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學風建設研究及對策
時間:2022-12-16 09:18:29
導語:高校學風建設研究及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學風綜合概述
“學風”,最早源于《禮記•中庸》,其中對于學風的內涵可以概括為十六字:廣泛學習,詳細求教,謹慎思考,踏實實踐。在全國高校學風建設研討會上,教育部副部長趙沁平發表了其對于學風的見解,他從狹義和廣義來闡釋了學風的具體內涵。他認為,狹義的學風單指學校的學習風氣,即學生對學習的整體態度,廣義學風不僅包括學習風氣,還包括治學風氣和學術風氣。在我國,由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教育方面,生源的不斷擴招,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眾化”的轉換,我國各高校都出現了諸如考風考紀太差、“考研熱、就業難”等問題。除此之外,眾所周知,互聯網的發展、電腦在學生群體中的日漸普及以及手機等移動設備的不斷完備和普適化,大學生對網絡的依賴性日益增強,越來越多的大學生沉溺于網絡無法自拔。訛譹在當前這種大發展的新形勢下,我國各地眾多院校從其自身出發,結合其專業的特色,針對學風建設提出了各種建設性的方針、舉措。
二、實證研究———以南昌大學為例
南昌大學是江西省高校中的龍頭院校,在學風建設方面有典型的代表性,本課題小組以南昌大學學風現狀的分析和研究為出發點,試找出江西省學風建設的普遍性問題,并試圖尋找解決辦法。
(一)問卷設計
本研究采用自編“關于我校大學生學風現狀的調研問卷”,進行調查。從學生的學習目標、學習態度、課堂學習效率、自主學習情況、學術氛圍五個方面展開調研。立足南昌大學學生的實際情況,經過課題組成員討論、擬制,導師更正指導,最終形成了一份由18道客觀選擇題和1道主觀問答題組成的調研問卷。
(二)問卷調查及數據分析
此次調研以南昌大學前湖校區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為對象。問卷印刷完成后,以各學院為單位進行施測。具體由各小組成員分學院下到寢室發放問卷實時施測,其中醫學院由小組成員走進教室發放,調研范圍幾乎涵蓋南昌大學的所有學院。共發放紙質問卷1000份,回收問卷961份,回收率96.10%,其中有效問卷952份,有效率95.20%,符合統計學要求。在統計中,為確保準確性,數據都精確到小數點后兩位。問卷回收完畢后,對數據進行處理和統計分析。
(三)調查結果與分析
通過對所有統計數據和結果進一步深入的分析,本課題小組找出了南昌大學學風建設過程中一些突出的問題。經過對江西省其他一些高校的走訪,我們發現以下問題是具有廣泛性和代表性的:
1.學生自身不足之處
通過調研,發現部分學生對自己的未來沒有明確目標,對自己的學習缺乏具體的規劃;曠課、遲到現象較為嚴重,學習被動,沒有自律意識,思想和行為懶散;部分學生學習效率低下且學習時間少。
2.學校方面不足之處
學校方面的問題主要有,教師教學質量有待提高,對教師的考評流于形式,學習環境有待改善,對于考試舞弊等行為的懲罰力度不夠等問題。
3.社會環境的錯誤引導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變遷,社會上的讀書無用論甚囂塵上,部分學生認為學習深造還不如早日踏入社會養家糊口,學習自然欠缺主動性和積極性。
(四)深入分析
通過調研,我們不僅可以發現南昌大學學風建設過程中總體的不足之處,此外,通過學院間的對比分析,不難發現,南昌大學學風呈現出院際差異,總體看來醫學院、研究生院的學風優于其他學院,而理工類學院的學習風氣相對較差,這與各專業的學習性質有關,同時,也與學生的年級有關,研究生的學習目標總體相對更加明確。在學風建設過程中,應鼓勵不同學院間的交流學習,取長補短。
三、江西省高校學風建設對策
(一)學生自身———端正態度,腳踏實地
學生是學風建設的重要主體,學風建設中學生是主力軍。
1.端正學習態度
