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智慧社區信息化建設網絡架構
時間:2022-06-17 04:25:12
導語:淺析智慧社區信息化建設網絡架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結合智慧社區信息化建設,分析智慧社區的網絡架構,對智慧社區進行針對性的分析。
【關鍵詞】智慧社區;信息化;網絡架構
1概述
智慧社區一般包括兩部分內容,一是住宅小區在信息化方向的延伸,二是政府社區信息化工作的重要組成。前者一般由開發商組織開展相關工作,目的是以信息化技術為手段,對業主、物業管理人員等進行全方位多角度的綜合管理和服務;后者則更多在政務服務的延展性上提出,包括對百姓的便捷服務、對政務工作的電子化開展等。建設智慧社區綜合管理平臺和立體化防控系統可以解決智能發現、快速處置、軌跡查找、證據固定等多方面的問題,有效提升防范能力和突發事件的處置能力。建設視頻監控系統、周界電子圍欄系統出入口管理系統、門禁及梯控系統等系統,采用視頻監控與防盜報警相結合的方式,滿足智慧社區安全技術防范建設的需要。建設給排水監控系統、非機動車充電樁系統、公共廣播系統,在傳統網絡架構的基礎上,將多種NB-IoT業務和其他物聯網技術應用業務綜合接入,實現社區智慧管理和智慧服務。
2智慧社區建設的網絡架構
根據系統架構,智慧社區建設的拓撲如下所示:2.1平臺層建設。平臺層建設是智慧社區建設的大腦。基于“一張網、一個平臺”的建設思路,依托前端智能化設備接入,建立完善基礎架構,搭建綜合業務平臺,社區綜合管理平臺設計應周到、全面,涵蓋智慧平安社區建設所需的軟件應用程序等各項業務工作,并對整體平臺建設所需的各項目子系統及模塊進行專業的設計和詳細的描述。各項業務子系統負責完成具體業務的全過程管理,各子系統之間應保持業務關聯,不能存在信息孤島。2.2應用層建設。在平臺上可以進行各類應用的開發及整合,如立體化防控系統以視頻監控系統為基礎,采用增強現實技術,配合高點監控攝像機,充分整合地理信息系統、視頻監控系統、人臉卡口、車輛卡口等多個系統及技術資源實現的一套視頻數據在智慧平安社區項目中深度應用的系統。該系統使安防分布、視頻圖像、報警信號、應急預案等多種元素直觀的在防控系統中得以高效應用,系統可以解決智能發現、快速處置、軌跡查找、證據固定等多方面的問題。有效提升防范能力和突發事件的處置能力。2.3感知層建設。一般而言,智慧社區建設的感知層主要包括視頻監控系統、周界電子圍欄系統、一卡通樓宇門禁及梯控系統、人員出入口系統、車輛出入口控制系統、給排水監控系統、非機動車充電樁系統、公共廣播系統組成。各子系統分別由各自的系統管理軟件進行控制、管理,通過平臺層實現系統間的信息共享和系統聯動,從而實現對園區內,人、車、流向、狀態等信息全面掌握、智能預警和敏捷控制,為園區智慧化打下堅實的基礎。智慧社區通過部署在園區的各類傳感器、RFID和安防、監控、一卡通等設備,實現園區內對人員、車輛、物品等全方位的感知。感知的內容主要包括以下三部分:(1)設備感知主要對園區內的各類設備(如空調、LED屏幕、電梯、門禁、井蓋、給排水情況等等)進行感知,并進行遠程的控制。(2)圖像與流媒體感知利用部署在園區內的各類標清與高清視頻監控設備進行基于圖像與流媒體的感知。基于這些圖像與流媒體信息,可以建立對整個園區各類動態事件線索的實時感知。(3)身份感知基于園區一卡通,對持卡人的身份進行感知,對不同人員進行不同權限的設置。2.4網絡層建設。智慧平安社區的傳輸層是實現無縫連接、全方位覆蓋的重要保障性網絡集群,起到將感知層識別與采集的數據信息高速率、低損耗、安全可靠地傳送到應用層的作用,同時需要良好地抗擊外部干擾和非法入侵。傳輸層為業務應用和日常管理工作提供支撐,包括有線網絡、無線網絡和移動傳輸網絡。有線網絡是智慧園區重要的神經網絡,幾乎所有的應用系統均需借助園區的有線網絡進行數據的回傳,帶寬和穩定性是有線網絡建設的關鍵因素。智慧園區內的無線網絡主要為保障應用層手機端APP、微信公眾號等正常使用,因此覆蓋以公共場所和主干道附近為主。部分信息化子系統如智能物聯監測系統和非機動車充電樁系統,需利用運營商的移動網絡回傳,為保證數據回傳的準確性和及時性,需在回傳區域提供暢通的移動網絡。
3結語
智慧社區的網絡架構應具備良好的開放性,同時應充分預留出與其他子系統、與硬件設備的對接接口,從而可以達到“無縫擴容”的目的。
【參考文獻】
[1]王文利.智慧園區實踐,中國工信出版集團、人民郵電出版社.
[2]陳桂龍.周家橋街道:智慧社區示范樣板.《中國建設信息化》,2015-10-30.
作者:孫殿偉 單位:沈陽市電信規劃設計院股份有限公司
- 上一篇:5G技術對移動通信網絡建設的作用
- 下一篇:檔案管理信息化建設意義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