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人教育對成人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建設

時間:2022-11-27 05:04:54

導語:全人教育對成人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建設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全人教育對成人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建設

摘要:全人教育理念對成人高校內部質量監控體系建設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建設教學質量策劃系統、完善教學基本情況監控系統、改進教學實施情況檢查系統和健全教學質量信息反饋與處理系統等方面為成人高校提供了一些啟示。

關鍵詞:全人教育;成人高校;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啟示

人才培養是高校的根本任務,教學是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基本途徑,教學管理是每個學校的中心工作,教學質量管理又是教學管理的核心,要實現有效的教學質量管理必須進行教學質量監控。教學質量監控,就是對影響教學質量的要素進行觀察和控制:對收集到的相關信息進行篩選、分析和判斷,有針對性地采取干預措施,從而完善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量。要想對教學質量實施有效監控,必須依靠高效的教學質量監控體系的建設。“校內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分為四個系統:教學質量策劃系統、教學基本情況監控系統、教學實施情況檢查系統以及教學質量信息反饋與分析改進系統。”一切教育活動都離不開先進的教育理念的指導,教學質量監控體系的建設亦是如此。

終身教育思想是20世紀60年代出現的一種國際教育思潮。1965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成人教育局局長,法國的保羅•朗格朗首次正式提出了這一教育思想。國際21世紀教育委員會在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交的報告———《教育———財富蘊藏其中》中,對這一概念的內涵進行了進一步揭示:終身教育的目的,不僅要滿足學習者的工作和職業需要,更應該重視人格的鑄造和個性的發展,使個人潛能得到充分的發展。成人教育作為終身教育的必要組成部分,必須秉承科學、先進的教育理念,加強教學質量管理,完善自身特色建設,才能改變“非主流教育”的地位,擔負起完成人的終身教育的使命。20世紀初,隨著人文主義心理學的興起,著名心理學家馬斯洛和羅杰斯等大力倡導全人教育,使之成為現時代教育的主流思想。全人教育的“全人”是指完全的人,全人教育是一種致力于發展個人潛能以培養完整個體的教育理念。“教育的目標指向學生的發展,表現在身體與靈魂、智力與情感、自主與責任、社會良知與契約以及民族、文化、精神價值等各個方面。”教學管理必須符合當前教育發展的需要。全人教育理念對成人高校內部質量監控體系的建設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成立教學質量管理機構和建設教學質量策劃系統、完善教學基本情況監控系統、改進教學實施情況檢查系統、健全教學質量信息反饋與處理系統等方面為我們提供了一些啟示。

一、成立教學質量管理機構

建立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必須首先建立教學質量管理機構,他們是教學管理者的代表,承擔對教學質量進行評審的職責。全人教育要求,學校為學生而設,教師為學生而教,學生是教育的中心。因此,這個機構的成員一定要有學生和與學生職業生涯息息相關的學生工作單位來參與,適當增加作為教學要素的學生和教師的參與度,與學校、教學管理部門、教研室、其他兄弟部門共同擔負起教學質量監管的責任。充分利用學生組織參與教學管理:由專業教師推薦,教學管理部門從中選拔一些優秀學生干部補充到教學管理隊伍中,支持教學管理工作;尊重每個學生參與教學管理的權利,每名學生都有權利將自己在教學中的意見、建議和想法通過學生組織反映給教學管理部門。當然,監控隊伍的建設還要引入專門的教學督導———多名教學經驗豐富的退休教師和行業專家來深入教學一線(課堂和試驗、實習基地、畢業設計),對各環節進行檢查。在成人教學質量管理機構人員安排上,既要量才而用,充分發揮每個成員的特長,又要注意搭配互補,形成最佳組合,還要隨時調節,保證結構組成的合理性。

二、建設教學質量策劃系統

建設教學質量策劃系統是指對各項教學管理制度和教學文件的制定、調整,教學方法的改革,以及各項教學質量監控措施的等做好預先的策劃工作。全人教育觀認為,“教育應當促進每個人的全面發展,即身心、智力、敏感性、審美意識、個人責任感、精神價值等方面的發展”,“能夠形成一種獨立自主的、富有批判精神的思想意識,以及培養自己的判斷能力,以便由他自己確定在人生的各種不同的情況下他認為應該做的事情。”

基于這一先進的教育理念,教育決策者必須更新觀念,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觀念,在修訂和完善各種教學管理制度、教學文件和評估標準中,以學生為取向,突出成人的特色,反映成人教育的特點。在教學管理和課程安排中,選擇性要大,靈活機動,實踐和自主完成任務的比例要增加,高度重視對學生的自學指導。并將這種理念滲透到決策中去,實現教學管理制度的彈性化,彈性化具體體現在為學生創設個性化的學習空間,通過學籍管理制度的改善與培養計劃的完善等方面來體現。

