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期刊網站建設現狀與啟示

時間:2022-08-11 03:55:26

導語:農業期刊網站建設現狀與啟示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業期刊網站建設現狀與啟示

摘要:【目的】歸納分析農業期刊網站建設現狀及存在問題,為網站設計更好地服務作者提供借鑒思路。【方法】以2017年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收錄的32種綜合性農業期刊網站為研究對象,調查其官網認證情況,從服務作者角度分析其建設現狀及存在問題。【結果】32種期刊均建有官網,在百度認證的期刊有26種,在360搜索引擎認證的期刊僅9種,沒有期刊在搜狗搜索引擎進行官網認證;大多數網站頁面結構合理,但功能建設過于公式化、程序化;在為作者提供快捷答疑、免費全文下載閱讀、多元化閱讀模式等增值服務,以及引導作者加強學術自律、發揮行業與學科平臺作用等方面,期刊網站做得還不夠完善。【結論】期刊網站應從多種途徑輔助作者找到官網、內容建設體現人文關懷、滿足多元化個性化服務需求、打造學風建設宣傳平臺、發揮行業與學科平臺引領性服務等方面改良和優化,為作者提供更精準、貼切的服務。

關鍵詞:官網;農業期刊;網站建設;增值服務模式;宣傳平臺

2020年2月17日,科技部印發《關于破除科技評價中“唯論文”不良導向的若干措施(試行)》的通知,提出“推動中國科技期刊高質量發展,服務科技強國建設”的要求。2020年9月11日,總書記在科學家座談會的講話中指出,“要辦好一流學術期刊和各類學術平臺”。可見,國家科研改革政策對國內期刊的利好越來越明顯,國內學術期刊將迎來一個新的發展契機。期刊工作者在趁勢而上辦好刊、辦強刊的同時,也應該深思:鼓勵科研人員將在祖國大地上,爭取科研人員將高質量在自己的期刊上,我們應該為科研人員主動做好哪些服務工作?媒體融合時代,大部分科技期刊都已建有自己的網站。期刊網站已從最初的簡單靜態頁面展示,逐步發展成有綜合功能并具有互動性的小型綜合網站,成為期刊展示與對外宣傳的重要窗口。對期刊網站設計與內容建設方面的研究近年來受到關注:葛文[1]指出網站設計應對讀者服務的模式進行考量,并設計出科技期刊網站的讀者服務模式;蘇磊等[2]對新型學術期刊網站的設計實例進行分析與總結,指出新型網站應將信息服務和用戶服務結合,以更好地提升學術期刊網站的信息服務能力;劉銘[3]從可達性、可讀性、響應速度、網站鏈接效果等方面對國內外具有較高影響力的圖書館學情報學期刊網站的可用性進行分析;潘秋岑等[4]從科技期刊網站用戶的人性化本質需求出發,提出期刊網站的用戶體驗優化策略。還有一些研究集中于期刊網站簡約性、建設現狀等方面[5-9]。筆者認為,期刊是作者學術成果發表的載體和陣地,期刊網站應是在學術成果發表過程中提供重要服務作用的平臺與紐帶,網站功能應以高效地服務作者為首要建設主旨和前提。鑒于此,本研究從服務作者角度深入分析32種農業期刊網站建設現狀及存在問題,從而進一步提升自身期刊網站的服務水平,也為同行期刊編輯改良、優化網站提供借鑒。

1統計源與研究方法

筆者所在期刊為綜合性農業期刊,一直關注同行業期刊網站建設現狀,故以2017年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收錄的32種綜合性農業期刊為研究對象。首先,調查各期刊網站在百度、360及搜狗三大搜索引擎的官方認證情況,并通過數據庫、紙刊、主辦單位網站等途徑反復核實確認該網站為官網后收藏;然后,從為作者服務的角度分析、探討各期刊官網功能構建與內容建設情況,調研截止時間為2020年12月10日。

