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論”課教育中案例教學研究

時間:2022-12-21 03:24:07

導語:“概論”課教育中案例教學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概論”課教育中案例教學研究

一學習早年立志及畢生孜孜不倦地博覽群書

筆者在課堂上介紹了青少年時代的,改寫日本政治活動家西鄉(xiāng)隆盛的詩贈送給父親,“孩兒立志出鄉(xiāng)關,學不成名誓不還,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他把原詩中的“男兒”改成“孩兒”,將“死不還”改為“誓不還”,改詩背景是當時的父親希望他到一家米店當學徒,學一技之長以繼承父業(yè),但渴望到新式學堂讀書學習,渴望到更廣闊的天空去翱翔,渴望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和遠大抱負。對照今天的部分本科生,要么沒有目標,要么志向不堅定,淺嘗輒止,“游戲人生”,要引導本科生避免沉迷于網絡及游戲之中,要樹立堅定的人生理想,要像青年那樣有“學不成名誓不還”的決心,要有鍥而不舍地加倍努力的精神,最終才能到達夢想成真的光輝彼岸。部分本科生浮躁,看書蜻蜓點水,講求“快餐文化”,喜歡通過電腦或手機走馬觀花地看娛樂方面的書,不能靜下心來認真、深入地把一本有教益、有深度的紙質書看完,不能把一本書的精髓認真領悟并學以致用。尤其是集中全國優(yōu)秀專家編寫的概論教材,部分學生沒有認真地看,更不要說把每章后所列的閱讀書目看完,也沒有把學習教材與學習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和黨的重要文獻結合,沒有把學習原著與教材中的基本理論結合起來,沒有和實際結合去進一步悟深、悟透、悟扎實其深刻內涵,這實際上是認識不到位,沒有認真讀書的態(tài)度和習慣。再看的一生,在槍林彈雨的間隙看書,在被敵人圍追堵截的空當看書,在長征的馬背上看書,在日理萬機的繁忙工作之余還抽時間讀書,在豐澤園菊香書屋的紫云軒挑燈夜戰(zhàn)看書,在晚年病魔纏身的歲月里仍然勤奮讀書,在去世前幾個小時還讓工作人員給他讀關于美日兩國領導人競選的《參考消息》,生命不息,看書不止,一部厚厚的二十四史,是從頭至尾地讀完,并且有些地方不僅僅看一遍,而是多次看,他說過“飯可以一日不吃,覺可以一日不睡,書不可以一日不讀”。他博覽群書,一本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共產黨宣言》,他自認讀了不下“一百遍”,一部《紅樓夢》,他說“要看五遍才有發(fā)言權”,他之所以能提出“須知政權是由槍桿子中取得的”、能夠找到符合中國國情的革命道路、能寫出《論持久戰(zhàn)》《實踐論》《矛盾論》等,是與他熱愛讀書,勤于思考,善于總結經驗教訓,并聯(lián)系實際,從所關心、所疑惑的問題出發(fā),通過讀書找到解決問題的答案有關。所以,本科生學習讀書的態(tài)度、精神和方法,學以致用非常重要,應把“概論”課的教材與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和黨的重要文獻聯(lián)系起來,把歷史、國情和系列重要講話的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新要求結合起來,綜合思考,深入研究,并“努力在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實踐中創(chuàng)造自己的精彩人生”。