“教育的核心就是對人進行完整的人的教育。我們的教學管理模式要符合學生的行為需求,逐步建立和實施“以生為本”、符合成人特點的學籍管理制度———學分制。學分制更能適應成人學生的實際,靈活機動,利于解決“工學矛盾”。它給學生更多的學習自主權,學分制以選課制和彈性學制為基礎。以學分考核學生的學業完成情況,代替按考試不及格和補考的課程門數作為能否畢業和獲得學位的依據。允許課程考試不及格的學生參加下一輪相同課程的考試,在修業年限允許的范圍內,可以二次重修。修業年限本科一般在2—5年,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基礎、接受能力和工作、家庭、經濟等情況自主安排學習時間和進度。選課制要有選課相關的細則和制度做保障,以使選課工作有序進行。除專業必修課外,其他類型課程都允許學生選修,部分選修學分還允許學生跨年級和專業選修課程獲得,以滿足學生個性化的需求。

全人教育倡導專業教育與通識教育的均衡;倡導學識修養與人格的平衡、人的精神與物質的統一;強調個體與群體的平衡,“鼓勵自我實現,也主張真誠和諧的人際交往和跨文化的人類理解。”因此,成人教育在設定培養目標時,首先要突出“成人”性,即,將使成人學習者“成為人”作為價值取向,為了凸顯人的發展理念,將培養人的健全人格、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促進人的自我完善作為最重要、最基本的課程目標。還要將人的發展的各個領域納入自己的培養目標,并且培養目標的設定要具有全面性,將精選的知識、技能和能力作為培養目標的主體,并兼顧情感態度教育和價值觀教育;兼顧層次性和具體性,同一專業專、本科的目標要有層次性,同一學習層次、同一學科的教學目標要根據學生的不同接受能力和個性需求確定較高目標和基本目標。課程內容的選擇要具有時代性和豐富性,內容安排要有科學性,內容選擇要突出職業性和地域性。課程結構比例安排要合理,課程類型要豐富,課程開設要具有選擇性。課程的實施要具有彈性和靈活性,以避免實施過程僵硬化。課程評價的目標要明確,評價形式要多樣,評價內容要全面,評價主體要多元化。全人教育觀注重生命的和諧與愉悅,在制定教學質量標準時,應注意標準要多元化、個性化、有彈性,制定教學和考試等的突發事件處理辦法。

三、完善教學基本情況監控系統

教學基本情況監控系統一般指對學校辦學基本情況的監控,如,師資隊伍、專業建設、教學條件等。教師隊伍建設是高校發展之本,在提高教師綜合素質的同時,更要植入全人發展的理念使之得以貫徹執行。世界著名教育家小原國芳在《全人教育論》中指出,全人教育所有理論的實施,最終都是通過教師來完成的。他主張對教師進行嚴格審查,他呼吁:“……必須在一切政治活動中,把教育問題,特別是教師問題,作為最高、最大、最深遠的問題來處理,教師第一,教育投資第一……”學校應加大教學投入,鼓勵教師進修學習,支持教師參加學術會議、編寫教材,培養中青年學科帶頭人、專業帶頭人及學術骨干。建立獎勵機制,引進所需人才,開展教學、科研成果競賽,鼓勵教師主動實踐和研究教學。在建設高素質的教師隊伍的同時,也應注重教學管理隊伍的建設,這是搞好教學質量管理的要求。學校還應高度重視專業建設,加大這方面的投資力度,購置專業所需教學資料和設備,創建各種實訓、實驗室。積極改善教學條件,優化育人環境,對教學區域進行優化改造,增加實驗室儀器設備、教學設施,美化校園,營造氛圍,加強學校信息化建設,添置音體美教學器材。

四、改進教學實施情況檢查系統

教學實施情況檢查系統一般涵蓋對教學質量定期檢查和不定期抽查、對任課教師教學質量的監控、對各門課程的評估,以及對課程建設過程和教學事故的監控等。全人教育特別重視教師的作用和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在課程實施和課程評價中,全人教育給我們的啟示是制定標準時,要把師德方面的考查放在首位,要重視師德修養的監控和建設;更新學生的學習方式和教師的教學方式,著力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和體驗學習的能力。課程實施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有可能會出現一些無法預測的狀況,對教師來說,這既是挑戰,也是機遇,這些“突發事件”為教師和學生都提供了發展的空間。在課程實施環節要注重考察課堂中的“對話”和“體驗”,課程實施中的對話不僅是“師—生”對話,還包括“生—生”對話、“生—本”對話和自我對話。

