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營養學案例教學分析

時間:2022-06-19 10:23:02

導語:動物營養學案例教學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動物營養學案例教學分析

【摘要】《動物營養學》是動物學專業的必備知識內容,教學內容主要涵蓋動物消化生理、動物營養需求以及營養物質代謝規律等,具有極強的實踐應用特征。因此學生掌握《動物營養學》知識,既能夯實理論基礎,也能指導實踐操作,優化教學模式、提升教學效率勢在必行。本文基于《動物營養學》的主要教學內容,探討與分析案例教學的實施策略。

【關鍵詞】動物;營養;教學;案例

一、選擇案例的原則

(一)科學性。課堂教學中選擇的案例要慎重,應具有科學性與可行性,不能脫離現實,要具有實踐參考價值。例如一般可以選擇國內外處于前沿技術領域的典型案例,或者已經出版的相關專業書籍中的案例,這些都有實際應用意義和研究的必要性。(二)針對性。選取的案例不能脫離教材,要與教學內容密切相關,并且最好還能使學生比較容易將案例與知識相結合,這樣才能達到滿意的效果。如果選取的案例只是單純的活躍氛圍,卻與當堂課的教學內容關聯性不大,這樣可能造成教學過程表面熱鬧卻毫無實際進展,自然也達不到理想的教學目的。(三)啟發性。教師應盡可能選擇學生感興趣、能調動創新思維和探究欲望的案例,這也關系到案例討論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只有自己感興趣的案例內容,他們才會積極投入,認真思考,主動舉手發言表達自己的想法,營造民主、和諧、自由的課堂討論氛圍;相反,如果所選案例毫無吸引力,學生根本不感興趣,那么即使教師擁有很高的課堂教學水平,也無法激起學生的參與熱情,也很難收到應有的效果。(四)完整性。在使用案例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呈現案例的完整性,不能斷章取義,否則就會造成學生對案例分析和知識運用的較大偏差,難以達到預定的教學效果。

二、案例教學法在動物營養學教學中的應用

經過對動物營養學教學實踐,梳理教材內容,選取聯系緊密的案例。考慮教學內容、學生發展需求以及專業學時的實際情況,案例主要包括理想蛋白質、氨基酸平衡、維生素礦物元素的缺乏等當前熱門領域內容,現將一典型案例分析如下:某養殖場飼養一批肉用雛雞,為了控制飼養的成本,自己用豆餅、麥麩和玉米為原材料配制飼料,但是經過一段時間喂養發現雛雞啄肛現象非常嚴重。當年6月份接雛6000只,因啄肛死亡527只,死亡率8.78%,7月份接雛6000只,因啄肛死亡341只,占總數的5.68%。在活著的雛雞中,也表現出精神不足、羽毛蓬亂、生長緩慢的現象;后將喂養飼料送至農墾科學院由專家化驗,發現該養殖場所在地區的飼料中含有氨基酸成分不足,所以建議調整飼料比例,加入0.1%的蛋氨酸;隨后,雛雞的啄肛現象顯著減少,精神狀態逐漸恢復,羽毛變得有了光澤。該案例要求分析養殖場的雛雞發生啄肛死亡的原因,通過系統性學習教材中的理論知識及對案例的分析,了解氨基酸平衡對動物健康的影響,著重分析如何保持日糧中的氨基酸平衡。在玉米、豆粕類飼料中,缺少蛋氨酸成分,而這恰是肉雞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由于日糧中的氨基酸失衡,才會導致雛雞體內缺乏含硫氨基酸,直接造成肉雞嚴重的啄肛癥狀,包括生長速度大幅下降,羽毛蓬亂、無光澤,無精打采、沒有活力等等;經專家建議在飼料中加入0.1%的蛋氨酸之后,矯正了不平衡的氨基酸,才逐漸緩解啄肛現象。

通過案例分析,學生真實地感受了氨基酸失衡對動物身體健康的巨大影響,在此基礎上探究氨基酸平衡的概念與內涵,則更利于理解和認知;另外,通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學習方法,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探究欲望,活躍了課堂氣氛,提高教學有效性,鍛煉學生創新思維與發展能力。

參考文獻:

[1]王建烽.可溶性纖維日糧對福建黃兔生產性能、免疫機能以及腸道內環境的影響[D].福建農林大學,2018.

[2]劉華偉,趙金山.應用型高校動物營養學理論和實踐教學改革初探[J].畜牧與飼料科學,2017(05):80-81+84.

[3]張愛忠,姜寧,王欣,沈冰蕾,尹國安,王秋菊,李雁冰,陳勇,曲永利.動物科學專業“1334”創新教育工程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J].黑龍江畜牧獸醫,2017(02):208-212.

[4]楊露.應用Delphi語言開發奶牛營養需要與配方優化程序[D].中國農業科學院,2012.

[5]郭愛偉,萬海龍,吳培福,周杰瓏,陳粉粉.動物營養學案例教學初探[J].黑龍江畜牧獸醫,2012(07):168-169.

作者:張世海 單位:華南農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