2期刊網站構建現狀與問題分析

2.1大多期刊官網未在主流搜索引擎認證

作者投稿前多會習慣性地利用搜索引擎檢索期刊官網,官網的正確性及有效性對于作者來說非常重要。目前國內百度、360及搜狗三大主流搜索引擎均開通了官網認證服務,其中,百度的官網認證標志是藍底白字的“官方”,360及搜狗搜索引擎均是顯示綠底白字的“官網”。在三大主流搜索引擎逐一輸入32種期刊名稱,均出現了大量中介網站、仿冒的釣魚網站、非法網站等,種類繁多,真假難辨[10-11]。在百度進行“官方”認證的期刊最多,有26種,其中2種(《華中農業大學學報》和《東北農業大學學報》)認證的不是期刊官網,而是期刊主辦單位的出版中心(學術理論部),需要二次點擊鏈接;在360進行官網認證的期刊僅9種;所有期刊均未在搜狗進行認證。總體來看,期刊多傾向于在百度進行官網認證,在360及搜狗等搜索引擎認證的期刊不多。

2.2網站頁面構建較程序化

從頁面設計來看,32種期刊網站的首頁布局結構基本合理、功能設置較為齊全:版式上多分三縱欄設置,有層次分明的版塊及模塊設置,具備期刊情況介紹、在線辦公、遠程處理稿件等功能;多在醒目位置設置了作者投稿、專家審稿、主編辦公等采編系統的注冊及鏈接模塊,導向明確,操作簡捷;在期刊簡介、作者中心、聯系我們、通知公告等版塊向作者傳達了期刊獲獎、被各大數據庫/評價體系收錄、開設欄目、投稿指南、聯系方式、期刊訂閱等基本信息。從網站技術支持情況來看:8種期刊網站是與采編系統分開單獨構建的,網站設計有自身特點及風格,內容較為實用、具體,給作者耳目一新的視覺感;另有24種期刊網站是與采編系統一體的,由采編系統開發商提供技術支持,其中,由北京瑪格泰克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提供技術支持的8種、中國知網騰云協同采編系統提供技術支持的8種、北京勤云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提供技術支持的6種、北京博思匯文數字科技有限公司和中國科技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提供技術支持的各1種。總體來看,雖然大多期刊網站在基本功能方面做得較為完善,但來自同一家技術提供商的期刊網站頁面構建在布局設計、版式風格、功能建設等方面較為一致,程序化、同質化現象比較嚴重(由中國知網騰云協同采編系統提供技術支持的8種期刊網站尤為明顯),還有一些網站頁面結構設置不完整,或空有版頭、無實質內容,點擊后顯示“建設中”,有較大的優化和完善空間。

2.3增值服務模式類型較少

在為作者提供文獻開放閱讀、免費全文下載、訂閱獲取與購買、推薦閱讀及分享等增值服務方面,32種期刊網站中,提供創刊至今過刊瀏覽的期刊共19種,可以免費獲取全文的期刊24種,8種期刊的網站因依托中國知網騰云協同采編系統,全文下載、閱讀需要中國知網權限;文章下載格式以PDF為主,12種期刊提供HTML閱讀模式;10種期刊已同時開通RSS和E-mailAlert訂閱服務,包括訂閱最新錄用文章、下期目錄、當期目錄和欄目;11種期刊開通文章分享(微信、微博、QQ空間等)功能、10種期刊設有相關文章閱讀推薦。在提供咨詢服務方面,20種期刊在“編輯部聯系方式”版塊只列出了1~2個固定電話號碼及郵箱,2種期刊沒有任何聯系方式,僅9種期刊較為詳細地列出了每位責任編輯的電話、郵箱、負責欄目等,僅9種期刊設置了留言板功能,其中1種尚未開通實質內容。可見,期刊網站在滿足作者個性化需求、提供多元化增值服務方面做得還遠遠不夠,服務類型較少、不齊全等問題較為普遍。

