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內法規制度建設邏輯探析
時間:2022-09-17 11:48:59
導語:黨內法規制度建設邏輯探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推進黨內法規制度建設,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長期奮斗歷史邏輯、理論邏輯、實踐邏輯的必然要求。遵循歷史邏輯,了解黨內法規制度建設的發展歷程;遵循理論邏輯,掌握黨內法規的理論淵源;遵循實踐邏輯,將黨內法規建設踐行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過程中。黨內法規制度建設三個邏輯的統一,有力的推動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
關鍵詞:黨內法規;歷史邏輯;理論邏輯;實踐邏輯
黨內法規制度建設作為黨百年奮斗歷史的產物,具有深厚的邏輯脈絡,從歷史、理論、實踐三個方面全方位了解黨內法規制度建設,可以更清晰的看到黨內法規的歷史發展進程,予以經驗借鑒;梳理理論,予以理論支撐,使發展更有方向和底氣;豐富實踐經驗,更好的實現理論與實踐的轉化。
一、歷史邏輯
(一)黨內法規的初步探索時期。1921年,早期黨的各小組派出代表參加第一次全國黨的代表大會,在黨的性質、綱領和組織原則等主要問題上形成一致意見,通過了《中國共產黨黨綱》《關于當前實際工作的決議》,使各地黨組織共同的奮斗目標和統一的組織紀律有“章”可循,這應該是黨內法規的最初探索。在1922年,黨的二大上通過了第一部《中國共產黨章程》,從此這個年輕的政黨有了自己最高的政治行為規范。之后,同志在六屆六中全會上強調,“為使黨內關系走上正軌,……須制定一種較詳細的黨內法規”,使黨內法規得到了進一步的探索。但是這個時期的黨內法規在形式上主要表現為決議案、報告、宣言、通告、發言、信等,形式的多種多樣,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工作,發揮了指導作用。(二)黨內法規由概念到體系的轉變。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黨的工作重心發生轉移,中國的發展重新走上正軌,鄧小平同志認為,一個國家要有國家的法律,一個政黨也要有黨的規章和黨的法規,缺失了黨的法規,那么國法也難易保障。闡明了黨章黨規與國法之間的關系和作用,認為黨規黨法是國法得以良好運行的前提,為黨章黨規的體系化發展提供了目標方向。1990年在第一部有關黨內法規制定的暫行條例中將“黨內法規”寫入黨的正式文件,對黨內法規的規范、發展和關注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1992年“黨內法規”的提法被納入黨章,表明要將“黨內法規”放在黨內根本法的框架之下規劃籌謀,這是在全黨范圍內對再次黨內法規的重視和肯定。2006年同志指出,在新形勢背景下,要構建以黨章為核心的黨內法規制度體系,這為黨內法規體系如何布局和發展提供了依據。2012年的《中國共產黨黨內法規制定條例》分別從總則、權限、規劃與計劃、起草、審批與、保障、附則七章對黨內法規如何形成完善體系作了詳細規定,預示著黨內法規的發展進入體系化、規范化新階段。(三)黨內法規體系日臻完善時期。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指出,“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這是黨中央對完善制度體系的總要求,也為建設什么樣的黨內法規制度體系明確了方向。2013年11月出臺了第一個黨內法規制定的五年規劃綱要,在《綱要》中指出,到建黨100周年時,形成在內容、程序、運行和配套等方面均科學、嚴密、有效、完備的黨內法規制度體系,明確了建成黨內法規體系的時間節點,對目標也做了更為詳細和準確的定位,使黨內法規體系的發展進入“快車道”。據統計,十八大至的五年時間內,中央出臺或修訂的各類條例、辦法、準則、規則、細則、規定等黨內法規超過90部,以平均每年約18部的數量在更新,使黨內法規體系建設的步伐大大加快,使黨的各項紀律和規矩立起來了,管黨治黨的籠子也越扎越緊、越扎越密、越扎越細、越扎越牢。習在黨的報告中又強調:“加快形成覆蓋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各方面的黨內法規制度體系,加強和改善對國家政權機關的領導。[1]”可以看出,黨內法規建設的急速腳步從未停歇。在精神的指引下,2018年印發黨內法規74部,2019年中央頒布、修訂的黨內法規約19部,表明了黨中央落實黨內法規全覆蓋的行動和決心,使黨內法規制度建設朝著由量變到質變飛躍的方向前進。
二、理論邏輯
(一)嚴明的紀律是加強黨的建設的前提。馬克思、恩格斯、列寧對黨的紀律的認識是黨內法規制度建設的理論淵源。馬克思、恩格斯、列寧認為在推進黨的事業的過程中,必須具備嚴明的紀律。馬克思在《致恩格斯》中提到,“我們現在必須完全保持黨的紀律,否則一切都會陷入污泥之中”,他將黨的紀律當做是黨干成一切事務的前提和基礎。恩格斯曾經借用英國上校的話,“……怎樣才能克服這一切呢?靠紀律,只有靠紀律。”[2]對這一點的認識,馬恩不謀而合,都認為紀律在克服困難的過程中具有獨特的作用。列寧更明確的指出,無產階級的組織想要履行職責,發揮自己應有的作用,需要黨的內部要實行極嚴格的紀律,近似軍事紀律那樣的鐵的紀律。他認為“嚴格的鐵律”是政黨保持權威、發揮作用的重要因素。馬、恩、列對紀律的認識使中國共產黨在深處困境時清楚紀律的重要性,越是處境復雜艱難,越要紀律嚴明,越要規章制度,方能凝聚力量,克服困難。(二)“黨內法規”是管黨治黨的應有之義。“黨內法規”有狹義和廣義之分。