目前,江西省各大高校存在大學生學習態度不端正的現象,舞弊、代考等投機取巧的現象屢禁不止。大學生作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應該對自己負責,對他人和社會負責,自覺抵制有損自身發展和教育公平的行為,端正學習態度。
2.優化學習方法
大學階段,自主學習居于主導地位,因而學習方法的好壞直接影響學習的效果。學習方法因人而異,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大學生應結合自身學習的實際情況,跳出課堂,尋找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
3.堅定學習目標
大學是學生邁入社會的重要奠基階段。在校大學生們應學會高瞻遠矚,放眼自己的未來,樹立遠大目標,制定符合自己的學習計劃及職業規劃,當然,更重要的是要堅定自己的理想信念并努力為之奮斗,持之以恒,方得始終。4.行使權利,履行義務《普通高等院校學生管理規定》的第二章規定了身為大學生的權利和義務。其中對在校學生的權利和義務進行了明確的界定,行使自己的權利,享受教學資源;履行應盡的義務,規范自己的行為,端正自己的態度。
(二)學?!V舉目張,深化改革
1.全方位激發學生良好學習動機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學風建設過程中,高校應全方位、多角度地激發學生的良好學習動機,具體說來,可以采取以下幾種方法:(1)理論教育法,學校應加強對學生的理論教育,對他們進行說理引導,讓他們正確認識學習、全面認識自己同時,學校還可以舉辦相應的學術講座,并及時將講座信息告知全校學生,加強學科間的交叉互動,也為學生拓展知識面打造平臺;(2)樹立典型法,發揮優秀學子的模范引導作用,通過設置獎學金等方式,樹立學習成績優異的典型,將其學習精神和事跡廣而告之,激勵學生努力學習,高校也可以發揮學生干部、黨員的帶動作用,通過學生間的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相互激勵,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3)自我教育法,所謂自我教育,即學生應多進行自我反思、自我控制,訛譺從而加強自身的思想道德規范和行為規范,進而打造優良學風。
2.全面貫徹落實職業規劃教育
“沒有夢想,何必遠方”,有了正確的職業期待,學生才能更加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去。為此,各高??梢远ㄆ谘堉S?、行業前輩來校交流。加強形勢與政策課程創新,輔導員多介紹專業前景的內容。
3.建設師生雙效共進模式
高校應該督促老師轉變教學方式,增加師生互動。設立導師制度,加強交流。發揮現有考評機制作用,增設課堂教學進入教師考評范圍。高校還應搭建師生間的互動平臺,比如獎勵師生合作科研課題,舉辦師生學習交流會等,從而建設起有利于師生共同進步的教學模式。例如:可以學習和效仿劍橋大學和牛津大學的導師制和“午后茶”制度,搭建師生課后交流的平臺,如建立教師課后答疑解惑機制,設置專門的時間讓教師和學生交流,還可以鼓勵師生間合作的科研項目,讓老師和學生在合作中共同進步。訛譻
4.打造立體化課堂考勤督導
現有的考勤制度強調學生到課率這一量上的問題,而忽視了本質問題———教學的目的不是把學生關在教室,而是要讓他們在課堂上學有所得,“到而不學”是現在高校普遍存在的問題,因而,高校應建設立體化的課堂考勤督導制度,全方面、多層次、立體化的監督學生的學習情況和教師的教學質量。高校在未來的課堂督導工作中,不僅僅局限于檢查學生的到課率,更應該考查教師的教學效果,發揮監督作用,讓師生共同參與教學,讓課堂變得有吸引力。
5.厲行考試違規懲戒制度
學校應該完善監考制度、加大對舞弊的嚴懲力度,加大對優秀學生的獎勵,獎罰分明,將所有制度條例落實。各高校制定了相應的獎懲制度,如:《南昌大學學生考試違規處理辦法》,但在雙學位、二類通識課、個性選修課等考試時,其落實情況并不盡如人意。學校應該嚴格執行有關規范學風建設的校規校紀、建立相關的監督機制,切實懲治考試違規行為,維護教育公平。也可將民法、知識產權法等課程列為通識課,讓學生正確認識和定性自己的行為。訛譼
6.制定法律式的制度規范
