自身最大的優勢。1.能力多元化建筑工程技術是一個多學科、多專業的集合。CSCI教學團隊就需要有講授材料、力學、管理等各項專業課程的理論教師,同時還要有講授現場檢驗、現場安全、施工過程等實際現場技能的專業工程師。因此CSCI教學團隊成員必須多元化,各成員在各自的領域教授給學生貼近實際的知識和技能。2.工種多元化能力多元化帶來的必然就是工種多元化。在CSCI教學團隊中,不但有專任理論教師,還要有實際現場的專業工程師,而他們是這個團隊中不可或缺的一環。由于工程現場實際工作多而雜,這就要求為學生傳授實際經驗的現場工程師的工種多元化,要包括巖土工程師、建筑師、結構工程師、造價工程師、環境評價工程師、建造師、材料檢測師以及現場經驗更為豐富的施工員、質量員、安全員、材料員、機械員、資料員等。現代建筑業的發展趨于多元化、專業化,因此在組建CSCI教學團隊時也要向著工種多元化的方向發展。3.梯隊建設多元化CSCI教學團隊想要長久健康發展,必然離不開梯隊建設,而梯隊建設的多元化就可以解決這一問題。梯隊建設如同一把梯子,幫助團隊成員循序漸地成長,保證團隊有較強的活力與生命力。梯隊建設多元化體現為年齡層次分布均勻化,青年教師、中年教師、老年教師數量和結構要合理。中年教師是主力軍,同時也起到傳、幫、帶的作用;老年教師以豐富的教學實踐經驗為團隊提供指導;青年教師是新生力量,主要是進行知識和經驗的積累,使之成為后備主力軍。(三)教學服務化。現代教育理論認為,教師在教育中扮演的角色要從主導型教師轉變為服務型教師。而這個理論也同樣適用于教學團隊,CSCI教學團隊正是這樣一個服務型的團隊。服務學生,以學生為主體,使學生成為高技能應用型人才;服務學校,通過對學生的培養,以學生的就業數量和質量打造學校知名度,提升學校的綜合實力,從而得到社會的認可;服務企業,為企業提供優質員工,使企業人才充裕,并為企業提供科研服務,使企業始終占領科技發展的前沿陣地;服務行業和社會,為行業和社會提供新生力量,促進行業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8]。(四)任務明確化。團隊建設理論指出:責任不明是團隊建設的大忌。CSCI教學團隊在建設之初就要明確組織架構及任務。首先,確定團隊領導人。領導人是一個團隊成員的靈魂與核心,領導力、組織力和號召力是其必備的素質,而且知人善任是其最大的技能。其次,確定理論專任教師團隊的帶頭人和實際現場工程師的帶頭人。這兩位帶頭人負責在實際教學中的運營與課程的調配,并適時地調整教學計劃,使學生能更好地適應技術知識的學習。帶頭人也要負責組建理論教學團隊和實際現場教學團隊,并把課程落實到每一位教師[9]。(五)發展前進化。一是CSCI教學團隊的發展。當今建筑行業的發展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迅速。CSCI教學團隊要發展,一定要走出去,避免閉門造車。學習先進的科學團隊建設理論,來指導CSCI教學團隊的運行;學習先進的教育教學方式與方法,來豐富CSCI教學團隊的授課模式;學習行業先進的技術與經驗,來提升CSCI教學團隊的綜合實力。同時,CSCI教學團隊業務要橫向拓展,開展工程企業的新員工入職培訓,用專任教師的理論知識對新員工進行系統的知識培訓,使他們更快速地上崗[10]。二是團隊各成員的發展。CSCI教學團隊的執行成員是一線教師,而團隊的發展一定是以成員教師的個人發展為基礎的。可采用的方法為CSCI教學團隊角色互換。在CSCI教學團隊建設中,理論專任教師下現場和工程師直接交流,使理論知識得到進一步升華;待理論專任教師回到課堂教授理論知識時,能以更加生動形象的方式讓學生更深刻地理解知識的內涵;現場工程師回歸課堂,接受專任教師教育教法的培訓,學習高職教學方法與規律,為以后的現場教學打下理論基礎。
總之,建筑工程技術專業CSCI教學團隊是一個以培養學生為主,兼顧實際工程項目等綜合型的產學結合團隊,團隊成員在不同領域、不同專業都有著豐富的經驗,可以利用長板理論,實現優勢互補,在團隊領導人的指揮下使團隊的能力發展到最大化。這對于提高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的教學質量與水平、提高畢業生的綜合素質與能力都有著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于嬌嬌,甘黎明,高蘭玲,等.高水平結構化教學團隊建設探索:以蘭州石化職業技術學院工業分析教學團隊建設為例[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9(23):26-28.
[2]陳玉歡,黃宗偉.協同創新視角下的高職院校“雙師型”教學團隊建設[J].中國成人教育,2019(19):83-86.
[3]陳慧.高職教育“雙師型”教師隊伍頂層設計的構建[J].教育與職業,2017(18):80-83.
[4]張敏,范波勇,歐紅玉,等.基于“雙元制”校企合作機制下共建雙師型結構師資團隊的研究[J].湘南學院學報,2015(6):109-111.
[5]劉乃君,高見,王曉春,等.高等職業院校水土保持專業教學團隊的建設實踐:以甘肅林業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中國林業教育,2016(1):28-31.
[6]宮麗男.高職院校工作室型雙師培養模式構建[J].教育教學論壇,2018(22):30-31.
[7]彭智妹.談“雙元制”教育模式的應用[J].寧夏教育,2014(8):10-11.
[8]白東清,王洋,朱國霞,等.淺談教學團隊建設方案[J].教師,2018(29):83-85.
[9]劉建鳳,武寶林.高校教學團隊建設與管理探析[J].中國大學教學,2013(4):80-82.
[10]董強.建設優質教師隊伍面臨的新形勢及途徑研究[J].教育實踐與研究,2018(3):45-47.
作者:穆家峰 單位:沈陽職業技術學院
- 上一篇:小學班級文化建設探究
- 下一篇:臨床藥師團隊建設與藥學服務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