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學法在會計學教學的應用

時間:2022-10-17 11:25:05

導語:案例教學法在會計學教學的應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案例教學法在會計學教學的應用

【摘要】案例教學是增強實踐能力的重要一環,是理論聯系實際的橋梁。基于綜合能力培養的會計學案例教學模式,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學會學習;有利于會計學課程教學方法的改革,提高教學效果;有利于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會計學;案例教學法;應用研究

會計學是一門理論性與實踐性相統一的學科。但是,從傳統會計學教學的經驗來看,傳統的會計學教學方式主要是以理論灌輸為主,教學的主要目標側重于傳授會計學的原理與方法,與企業實際的經濟活動結合不夠緊密,案例和實踐教學較少,在這種模式下培養出來的學生,很難讓他們對自身未來所要從事的職業有一個系統性的認識。自哈佛商學院倡導將案例教學法用于管理學教育以來,已有大量的教學實踐證明案例教學法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歐美的主流案例教學逐漸被國內高校采取,并成為會計學課程教學改革的主要目標。

一、會計學教學運用案例教學的必要性分析

會計學的理論知識不僅抽象而單調,而且又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作為教師應該怎樣才能講得深入淺出、栩栩如生呢?顯而易見,僅僅使用簡單的講授法和灌輸式的教學方法是有極大局限性的。(一)案例教學適應了會計學的學。科性質會計學是一門理論性、實踐性、技術性較強的學科。所謂的理論性,是指它在人們的實踐經驗的基礎上,歸集了具有普遍指導意義和規律性的部分,形成的一系列會計學的原則、思想和方法。學生不僅要通過理論知識學習了解會計工作職責,更需要具備業務操作技能,處理會計工作過程中遇到的各種經濟活動的實際問題。因此,學習會計學的目的不僅是要讓學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會計理論和方法,更重要的是還要鍛煉學生能具備一定的會計崗位工作能力。但我們普遍所使用的講授法只能強化會計的基礎知識,卻無法給學生帶來直覺的體悟和經驗。而案例教學模式,強調實踐、反思、合作等在學習中的重要性,為學生在課堂上獲得具體的經濟業務中的資金變化和特定會計學知識提供了獨特的機遇和條件。(二)案例教學模式為會計學的理。論與實踐整合提供了一條獨特的途徑長期以來,會計學理論與實踐之間的關系是會計學的本科教學與研究中一直存在著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人們普遍認為會計學理論性較強,部分理論過于抽象,如會計學原理中的會計核算前提、會計要素確認、會計等式、權責發生制等,而傳統的會計學理論傳授的教學方法,雖然具有系統性、連續性性的特點,但限制了學生的主動性與創造性的形成和發揮。案例教學模式將理論與實踐兩者可以放置在一個特定的教學情景中,重在引導啟發學生進行研討并學會靈活地運用。所以說案例教學模式為會計學的理論與實踐的整合提供了一條獨特的途徑。(三)案例教學法讓學生感受到真。實的會計業務情景,加深對會計學的認識在會計學的案例教學中,最大限度地拉近了教學與實際之間的距離,模擬了會計工作崗位實際的情景,在課堂上,學生所討論的案例,就是會計情景中發生的企業真實的經濟業務變化。雖然這些問題在時空上有所改變,但是可以保證其真實性和具有的價值性的。在學生思考討論這些資金變化的過程中,能夠快速掌握各部門、各環節會計核算方法及會計循環流程,并能體會到會計學的魅力。只有將深刻的會計理論置于真實的經濟活動背景中,會計學的知識點才能變得鮮活起來,教學活動才能變得更加生動有趣,學生學習會計學的興趣才能提高。

