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葉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建設論文
時間:2022-05-21 10:44:42
導語:茶葉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建設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1茶葉質量安全追溯體系條件要求
勐撒農場作為臨滄市第一家參與質量追溯的國營農場,質量追溯體系已初具規模。全農場用于質量追溯的設備有:總服務器一臺,用于上傳數據;臺式電腦12臺,筆記本電腦1臺,用于田間管理、生產包裝等信息錄入;投影儀1臺,用于知識更新培訓;數碼相機1部,用于影像信息采集;條碼掃描儀3臺,條碼打印機3臺,用于制作條形碼。為質量追溯系統配備農業生產專家1名,專家1名,以提供技術支持。截止2014年9月,勐撒農場已實現追溯茶葉生產面積達3780畝,可追溯茶葉產量705t,其中CTC紅碎茶700t,金絲王5t;追溯精度到生產組,追溯深度到經銷商。國營勐省農場自1977年開始發展茶葉生產,經過三十年的發展壯大,現有茶園1萬畝,年生產茶葉1kt,產值達到2800萬元。農場采取“茶葉公司+基地+規范化管理”的組織形式,產品質量從源頭(基地大田生產)就開始抓,整個產品質量衛生安全意識貫穿于產品生產、加工、銷售流程中,現有14個生產基地(生產隊),2個初制所,1個茶廠。勐省農場在2014年順利成為2015年的茶葉質量追溯實施單位,項目建設期為2年,追溯面積為6000畝,追溯產量為500t,追溯精度到生產組,追溯深度到經銷商。當前,勐省農場完成了項目實施方案的制定工作,各項規章制度正在有條不紊的建設中,計劃2015年初與云南省總局簽訂追溯合同后開始采買設備,將追溯工作引向深入。
1.2茶葉質量安全追溯體系流程
(1)種植環節
由農場管委會供銷科制定農資進出登記制度,統一采購肥料、農藥等農資后分發到各追溯茶葉種植戶,并要求農戶嚴格按照規定的時間施肥和噴藥,確保一年內噴藥3次以內;同時,與農資供應商簽訂協議,禁止銷售禁用、假冒偽劣的農資,定期進行監督檢查。一旦發現有茶葉種植戶自行購買、使用農藥、肥料,則該崗位的茶葉不列為可追溯產品。
(2)鮮葉采收環節
鮮葉驗收人員必須清楚記錄鮮葉的來源地塊號、采摘時間、采摘人、鮮葉等級和數量、鮮葉驗收人等信息,根據鮮葉級別的不同分類萎凋。
(3)加工環節
勐撒農場專門設立了獨立、規范的責任區,對萎凋、揉捻(揉切)、發酵、干燥、篩分等加工環節進行詳細信息記錄。確保每個加工環節有加工時間、地點、溫度、濕度、記錄員、責任人等信息。加工后生成的初制茶,嚴格進行拼配和分類定級,記錄相關數量、總量、負責人等信息,在成品質量檢驗通過后才上傳相關資料,貼上追溯標簽。
(4)包裝和入庫環節
在茶葉包裝過程中,為避免出現批次交錯現象,農場不斷健全崗位職責,加強了對職工的責任心教育,有效規避人為失誤,提升包裝質量。在包裝環節記錄產品數量、類型、追溯標簽的使用數量、責任人、記錄員等信息。追溯產品分作業區堆放在成品茶倉儲庫,指定專人負責入庫記錄,嚴格產品入庫程序。
2臨滄茶葉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實際運行效果及結論
2.1臨滄茶葉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建設成效
通過創建和實施茶葉質量追溯體系,勐撒農場對追溯產品的整個生產過程實現了全程監控。使用優化、固定的程序調控工藝流程,避免了人為影響因素,規范了記錄程序,確保了產品質量。消費者在購買前可以通過包裝上貼的質量追溯條碼進行語音、短信或網上查詢該產品的信息,充分增加了消費者的消費信心,提高了企業的市場競爭力,使勐撒農場洛凌牌金絲王系列紅茶、CTC紅碎茶成為了在市場上供不應求的商品,有效增加了企業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2.2臨滄茶葉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建設發展對策
2.2.1健全體系管理,完善各項規章制度
健全的工作體系是質量追溯得以持續開展的基礎。目前我國茶葉質量追溯體系仍處于探索階段,雖然已出臺一些茶葉質量安全方面的標準或規范,但不同地區執行的標準并不一致。應研究制定專門針對茶葉質量追溯的統一評價體系,出臺專門法律法規明確追溯對象和必須提供的追溯信息,統一追溯標準,界定各參與主體的義務和責任等,使得茶葉從茶園到茶杯的全過程質量追溯體系的實施有法可依。
2.2.2加強龍頭企業建設
歐美等發達國家的農產品質量追溯體系幾乎都是以強大的經營主體為建設基礎的。這種具有雄厚基礎、以產業化發展為導向的企業為一個高效運作的農產品質量追溯體系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臨滄市茶葉質量追溯體系的建設應從龍頭企業著手,輻射和帶動更多茶葉企業的參與。因此,加強龍頭茶企建設,培育強大的茶葉產業化組織,不斷壯大和提高中小茶企的實力,將有助于推動臨滄市茶葉質量追溯體系的建設和發展。
2.2.3加強政府在茶葉質量追溯體系建設中的主導地位
(1)加大宣傳力度
政府應為茶企、茶農和茶葉消費者做好宣傳普及工作,利用網絡、電視、廣播、報紙等媒體來進行大力推廣宣傳茶葉追溯體系,普及茶葉質量安全知識,增強茶企、茶農和茶葉消費者質量安全追溯意識,尤其是通過引導消費者認可質量追溯標識帶來的安全信號,以影響消費者的購買行為,激發茶葉生產者主動參與到茶葉質量追溯體系的建設與完善工作中來。
(2)加大技術和資金投入
在茶葉質量追溯體系建設和運行中,需要投入大量的硬件設備、標簽使用、技術研發和人員培訓等費用,作為經濟主體的企業往往缺乏參與的內在動力。政府應先做好平臺運行的基礎工作,對參與追溯的主體投入硬件設備、軟件開發等技術和資金,督促參與追溯的茶企落實制度建設,規范工作流程,建立監督檢查工作檔案等,通過優惠政策和相關獎勵吸引更多茶企加入茶葉質量追溯體系。
(3)加強茶葉質量安全監管
政府應成立專門負責和建設茶葉或農產品質量追溯的機構,賦予其推進和完善茶葉質量追溯體系的獨立權限,加大對可追溯茶葉“從茶園到茶杯”的全過程監督抽查,監督茶企可追溯系統運行程序,提供證實茶企追溯系統及追溯過程滿足技術標準的證明文件,幫助茶企提升可追溯系統的市場信任度,推進茶葉質量追溯體系建設和發展。
作者:謝艷蘭李湛斌王志敏和敏單位:臨滄師范高等專科學校臨滄市農墾局生產技術科
- 上一篇:黨委書記黨的群眾路線個人整改措施
- 下一篇:黨的群眾路線個人整改落實報告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