2.4學術道德重視程度不夠

近幾年,我國大力抓學風建設,國務院相關管理部門制定和出臺了一系列法律法規和政策,對科研誠信和學術不端行為進行了定義和規范。目前來看,有25種期刊網站在“下載中心”或其他醒目位置放置了“版權協議”(其中3種期刊網站顯示在建設中,無內容),與作者就署名、撤稿、一稿多投、重復發表、版權等問題進行了出版前約定。除了以“稿約”形式規定外,僅6種期刊(《干旱地區農業研究》《南京農業大學學報》《中國農業大學學報》《華南農業大學學報》《吉林農業大學學報》和《福建農業學報》)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從作者、編輯、審稿人等責任主體方面作了約定,只有極少數期刊網站以“漂浮窗口”的形式“敬告作者”加強學術自律。可見,大多期刊較為重視與作者的“稿約”,但對其他可能出現的學術道德問題的防范意識不強、宣傳力度不夠,對已出現的學術不端行為尚未采取行之有效的懲處手段。

2.5行業與學科平臺引領作用不強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CSSCI、CSCD、《中國科技期刊引證報告(核心版)》等期刊評價體系在國內高校或科研單位具有一定的認可度,一般1~3年就會一次收錄評價結果。受管理體制影響,一些作者比較關心某學科期刊在各大評價體系的入選情況,但往往不太了解各評價體系的頻率、權威結果查詢渠道等[12]。調查發現,近年來大多期刊官網都在“新聞公告”版塊及時自刊被各大評價體系的最新收錄情況,但基本沒有同行同領域期刊的相關情況介紹。32種期刊官網中僅《西南農業學報》了《2017年版北大中文核心期刊-S類綜合性農業科學類核心期刊表》。另外,綜合性農業期刊的“友情鏈接”版塊多是鏈接主管主辦單位、期刊學會、同行期刊、知網(萬方、維普)數據庫等,幾乎沒有鏈接到農業行業網站,農業特色不明顯。

3啟示與建議

3.1多種途徑輔助作者找到官網

期刊網站作為作者投稿的第一道關口,編輯應深刻認識期刊官方網址宣傳與公告這項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及緊迫性,主動引導作者登錄官網進行投稿,幫助作者快速識別仿冒的釣魚網站。(1)在百度、360、搜狗等主流搜索引擎全部申請期刊官網認證,而不僅局限于百度認證,同時在“百度學術”提供官網鏈接源,實施網站引流,提升學術期刊的品牌認知度;(2)在紙刊封底以及單篇文章頁眉或文后附上官方網址,作者可以通過在數據庫下載該刊已發表文章的方式找到官方網址;(3)在國內各大數據庫(中國知網、萬方和維普等)以及期刊主辦、主管單位等官網,附上期刊官網的鏈接源,農業期刊還可以在“中國農業期刊網”提供官網鏈接;(4)與同領域期刊建立合作共享機制,不定期相互作征稿簡介(附官方網址),提高網站曝光量。通過為作者提供查詢官方網址的多種渠道,輔助作者準確地獲取期刊投稿信息。

3.2網站內容建設體現人文關懷

《中國農業科學》《農業生物技術學報》在“作者中心”版塊設置了“征稿簡則”“稿件寫作規范”“版權協議”“論文模板”“收費標準”“稿件處理流程”等二級菜單,內容非常詳實、具體,對作者投稿前存在疑惑的寫作注意事項、收費、審理周期、審稿流程等常見問題進行了提前規范、指引。《農業生物技術學報》還在“作者投稿/查稿”版塊列出了10條作者常見問題,采用對話式的語言,將作者投稿前、審稿中、出版后可能遇到的一些常見問題進行了詳實解答,文字細膩、語氣平和,呈現出良好的服務立場。可見,相較于功能構建,期刊網站在內容建設方面應更加注重換位思考,思作者“投稿前”、想文章“出版后”,不應再是“高冷范”的辦公系統,而是具有人文關懷、設身處地為作者著想的平臺。

