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農業院校新生學風建設研究

時間:2022-06-28 04:25:09

導語:地方農業院校新生學風建設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地方農業院校新生學風建設研究

學風建設是一個高校常抓不懈的話題,是衡量大學辦學理念、人才培養質量和管理水平的關鍵因素,是實現立德樹人的重要途徑[1]。而了解學校的學業情況、分析學生學風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對于實現學校的人才培養目標和培養專業人才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2-3]。大一是學生培養學習觀念、養成學習方法、形成優良學風的關鍵時期。因此,本文選擇山西農業大學園藝學院2018級的新生作為研究對象,分析學生在2018—2019學年的學業情況,查找影響新生學風建設的主要因素,探討針對性的對策與建議。

一、學院基本情況及新生學業情況

山西農業大學園藝學院(以下簡稱“學院”)2018級有452名學生,共12個班級,其中男女生比例為1∶67,省內、外生源比重分別為67.92%、32.08%,少數民族學生有7人。(一)學業成績。2018—2019年學年中,學生學業成績基本呈現正態分布,學生成績集中于70~90分之間,占比為96.77%,具體如圖1所示。2018級學生大一學年的最高成績平均分為90.67分,最低分為40.12分,均分低于60分的學生共有4人。(二)掛科情況。對大一學年學生學業情況分類分析可知,在性別方面,女生的掛科率要低于男生,約低13個百分點,同時,在大一學年掛科數超過4門以上的學生中,男生人數是女生的2.2倍,因此女生較男生相比,其對學習更加重視,投入學習的時間較男生更多。在生源方面,就生源地域結構而言,省內生源的掛科率低于省外,約低17個百分點,如貴州、海南、內蒙古、寧夏、青海、西藏等地區的學生掛科率明顯較高,主要由于學習基礎、語言障礙等方面的因素,致使學生學習有一定的難度。就生源成績結構而言,通過分析高考成績和大一學年學生的掛科情況來說,二者總體呈現負相關性,即高考分數段較高的學生的掛科率相對較低。在城鄉方面,農村生源的掛科率低于城市生源,約低10個百分點,是由于農村學生普遍更加重視學習,且學習態度端正。在春秋學期方面,秋季學期的學生掛科率高于春季學期,約高2倍。分析可知,學生剛剛由高中升入大學,對大學的學習方式、考試模式并沒有充分了解及完全適應,因此導致考試結果不甚理想。課程方面,高等數學、有機化學、普通化學等理工類型的課程掛科人數較多,約占總掛科人數的64.28%。最后,在宿舍方面,學業預警(學分績點低于2.0)的學生往往集中于同一宿舍。

二、新生學風情況調查

(一)調查對象和期限。本次調查對象為學院2018級的452名學生,調查時間基準為2018—2019學年。(二)調查方式。本次研究通過發放調查問卷、召開專題座談等方法,對學院2018級新生的學風現狀、學風建設情況進行了調查分析[4]。在調查問卷方面,共發放調查問卷452份,收回有效調查問卷406份,回收率為89.82%。在座談會方面,召開班干、學委、學優生、學困生、學業預警、少數民族等6類型學生座談會。(三)調查結果。對調查問卷分析歸納可知,有67.24%的學生認為目前自己的狀態為缺乏學習動力,為考試而學。有60.61%學生對專業不了解或只是一知半解的程度。學生對專業的興趣度、認同感不高,新生中對自己專業的感興趣程度為一般和沒有興趣的比重為68.97%。最后,學生認為課堂秩序有待加強,有70.44%的學生認為任課教師應進一步加強對課堂秩序的管理。對座談會分析歸納可知,學生的學習態度不端正、學習興趣不高,對大學學習缺乏清晰明確的規劃,學習存在盲目性、跟風性。學生對大學學習存在不適應情況,與高中相比,大學的上課形式、授課模式、學習方法和考查方式均有差異,對自主學習能力的要求也更高。因此,對大學學習、生活的不適會對學生學業產生一定的困擾。由于地域差異,部分省外的學生對山西方言存在一定的語言障礙;同時,不同省份高中課程講授的深度不同,學生學習基礎層次不同,導致部分學生上課時存在聽不懂、跟不上的現象,聽課效果不理想。另外,學生活動一定程度上占用了學習的時間,部分學生表示新生活動較多,存在上課、活動“連軸轉”的現象。

