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散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建設論文

時間:2022-05-21 10:23:45

導語:小散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建設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散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建設論文

1“小散”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1.1社會發展遺留問題多

(1)隨著城市化進程加快,留守農村務農的農民少而散,所生產的農產品比較分散,生產種植集約化程度不高,大部分農產品由分散的農戶提供。

(2)城鎮居民利用周邊空地所生產的農產品,產地來源復雜,有的是垃圾場、化工廠、污水溝附近等不宜農產品生產甚至有害場地,產地嚴重不符合農產品標準化生產。由此可見,“小散”農產品質量安全生產控制態勢嚴峻,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工作履步維艱。

1.2政府監管體系不健全

目前,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日趨完善,但鄉鎮及村級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監管體系尚未健全,村級追溯工作尚未啟動。

1.3認識不深入,缺乏主動參與性

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的利益相關主體,即農產品生產者、加工者、銷售者以及消費者,都對農產品質量追溯體系的認識不夠深入,甚至從來沒有關注過,“小散”農產品生產者更談不上。特別是城鎮周邊的小散農產品生產者為了賺取利潤,在拆遷后的廢墟上(垃圾場、化工場地)生產農產品,毫無意識場地金屬及其他有害物質是否超標,甚至使用速效化肥農藥,快速生產農產品后未經任何檢測就進行市場銷售。部分消費者誤認為,這類“小散”農產品是農民自己種植的,理應是“無公害、綠色”農產品,完全扭曲了“無公害、綠色”農產品的真正含義。曾有國內調查研究反映消費者對可追溯農產品的認知度很低,而支付意愿則更低。這直接導致農產品生產者都不愿意參加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因為參加追溯需要付出一定的成本和耗費一定的人力、物力,而追溯后的產品價格沒有明顯差異,最終導致利益相關主體缺乏主動參與性。

2加快“小散”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建設的對策

2.1進一步拓寬監管渠道,建立健全監管體系

“小散”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的監管,需要充分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進一步拓寬監管渠道,建立健全監管體系。建立區縣1鎮1村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監管服務體系,上下協調聯動監管。目前,區縣監管體系已建立,應著重建立鎮、村級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管理服務站,充分利用屬地管理原則,落實相關責任人,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制度,并與培育農產品“三品一標”認證和農藥殘留檢測技術有機結合,做好屬地管轄內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常態管理和源頭管理等相關工作。

2.2多途徑、全過程采集相關信息

多途徑、全過程采集相關信息,做到農產品有“證”可出,確保農產品有溯可追。

(1)實施產地編碼,建立源頭數據庫。區縣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監管機構,要對轄區內各鄉鎮、村的農產品生產基地制定統一規范的產地編碼,建立與本地區相適合的條形碼標識規范。鎮、村級追溯監管服務站做好轄區內的農產品相關編碼的登記工作,全程監督生產者規范使用條形編碼工作,確保源頭數據庫的真實性。

(2)建立數字檔案,掌控生產全過程。按產地編碼建立農產品生產檔案,按照生產標準和規范,合理使用化肥、農藥,并記錄生產過程中的所有農事信息。

(3)狠抓質量檢測,實行追溯制度。利用鎮、村所屬地檢測室對每一批次農產品進行農藥殘留檢測,建立農產品質量檢測檔案。

(4)嚴控流通環節,不留死角。嚴格控制收購者如實記錄農產品產地、生產者及生產日期等相關信息,進入批發市場時并按規定逐一登記、標識,以便農產品有“證”可出,有“證”可入。對于轄區內收購、轄區外銷售的農產品,在出境之前及時登記并發放產地信息標識碼,以便農產品有“證”可出。

2.3強化宣傳引導,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認知度

相關利益主體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的認知度和實施度對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起決定性作用。因此,只有加大宣傳,提升相關主體的認知水平,確保他們按照相關標準進行生產,才能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

(1)利用鎮、村級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監管服務站,積極引導“小散”農戶進行標準化生產,提高農產品生產者的農產品質量安全認知度,嚴格實施追溯制度,有望實現農產品規?;?、標準化、集約化生產。

(2)通過政府官網、電視及網絡等媒體及時農產品質量安全信息,提高消費者對農產品質量的安全意識,對可追溯農產品的認知度。通過消費需求,促進流通有序,促進生產有組織的提升,營造一個生產和使用“放心農產品”的氛圍。

作者:申麗瓊林素琴馬鳳魏文均賀雪嬌單位:重慶市渝北區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重慶市渝北區種子管理站重慶市渝北區農業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