“對話是指交往雙方精神上的敞開和接納,是交往雙方平等基礎上的互相傾聽、互相吸引、共同參與和共同分享,是雙方精神上的彼此承領和相互理解。”課程實施中,還要考察教師是否為學生提供體驗學習的機會,學生是否是通過自身實踐和體驗來獲取知識和能力的,或者說學生是否完全地參與了學習的過程,成為自己學習的主人。另外,還應注意,在實施教學情況檢查中,不能把教師僅僅作為被管理者,要確立教師在教學管理中的決定權和主導作用,讓教師參與管理的同時,充分發揮優秀專業教師的主導作用,由他們指導與帶動外聘教師和學生進行指導性學習和研究。評價體系是教學實施情況檢查的依據,改善評價體系是貫徹全人教育觀念的保障。必須使教師明確評價目標,對學生進行評價不只是為了考查學生的學習成績,更加重要的是使學生能夠學會自我評價,通過評價正確地認識自己的學習潛能、學習成效、學習方法和學習態度等,為學生的進一步學習和發展奠定基礎。完善評價形式,要結合觀察和檢測等手段進行評價,改變以往只通過考試,尤其是筆試來進行評價的狀況;也要采用語言描述的形式進行評價,改變以往單純用分數和等級進行評價的狀況;為了充分發揮評價的作用,要認真對學生進行口頭評價,改變以往只對學生進行書面評價的狀況。豐富評價的內容,“評價不僅要評價學生的學習結果,更要評價學生的學習過程,做到總結性評價與形成性評價相結合;不僅評價學生的學業成績,更要評價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方法、學習效率、合作精神及溝通能力,而且要及時做出評價。

要逐步實現評價主體多元化,改變以往僅僅由任課教師進行評價的狀況,要經常開展小組評價、自我評價和同伴互評等活動,也要適當組織專家和行業組織進行評價。另外,進行評價時,應將過程性評價(學員的平時表現)和總結性評價(學業成績)結合起來進行,避免課程評價淪為支配學生學習的工具,卻忽視了學生許多不可用數據測量卻意義重大的內容。教學實施情況檢查系統的建立,還要注意服務性和剛柔統一。注重和諧、避免矛盾,管理者應履行指導與服務的義務,給各專業的教學適當的自主權,為課程內容和學習方式的選擇提供更大的自主權。進行教學質量管理要特別注意促進和諧校園的建設,避免執行過程監控主體與客體、不同監控主體之間產生矛盾,做好防范工作,一旦產生不必要的矛盾,要有措施妥善處理。

五、健全教學質量信息反饋與處理系統

教學質量信息反饋與處理系統指將來自各方面的教學活動和教學質量保障的相關信息,以及當前人才需求的相關信息進行匯總,并由教學質量管理人員進行篩選,對有價值的信息進行歸納分析,再將這些信息反映的問題反映給決策部門,以便他們進行教學控制和指導,采取教學改進措施,及時對教學活動和制度、文件等做出調整和控制,從而更好地為提高教學質量服務。創新教學管理手段,實現教學管理信息化是提高效率的保障。認識的發展是一個從實踐到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過程,教學的完善也要經歷如此往復的過程,所以,反饋環節很重要,高效地收集和處理教學信息要逐步建立教學管理信息平臺。在信息化時代,任何組織的發展和管理都離不開新興科技,互聯網的作用是提高工作效率。建立教學管理信息平臺就是利用校園平臺網實現教學管理信息化,逐步建立網上教學質量和教學狀態監控與評估系統、教學計劃實施系統、教材計劃安排系統、學生成績登陸與查詢系統、選課系統、對外宣傳平臺、學生信息數據庫等。在完善自身教學管理的同時,對社會敞開,加強對外宣傳,增強社會對學校的認知度和關注度,擴大影響力,對各屆畢業生在校學習情況和畢業后的工作情況進行跟蹤調查和信息錄入,作為確定教學質量改進維度的依據。

我國成人高等教育的發展一直存在沿襲普通高校模式的問題,創新自身體制和管理模式是成人高校的生存之本。要完成終生教育賦予的歷史使命,成人教育的管理者必須秉承“全人教育”的理念,遵循教學規律、尊重學生需求、順應時展,堅持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為目標,搞好教學質量監控體系的建設,為教學質量的提高提供保障。

參考文獻:

[1]趙婉瑩.提高高等學校教學質量監控力度的思考[J].中國高教研究,2006(5):92.

[2]魯子問,王篤勤.新編英語教學論[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3]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教育———財富蘊藏其中[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6.

[4]呂浩雪.我國高校實行學分制的現實意義[J].高等教育研究,1995(6):55—57.

作者:付博 單位:黑龍江省教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