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大數據技術應用專業建設探索
時間:2022-06-03 09:49:58
導語:高職大數據技術應用專業建設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近期教育部出臺的“職教二十條”中明確指出,我國職業教育將啟動“1+X”證書制度改革試點工作。其中“1”是指學歷證書,“X”則指與學習專業相關的某種技術技能資格證書。為助力地方經濟發展,探索基于政策背景下的大數據專業建設,合理修訂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是當下高職學院需要解決的問題,
關鍵詞:“1+X”證書;大數據;專業建設
據教育部統計,截至2018年我國職業教育規模已經位于世界第一,全國共各類職業院校1.17萬所,中職和高職高專在校生達到2685.54萬人。今年2月教育部公布的《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中的“職教二十條”中明確提出,為深化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培訓模式改革,拓展學生就業創業本領,緩解結構性就業矛盾,在職業院校、應用型本科高校啟動“學歷證書+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即1+X證書)制度試點,鼓勵學生在獲得學歷證書的同時,積極取得多類職業技能等級證書。今年來隨著物聯網等新興技術的發展,社會經濟市場對大數據管理及其技術的發展應用需求與日俱增。據中國統計信息服務中心調查分析,我國在未來5年內將會有500萬到1000萬人從事大數據相關的職業和崗位,大數據人才需求缺口巨大。江西外語外貿職業學院電子商務學院在緊跟國家政策方針腳步,組織相關教師探究基于“1+X”證書制度下,制定符合本地經濟市場人才需求的大數據技術及應用專業建設方案。
2016年大數據技術及應用成為高職高專新增專業以來,約有400多所高職院校對該專業進行了申報和建設。由于該專業相關知識技術新、專業性強、涉及內容廣等特點,構建完全符合市場需求的人才培養方案是有一定難度的。經過調研發現,大部分院校是在原有計算機應用、軟件技術等專業設置基礎之上進行翻新,或直接借鑒本科大數據相關專業的課程體系,其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缺乏對大數據行業及相關職業崗位的了解,不符合專業人才培養規律。另外,高職學院普遍存在該專業師資短缺的問題。從事該專業教學的教師都是計算機相關專業轉型而來。絕大部分教師沒有接觸過大數據行業,沒有相關工作經歷,缺乏專業知識和能力。雖然通過短期業務培訓或頂崗等方式能夠了解一些大數據行業的技術內容,但離專業教學需求還是有一定距離。還有就是實訓場地不能滿足實踐教學。職業教育以動手實踐為主,主要培養的是學生的實操能力。多數院校的計算機機房實訓條件無法滿足大數據相關新技術的實踐教學需求,無法高質量完成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
二、大數據職業崗位能力分析
大數據技術已經應用到社會的各行各業中,通過對行業的線上和線下調研,按行業崗位或職能劃分,大數據就業大致分三個方向:大數據運維管理、大數據應用開發、大數據處理分析。大數據運維管理人員主要在企業公司從事企業數據管理,包括對網絡維護、數據處理、系統及設備管理,保障公司大數據平臺系統的穩定性、可靠性及安全性。該類崗位需要具備基礎的知識技能有:計算機網絡知識及相關設備的配置維護、大數據平臺及相關組件的配置與維護、相關框架、軟件的使用等等。大數據應用開發人員主要在IT企業從事相關數據的采集、匯聚、轉換映射、應用等研發崗位,利用大數據相關知識技能對互聯網數據進行采集,根據數據有效性進行清洗和匯聚,并開發相關數據應用將數據進行可視化呈現(如表1)。大數據處理分析的工作在大數據行業中位于頂層,主要是對大數據處理結果進行分析,抽取數據相關特征并研究設計相關平臺架構,涉及到深度機器學習、卷積神經網絡、殘差網絡、人工智能等高深領域的研究與應用。
三、基于“1+X”證書的大數據專業建設方案
根據前面的調研分析,結合現階段高職學生的特點,大數據技術及應用專業的主要培養目標應鎖定在大數據運維管理及應用開發上。數據分析對學習者綜合素質要求高,與高職學生特點不相符。
(一)專業線路的設定為了學生能夠更好地就業,并落實“職教二十條”的相關政策,綜合高職高專學生的特點和大數據專業的特征,在細化培養目標時預留了四條相關技術路線,并結合相關職業能力證書和職業能力素養進行專業培養方向設定。它們分別是web前端開發、web后端開發、大數據運維、大數據應用基礎開發。第一學年以計算機和網絡基礎課程為主,培養學生專業基礎知識和素養。第二學年以大數據核心課程為主,培養學生軟件設計開發以及大數據平臺管理能力;第三學年上學期則以專業綜合實訓為主,培養學生利用大數據技術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課證融合在制定人才培養方案時,大數據專業的課程體系構建以大數據行業崗位職業能力要求為導向,課程標準以培養滿足崗位職能需求為目標,課程教學內容與職業證書考試大綱吻合,培養學生實操能力,注重學生學習的過程,實施產教融合、工學結合,并且認定的相關職業證書的課程可實行以證代考,從制度上完善課證融合。為落實“1+X”證書制度,在課程安排和考核標準中加入了與大數據技術及應用專業相關證書的考核內容及標準,例如網頁設計師、軟考、大數據工程師及部分知名企業的技術認證。與專業課程關聯度緊密的證書,可要求學生努力通過。其他部分證書,學生可以根據自己學習特長,自主選擇相應證書進行考證學習。
(三)課程體系設置對于新專業來說,課程體系的設置直接關系到培養出來的學生是否符合人才市場的需求。大數據技術及應用作為新興信息技術類專業,相比其他傳統老專業其技術更新發展速度很快。現階段各大技術廠商也已經推出了基于Hadoop的差異化大數據平臺,并且使用了不同的組件。在設置課程體系時,我們不僅需要根據專業職業線路和課證融合的角度去考慮,還要考慮今后專業、課程建設所涉及的實訓場地建設、校企合作等諸多情況。因此,我們必須對于大數據主流設備和技術廠商要有所了解,并在設置課程中具備一定前瞻性,充分利用校企合作的形式,借助成熟企業的力量,合理打造大數據專業建設。根據這一指導思想,經過一系列探索和實踐,形成了“校企互助、課證融合”的專業建設運行模式,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基于“產學結合”的大數據技術與應用專業人才職業能力培養模式。根據此原則,分析今后畢業生就業崗位的職業能力需求與專業課程之間內容及能力培養的關系。作為培養技能人才的高職院校,必須在課程體系上加大實訓課時的安排,增加實踐課程的比重,重點鍛煉學生的動手解決問題能力,加強就業競爭力。
四、結語
當下信息技術發展迅猛,高職院校從專業設置到人才培養的每一個環節,都必須對應市場需求,符合市場和技術的發展規律。高職院校開設技術前沿專業既是機遇,又是挑戰。我們教學從業者應該以教育主管部門政策為引導,以人才市場需求為依托,以助力學生對口就業為目的,定制落實符合本地人才需求,促進當地社會經濟發展的人才培養方案。只有這樣才能搶占新興專業建設的先機,獲得更多更好地發展機會。
作者:歐陽潘 單位:江西外語外貿職業學院
- 上一篇:高職院校專項資金管理對策
- 下一篇:地勘單位資金管理幾點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