二感悟鄧小平“三起三落”,正確認識個人和黨經歷的艱難曲折

現在部分本科生來到學校后,不能適應新的環(huán)境,不能和同學融洽相處,不能把父母給的生活費很好規(guī)劃,不能有效地面對和處理失戀問題,在多次找工作碰壁后,開始自暴自棄,抱怨社會和國家,在人生道路上遇到困難、挫折時,怨天尤人、不知所措,甚至走上自殺或者傷害別人的犯罪道路。回顧鄧小平的一生,三次被錯誤打倒,29歲被撤銷職務,受到黨內最嚴重警告處分;65歲被下放到江西新建縣拖拉機修造廠勞動改造,這是鄧小平一生中感到最痛苦的時期;72歲因“批鄧、反擊右傾翻案風”運動再次被打倒,一般人僅僅經歷一次不白之冤的嚴重挫折,就可能自暴自棄,甚至被徹底擊垮,而鄧小平經歷了三次,他正是憑著凜然正氣、樂觀性格、堅定信仰、襟懷坦蕩,百折不撓、愈挫愈勇的精神,才渡過了“三落”的人身險灘,走向了“三起”的人生輝煌。要讓學生認識到潮漲潮落,起伏跌宕,是人生的常態(tài),要正確看待人生的挫折和彎路,也能以此類推,理解中國共產黨找到一條正確的新民主主義革命道路同樣相當坎坷,經歷了大革命的失敗,“左”傾錯誤,無數人的流血犧牲,才“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立足中國國情,走出了一條不同于俄國十月革命的道路,即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同樣在社會主義建設探索過程中,也經歷了“”和“”的嚴重曲折,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教訓,對待這些的正確態(tài)度是,“無論是成功的經驗還是失誤的教訓,正確地加以總結,都是黨的寶貴財富,為新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開創(chuàng)和發(fā)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資源”。所以,小到個人,大到黨和國家,其發(fā)展都可能不是一帆風順的,會經歷大大小小的挫折、困難和彎路,會有“起落”,重要的不是抱怨,而是面對“風風雨雨”的態(tài)度,是我們總結失誤的教訓,重新站起來,開創(chuàng)未來的勇氣、決心和恒心,像鄧小平那樣,每一次的“落”,都為下一次的“起”,奠定了更加堅實的基礎,使他站得更高、走得更遠、成就更大。“概論”課教材第十一章第四節(jié)是“建設鞏固國防和強大軍隊”,可以結合大學生軍訓講解。在軍訓過程中,一些學生認為軍訓太苦太累,總對訓練內容“偷工減料”,認為在炎炎烈日下訓練太曬太熱,吃不消,認為下雨天訓練淋濕了,會感冒,認為教官總針對自己“找茬兒”,想不通,總挖空心思找各種理由請假,如此等等,對軍訓存在諸多抱怨。首先,要對他們曉之以理,對在校大學生進行軍事訓練,既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推進素質教育,培養(yǎng)“四有”新人的客觀要求,也是“深入開展國防教育,大力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增強民族自信心、自豪感,使關心國防、熱愛國防、建設國防、保衛(wèi)國防成為全社會的思想共識和自覺行動”,讓學生明白軍訓的意義,同時給學生講解、鄧小平等偉人經歷的各種艱難困苦,只有親身經歷過,才會有刻骨銘心的記憶。對于在食堂里經常倒掉大量飯菜的同學,是沒有經歷多少磨難,是身在福中不知福,沒有好好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對于說軍訓太曬,找借口裝病或者說訓練強度大了,教官太嚴格了的學生,鄧小平當時在年齡較大,還在江西拖拉機修造廠勞動,還一絲不茍地完成每天工作的事例是很好的教育;對軍訓時學生提出的各種問題,歸根結底,是態(tài)度不端正“思想關”沒有過,學習鄧小平當年“苦其心志、勞其筋骨”的歷練故事,對照今天軍訓只有短短十來天時間遇到的困難,都是“小菜一碟”,通過“對癥下藥”地講解鄧小平“三起三落”的艱難,學生受到啟發(fā),提高了認識,各種問題迎刃而解。引導本科生不但學好“概論”課的基本理論和核心內容,而且學習、鄧小平矢志不渝的理想追求,勤奮好學的進取精神,吃苦耐勞、堅韌不拔的優(yōu)秀品質,樹立雄心壯志、熱愛讀書,“過五關斬六將”,書寫無愧于時代的壯麗華章。

參考文獻

[1]鄧力群主編.偉人的一生[M].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12

[2]莫志斌、陳特水編著.跟學讀書[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3

[3].談治國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4]本書編寫組.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2015年修訂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作者:王文明 單位:四川工業(yè)科技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