三、地方農業院校新生學風建設的影響因素

筆者通過對上述調查結果進行歸納分析,從學生自身、大學適應、班風舍風、教學管理等4個方面分析了新生學風建設的影響因素。(一)學習目的不明確、態度不端正、興趣不濃厚等。學生自身主觀方面的問題是影響學風的根本因素學習目的不明確、態度不端正,興趣不濃厚,致使內源性學習動力不足,是影響學風的根本因素[5]。部分學生尚未意識到大學生活中學習的重要性,學習目的比較模糊,追求學習功利價值的傾向較明顯,對“為何學”“如何學”“學什么”這一系統性的問題思考不夠清晰、不夠條理、不夠深入。此外,部分學生對專業的了解不深,感興趣程度不高,導致學習興趣較低,影響到其上課的積極性,進而影響到自身的學習。(二)學生對大學學習、生活、心理等方面的適應程度。是決定學風的重要因素學生的學習行為、學習能力和學習方法是學風的外在表現[6]。大學生的學習、生活、心理的適應程度會對學生的學習行為、能力和方法產生一定的影響。學生來自全國不同的地方,對大學生活、心理的適應需要一個過程,更重要的是大學與高中相比,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要求更高,因此,學生是否形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否能夠自主開展學習、是否找到適合的學習方式,對學生的學業成績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三)院風、班風、舍風會對學生產生會潛移默化的影響,優良濃郁的學風對學生學習有著積極的作用。優良濃郁的學風必然由嚴謹、積極的院風、班風和舍風所構成,同時也會潤物無聲、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教師是學風建設的主導者,優秀的教師懂得如何激發學生課上、課下的學習興趣,而學生干部可以起到榜樣引導的作用。通過調查可知,有90.15%的學生認為代班、黨員等學生干部對其學習觀念形成有一定的影響;規章制度對學風建設起到規范、引導和約束的作用。因此,學校不僅要從學生角度入手建設學風,而且要結合學院、教師、學生干部和制度的力量,共同營造優良濃郁的學風。(四)嚴格、有序的教學和課堂管理有助于規范教學。活動、提高教學質量,為學風的形成提供有力保障高水平的教師懂得如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如何寓教于樂地將知識傳播給學生,如何提高學生自覺學習的意識,而課堂管理制度能夠約束和規范學生上課的行為,提高教學效率。據調查結果可知,近8成的學生認為有序的課堂秩序有助于學風的形成。井然有序地開展教學活動,需要明確的教學工作計劃、架構健全職責明確的教學管理體系、嚴格的學生管理制度[7]。因此,加強對教學和課堂的管理有助于優良學風的形成。