廣義上指在黨的內部對黨組織、黨員的工作、行為等起到約束和規范作用的各種規章制度的總稱。狹義上則是將制定主體限定在黨的中央組織、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中央各部門和省、自治區、直轄市黨委范圍之內。從中我們可以得知,為把黨管理的科學合理,治理的卓有成效,首先,黨內法規的內容應該是豐富的。黨內法規涉及黨組織、黨員工作、生活、活動、行為等的方方面面,是對黨內各方面進行規范約束的規章制度。其次,黨內法規應該是較為詳細的。黨內法規不只是對內容有所涉及,還應規定黨員、黨組織應該怎么做、不應該怎么做,以給予其指引。再次,黨內法規指引各級領導機關統一行動。黨內法規提供了正確的思想意識和統一標準的行為規范,使各領導機關在行動上能做到思想認同、步調一致。最后,黨內法規是黨內民主事實的基本形式。“黨內民主是黨的生命”,雖然黨內法規強調按章辦事、遵守紀律,但更加強調民主,黨內民主讓黨保持生機活力。黨內法規內容豐富,意義深遠,因此,各領導人也都在很大程度上關注對“黨內法規”的建設、完善。也多次強調,“運用黨內法規把黨要管黨、從嚴治黨落到實處”,新時代的黨建要求我們管黨治黨要全面,黨內法規建設要貫穿管黨治黨的全過程,是落實管黨治黨的重要手段,是管黨治黨的保障。(三)“黨內法規”應當有名又有效。“黨內法規”含義的提出、使用,再到“黨內法規體系”,已經歷了80多年的風雨歷程,黨內法規的相關內容日臻完善,但也尚存短板。一方面,黨內法規同國法在銜接上存在問題。領導干部違法違紀的行為,觸犯了國家法律,理應適用法律,但由于在黨內受到了黨紀處分,一定程度上規避了國家法律的制裁,造成該懲處的未懲處,該重處罰的而輕處罰的局面。因此,完善黨內法規的體制機制,要與國家法律協調匹配、恰當銜接,既要做到該懲處的懲處,又要避免重復處罰。另一方面,一些黨內法規存在“年輕化”和“缺位”。有些黨內法規是近幾年才剛剛出臺的,在內容完整度和實踐運用上還存在不成熟狀況;有些黨內法規尚未出臺,像規范黨的領導基本規則方面的黨內法規還處在空白。因此,在推進黨內法規制度建設的進程中,還有大量工作要做,提高立法立規的質量,遵照落實法規制度,嚴厲打擊違法違規狀況。
三、實踐邏輯
(一)黨的領導是黨內法規建設的根本原則。在黨內法規制度建設中堅定不移堅持黨的領導,堅持黨中央的集中統一領導,這是根本的政治方向和原則。在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進程中,中國共產黨創立和發展了自己的黨章和黨內法規,在困難重重的環境中統一了思想、統一了行動、嚴明了紀律。在新時代下,黨內法規制度建設直接或間接的關乎管黨治黨的大事要事,更離不開黨中央的統一領導,從頂層設計、長遠布局、適當前瞻,為將建成完備系統、規范科學的黨內法規體系提供了根本保證。同時,黨內法規制度建設對增強黨的執政本領具有重要意義。報告中提到,“增強依法執政本領,加快形成覆蓋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各方面的黨內法規制度體系”[3]。可見,黨內法規制度建設與黨的領導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在推進黨內法規制度建設的過程中,要充分利用好黨的領導這個最大制度優勢。(二)構建以黨章為核心的黨內法規體系。“黨章是黨的根本大法,是全黨必須遵循的總規矩。”黨章中規定了黨的性質和宗旨等根本性問題,明確提出了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黨的重要主張,為黨的發展指明了方向。對黨的重要制度和體制機制等作了詳細的規定,為調整黨內關系提供了基本依據。黨章規定的內容是正式規定的黨的集體意志的體現,代表了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起到了統一全黨思想和統一全黨行動的作用,極大維護了黨內的工作和生活秩序,是全黨必須共同遵守的根本行為規范。黨章在眾多的黨內法規中處于權威的最高層。黨章的制定、修改、解釋等重大權力都由黨的全國代表大會行使,任何其他黨的機關都不能以任何形式任何事由行使,這就決定了黨章在黨內法規中的最高權威性,因此,黨章在位階上也處在黨內法規的最高層,其他黨內法規的制定在指導思想、原則、內容等方面不得與黨章相違背。(三)增強執行力維護黨內法規的制度權威。制定黨內法規容易,貫徹執行卻很難,而制度要保證其長久的生命力在于執行。制度執行的好壞,第一因素在人,主要在領導干部。制度執行者的思想意識、責任心、公德心等都大大影響著制度執行的質量。有強烈的規則意識和責任心,在制度執行的過程中就能做到執規必嚴,相反,就會使制度執行置于“空轉”。因此,在制度執行中,領導干部要做好示范作用,帶頭維護制度權威。同時,監督也是推進黨內法規制度建設的重要環節。加強黨內監督是黨章的應有之義,黨內監督的缺失勢必影響黨內法規的執行、影響制度的權威,進而導致黨的領導弱化,全面從嚴治黨不力。故要用好監督的有利武器,敢于同一切違章黨規的行為做斗爭,加強對制度執行中的“雙標”“打折”等現象的懲處。同時,時刻不忘自我批評,將自己的言行經常與黨章黨規對照,使維護和遵守黨章黨規的行為成為自覺行動。
參考文獻:
[1]本書編寫組.黨的報告輔導讀本黨章必修課[M].北京:中國言實出版社,2017:115.
[2]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
[3]本書編寫組.開啟新時代踏上新征程[M].北京:新華出版社,2017:195.
作者:李洪強 單位:中共山東省委黨校
- 上一篇:高校法制培育體系建設實踐分析
- 下一篇:施工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建設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