3.3滿足多元化、個性化服務需求

《浙江農業學報》在官網實時“稿酬發放通知”,使作者及時了解稿酬發放情況;《福建農業學報》根據作者的“投稿與審稿”“匯款與發票”“訂閱與贈閱”等需求設置了3個“在線QQ”,《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和《西北農業學報》開設了兩個作者QQ群,3刊均采用這種實時交流的方式為作者提供快速、便捷的答疑服務渠道;《中國農業科學》《西北農業學報》和《南方農業學報》3刊開通了淘寶、微店等在線購買期刊服務,方便快捷,值得借鑒。可見,在媒體融合時代,期刊網站應該通過深入挖掘作者需求為作者提供互動性、開放性、全面性服務[13-15],還可以根據作者搜索引擎內容,主動自發且有針對性地提供多元化、個性化的服務,如過刊全文開放獲取、在線購買期刊、精準推送文獻、在線答疑解惑、及時期刊(發票)郵寄情況、組建作者學科微信群等。

3.4打造學風建設宣傳的平臺

科技期刊編輯作為科學知識傳播的“守門員”,是科研誠信體系建設和學術不端監督的主力軍,應做好科研誠信表率,積極宣傳、推廣學術道德規范和出版倫理,利用期刊網站將學術道德把關提上日程,為作者提供學風建設的引導與監督服務[16]。可以在網站醒目位置設置“出版倫理”版塊,將出版倫理規范文件和期刊出版管理法律法規文件放在該欄目下,作者可以快捷地獲取出版倫理知識和相關政策法規;結合自刊實際情況,制定切實可行的預防措施和可操作性強的治理規定;設立曝光平臺,對出現嚴重學術不端行為的案例及時在網站曝光;建立公眾監督平臺,對于出現的學術不端行為,隨時接受公眾反饋,以此加強作者對學術道德問題的警醒和重視。

3.5提供行業與學科引領性服務

期刊編輯應該利用自身優勢,除了及時將自己刊物入選各大評價體系的最新信息公布在官網外,還可以設置“行業資訊”“信息公告”等版塊,將同類別、同領域期刊被評價體系收錄的權威數據進行二次轉載,方便作者及時了解期刊評價結果與動態;通過開設“訊息普及”版塊,將作者比較關心的各評價體系的收錄源、結果和查詢途徑等分類介紹,以此加強作者對期刊級別分類的正確理解和客觀認識;通過“友情鏈接”的方式,將“北京大學圖書館”“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南京大學中國社會科學研究評價中心”等進行鏈接,方便作者自查最新研究動態及結果。作為農業期刊,應注重發揮學術平臺作用,突出學科特色,向作者提供學術引領服務,通過網站農業科研領域最新的研究動態,將新品種、新技術、新成果、學科團隊研究成果、學術會議信息等通過專題的形式實時推送、宣傳。通過這些有效實用的信息,更好地提升期刊在業界的影響力,給業界提供一個產學研結合的平臺。

4結論

本研究從服務作者的角度,分析了32種農業期刊網站的建設現狀及存在的不足,指出期刊網站的功能構建與內容建設應結合期刊自身行業特點,找準定位,以更好地滿足作者需求和服務作者為構建出發點。由于本調查研究樣本量不大,側重的是農業期刊網站,提出的對策建議可能對農業期刊網站的改良、優化更具有指導性和實用性,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期刊網站是展現期刊風貌的重要平臺和窗口,學術期刊需要適應當下的新媒體環境,不斷地進行探索和思考,以更好地為作者提供服務,從而吸引更多的優質稿源,進一步提升期刊影響力。目前來看,雖然我國大部分期刊均建有自己的網站,也架起了鏈接作者、讀者、審稿人及編輯的橋梁,但這座橋梁是否對作者起到切實的服務作用,取得最佳的服務效果,有待期刊編輯們深思,這也是今后的探討重點。

作者:白雪娜 張輝玲 單位: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與信息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