二、基于綜合能力培養的會計學案例教學模式

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改革的宗旨是學生的能力培養,實質是從“應試教育”向“索質教育”的轉變,需要不斷改革與創新相應的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一)堅持一個教學理念。由于會計學課程知識點多,許多教師在教學中,習慣通過講解把知識傳授下去,學生在學習中處于被動地位,缺乏自主性。教學實踐證明:在課堂教學中實施案例教學易形成師生互動的課堂氣氛,可以給學生提供發現見解的機會,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增長才干。在教學過程中,遵循“以學生為本”的新教學理念,會計學課教學要從精心設計的“教”向精心設計學生的“學”轉變,從注重知識傳授向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轉變,注重發展學生的個性特征以及培養學生創新才能和開拓精神。實現教學中從以老師“教”為主轉變為以學生“學”為主;從以教師為中心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由單向傳播轉變為雙向溝通;從以傳授知識為主轉變為綜合能力的培養為主。(二)堅持兩個宗旨。基于綜合能力培養的會計學案例教學模式,堅持兩個宗旨:一是通過案例教學,將理論和實際相結合,切實掌握會計學的基本知識和理論,提高思維和分析能力;二是通過設計科學合理的各個案例學環節,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在現行教學中,教學方法與手段主要多樣化,比如PPT課件的制作、各種視頻資料、影像資料的應用,通過這些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在有限的時間內,能夠向學生提供的教學內容更加豐富,傳遞更多信息以增強學生的感性知識,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利用多媒體技術教學,提高了教學效率和質量。此外,進一步加強實踐性教學,幫助學生提高綜合素質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案例教學是一種運用語言、書面、音像等手段,將客觀真實的特定會計情景,或企業經濟業務活動實例帶入課堂。學生通過閱讀與分析企業資金周轉變化的案例,在學習小組中展開討論,甚至作為一種角色進入企業經濟業務處理過程中,建立真實的感受并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案。會計學課程的實踐性很強,會計思想、會計理論和方法等都是從實踐中提煉出來的,只有用案例教學法才能彌補傳統課堂講授的缺陷,達到全面提升學生綜合能力的目的。(三)采用“四步教學法”。基于綜合能力培養的會計學案例教學設計:第一步,師生設計教學過程。根據教學大綱,在教師主持下師生共同設計與策劃會計學教學過程;第二步,教師精講教學內容。由教師對會計學理論進行精講,或對實踐教學進行指導;第三步,營造案例討論氛圍,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由學生對案例進行討論、質疑、交流;第四步,做好教學評價。要注意學生自我評價與教師評價相結合。在會計學的案例教學模式中,我們以企業經濟活動的典型案例,結合所學的會計學基本理論、核算方法給同學們進行解析,并安排課下預習、課堂研討,充分鍛煉同學們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學方法上,我們將會計學理論和企業的全部經濟活動的資金變化過程進行有機串聯,增強學生對會計學理論的整體認識和理解,通過案例教學,將抽象的會計學理論具體化,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和效果。

三、結語

總之,在會計學的案例教學模式中,教給學生的不是課堂聽、課下背的機械概念,而使讓學生獲得自主學習方法,感覺學習知識不是負擔,而是一種興趣、一種動力,有利于激發學生的求知興趣,促使學生學會學習。由于會計學課程案例是對企業經濟活動的仿真和模擬,不僅可以使學生加深對課堂教學內容的理解,而且在案例討論中,可以發現自己學習上的薄弱環節,從而加以彌補,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因此案例教學有利于會計學課程教學方法的改革,提高教學效果。教師對搜集到會計案例資料進行合理的加工、整理,選編出適合于教學需要的會計教學案例,并且依據會計準則的發展變化,及時進行必要的修正和更新,從而使教師的教學、科研水平不斷得到提高,有利于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有效地提高會計學課程的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楊曉霞.網絡環境下專題教學法在“國際貿易”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牡丹江大學學報,2017(3).

[2]石光.案例教學法在高職會計教學中的應用[J].遼寧高職學報,2017(1).

[3]馬慧,焦傳俊,等.高職會計專業經濟法基礎課程教學研究與實踐[J].南京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7(2).

[4]潘皓青.應用型本科大學財務會計案例教學現狀研究——基于學生的調查[J].高等財經教育研究,2016.

[5]楊麗華.場景案例法在高職《基礎會計》課程教學中的運用[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11).

[6]張麗霞.財務會計案例教學中的問題與思考[J].商業會計,2016(6).

作者:肖娟娟 單位:洛陽師范學院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