江西省各大高校現有的制度規范都不夠具體和細致,只有一個宏觀方面的規定,而缺乏具體事項的詳細認定和獎懲規定。因而,建議高校可以援引法條化的制度制定方式,將有關學風建設的各方面作細致的規定,如對學生的到課率進行分階段的處理,低于60%的給予一定的處罰,低于30%的給予更加嚴格的處罰,還可以實行學期累計制,累計4個學期到課率低于30%的可以視情況給予不讓其畢業的處理;對學生不按時完成作業等行為也視情況制定一定的處罰措施,如取消評獎評優資格等。制定規范后還應做到嚴格執法,對違反規定的行為一定要嚴肅處理。
7.充分發揮學分制的優勢
學分制最初源于美國的哈佛大學,現在,學分制已在國內的各大高校普遍實施。學分制的最大優勢在于彈性大,學生可以結合自身的情況進行課業安排,能力強的學生可以縮短自己的學年,利用最短的時間修完專業所需學分提前畢業。學分制還可促進老師的自我提高。真正的學分制下,學生有選擇課程和老師的自由,老師只有提高教學質量才能吸引學生選自己的課。目前,雖然我國大部分學校都實行了學分制,卻并沒有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學分制,學生沒有選擇課程和老師的自由,還是只能按教務處安排的固定課程上課,學分制沒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建議高校要將學分制切實地、全方位地貫徹落實下去,給予學生安排自己課程的自由,發揮學分制的優勢。
(三)家庭和社會———合理期待,正確引導
1.家庭給予合理期待
家長的受教育程度千差萬別,這或多或少會影響大學生的學習,這種先天的差異也無法改變。但是,家庭應給予大學生合理的期待,讓他們正視自身的學習,也讓他們感到一定的家庭壓力,從而轉化為學習的動力。家庭的支持是學習的最大動力。
2.凈化周邊環境
大學學習作為學子邁入社會的橋梁階段,毫無疑問,會受到周邊社會環境的影響。我們不應該鼓吹“死讀書”,要立足社會。大學可以通過與有關管理部門的協商,對學校周圍的商業環境進行統一規劃整改。大學本身實質上也是一個微型社會,校內各類繁雜的商品店不利于營造一個安寧的學習環境,同時,也不利于高校的校容建設。因而,大學應對校內的商業環境進行有效管控。大學周邊的治安環境也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日益增長的不安定因素會增加學生的恐懼感,不能放心的學習。學校和相關的主管部門應加強協作,合理布局,科學設點,建立高校周邊治安安全網,維護學生的生命財產安全,為學生提供各類服務的同時也不干擾學生的正常學習,提供正能量,從而營造更加濃厚的學習氛圍。
3.加強輿論引導
社會也可以通過輿論控制和導向,增強學生的誠信意識,幫助學生明晰自己的學習現狀,以及預測學生的專業前景等。社會提供各種專業的就業信息,并定期更新,從而讓學生深切感受到認真學習的迫切性,學習不端正的惡劣性,學好專業的重要性與就業的壓力,敦促學生加強學習,實現從思想深度到行為方式的轉變,帶動周邊學生的學習態度,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塑造良好的學習風氣。
4.建立全國性的學習記錄信息庫
根據《高等教育法》第十四條的規定,國務院教育行政部門主管全國高等教育工作,主管全國的高等院校。為了增加學生對自己學習的重視,可以由教育部牽頭,建立一個全國性的大學生學習記錄信息庫,將在校大學生的學習情況如實反映在網上,用人單位在選擇員工時,可以參照系統進行選擇。學習記錄信息庫,主要包含有學生的學習成績(不僅指期末成績,還包含期中成績,甚至一些較為重要的作業的完成情況),學生的到課率,學生課堂的總體表現,學生的評優和受處分情況,以及學生的業余生活記錄(包括兼職、社團、休閑等),可以說,這個系統全面記錄了大學生的在校表現。大學學習的情況成為了用人單位考量的因素,大學生們也就不得不重視自己學習情況和在校表現,從而更加努力地學習。
作者:楊璇 李玉珍 周婉瀅 鐘秋 吳瑜 李鋒 單位:廣西大學法學院
- 上一篇:社區兒童健康管理中心信息化建設
- 下一篇:科技創新競賽對高校學風建設的引領作用
精品范文
10高校網絡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