四、地方農業院校新生學風建設的對策

(一)開展新生入學教育,幫助新生端正學習態度,提高學習能力。新生入學教育是整個大學教育的起點,可以幫助新生盡快適應大學校園,對新生學風建設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學生未來成長、成才的歷程中發揮著的重要作用。扎實開展大學認知教育,向新生介紹大學的特征、文化和精神,以及大學的授課方式、學習方式、育人模式等,解決新生對“大學是什么、為什么上大學”的困惑,可以引導新生全方位、多角度認知大學,明確讀書的目的與意義。積極開展專業認知教育,組織領導、教授系統介紹專業的發展現狀、培養方案和目標、就業前景等內容,可讓學生了解專業、熱愛專業,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激發學習動力,促進優良學風的形成。嚴格落實院風學風教育,引導學生轉變學習觀念,使其掌握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加強學院和班級學風建設,通過學習經驗交流會等形式,有針對性地開展學風校風教育,可以督促學生勤奮學習,營造良好的學風。(二)將立德樹人的理念融入學生的管理制度。學風建設需要一套科學完善的制度體系作為載體,因此學校應圍繞立德樹人的目標,以引導、激勵、約束學生為目的,構建包含評獎評優、學習幫扶、考風考紀等方面的學風建設工作的制度。學校要充分發揮獎學金評定、優秀個人評選制度的導向作用,引導學生重視學習,激發學習的積極性;通過規范的黨員與新生結對子的學業幫扶制度發揮黨員干部發揮先鋒模范帶頭作用,給新生樹立學習榜樣,為其提供學業上的幫助與指導,從而促進學習風氣的養成。(三)加強教學、課堂管理,保證知識入耳入腦。課堂教學是大學學習中的重要環節,提高教學效率、學習效果必須從加強教學和課堂管理上入手。而教與學是一個互動的過程,因此,學校需不斷提高教學管理的規范性,培養高水平的教師人員,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上課的積極性,保證講授的效果,形成良好的上課氛圍。此外,由調查問卷可知,近7成的學生認為應加應強課堂秩序的管理,因此,學校可通過開展無機課堂等形式提高上課效率,加強學生的學習效果。(四)學風建設的“五級聯動”的管理模式。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營造優良的學習氛圍,學校應充分發揮輔導員、班主任和學生會干部的引導、管理和監督的作用,構建以分管領導統籌協調、輔導員調度實施、班主任主抓學風、代班協助管理、黨員和班委操作落實的“五級聯動”學風建設的管理模式,旨在引導新生明確學習動機、端正學習態度、掌握學習方法,促進學風形成。學院領導作為第一責任人,主抓新生的學風建設,負責制定入學教育和學風建設的工作方案;年級輔導員負責調度實施,統籌、聯絡、服務新生班級的學風建設工作,根據新生的性別、生源地、高考成績等內容分類確定需重點關注的學生名單,制定精準化、全過程的學業指導工作方案,根據學業預警制度篩選“學困生”,分析“學困生”學習困難的成因,建立“學困生”檔案,組織學優生對“學困生”開展學業精準幫扶,抓好困難學生學業問題;班主任則主要負責各自班級的具體管理和學風建設,其代班負責協助,齊抓共管,促使新生從入學即明確學習的重要性。此外,學校要充分發揮好高年級黨員干部和新生班委先鋒模范帶頭作用,實行黨員和班委負責制的網格化管理模式,黨員和班委每人負責3~5名新生的學習督促工作,使普通學生存在的問題能夠及時暢通地傳達給輔導員和班主任。

五、結語

新生在大一學年確立的學習目標、學習觀念對整個大學學習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本文從扎實開展入學教育、完善學生管理制度、強化教學課堂管理和構建“五級聯動”管理模式等四個方面提出了加強新生學風建設的對策與建議,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形成優良的學風,同時這也對學生成長、成才極為重要。

參考文獻:

[1]LIUWP.Surveyandanalysisonthelearningatmosphereofpingx-ianguniversityandtheexplorationonitsreasons[J].TheScienceEducationArticleCollects,2015,16(3-4):265-268.

[2]DUJF.Theinnovationoftheconstructionofstyleofstudyofconno-tativedevelopmentofhighereducation[J].AppliedMechanicsandMate-rials,2014(599-601):2030-2032.

[3]頡慧芳,耿德雷.影響高等農業院校學風建設因素分析[J].沈陽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1):60-63.

[4]周林,廖麗金.影響本科生學風建設的教育管理因素調查與分析:以某高校為例[J].東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17(2):20-26.

[5]劉瑜,張愛萍.大學新生學習成績影響因素分析:以西安交通大學為例[J].高校輔導員學刊,2012(2):24-30.

[6]王永會.地方高校本科生學風調查與學風建設研究[D].石家莊:河北科技大學,2019.

[7]羅琳.我國高校本科生學風建設政策執行的存在問題分析與對策研究[D].長春:吉林大學,2016.

作者:成曉典 單位:山西農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