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詞匯教學方法探索
時間:2022-10-23 10:34:51
導語:小學語文詞匯教學方法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字詞是語言的基本單位,熟練掌握了基本的字詞元素,才能具有使用語言學習的能力,對于博大精深的漢語而言,詞語在結合上更加復雜多變,因此在小學黃金時段加強對漢語詞語的學習,是關系到學生一生成長的大事,家長和教師在該方面不能不重視。
一、小學語文詞匯教學現狀
1.目標不明確
眾人皆知,所謂學會了一個詞,不只是說會讀會寫這個詞,還應該是了解其含義,會結合不同的場景使用這個詞,因此在教學中,就應當以此為目標,培養學生綜合應用的能力,但是在當下,許多教師對該教學目標并不明確。通過對實際課堂的分析發現,很對教師在進行詞語講解時,喜歡將詞語孤立出來進行字形和發音的教學,而將詞語帶回到課文中進行通讀理解的步驟反而被掠去,這有一些本末倒置的味道,在這樣的教學方式下,即使學生學會了讀音和字形,如果沒有實際的應用能力,也會很快將這個詞語遺忘,隨著教學進度的深入,被遺忘的詞語也越來越多,最后在教學考核上自然也不會太理想,但是如果教師沒有意識到詞語釋義和應用環節的重要性,反而再度加強學生對詞語的單獨理解,只會讓學生感到厭煩,讓學習積極性隨之下降,這是很多小學語文教師常犯的錯誤。
2.忽視對學習遞進關系的把握
小學階段的學生是認識能力最低的階段,但卻是學習能力最強的階段,在這個時期,學生的成長速度超過了很多教師所能理解的范疇,以教師自己學習一門外語的經驗來說,一天能掌握15個詞匯就已經不錯了,但是學生在這個階段,一天掌握30個字詞,包括其發音和讀寫往往都不存在較大的問題,這樣的特點在越低的年級就越明顯,因此在這個時候,教師應當充分結合小學生的發展特點,進行有層次有梯度的教學,避免重復和無規律導致的時間浪費,但是在實際的教學中,很多教師并不能把握教學知識的層次性和梯度性。在教材編排上,教育工作者對于字詞的編排難度進行螺旋上升結構的設計,因此根據教材編排進行有序列,有遞進關系的教學就尤為重要,但是當下,存在部分教師進行跳躍的講課,這讓學生在學習上遇到了一定的難度,另外隨著小學生年級的遞增,在教學重點上也應該逐漸遞進,比如在低年級,要將字詞教學的記憶和理解作為重點教學,但是在中年級,就應該將時間逐漸轉移到對文章內容的理解上,而在小學高年級,對文章的思想理解和個人的閱讀寫作的要求也更高,這時,對于字詞的教學的重要性就相對下滑,并且從字詞的使用頻率來看,低年級學習的字詞更加生活化,應用頻率更高,自然應當重視,而高年級的字詞逐漸向生僻的方向拓展,所以對詞語教學的重視程度下降也就不難理解了。
3.缺少對感情氛圍的營造
張祖慶老師曾經說過“每一個詞語都是富有溫度的”。這是說,每一個詞語除了背后的故事外,它本身也蘊含了一定的感情色彩,除開像是褒義詞和貶義詞本身具有感情色彩的詞語外,一些名詞和動詞也可以是充滿色彩的,而教師往往忽視了對于感情氛圍的營造,如對于“露水”這個名詞,教師在教學中很容易舉出一些例句,如“露水蒸發了”“鞋子被露水打濕了”,這樣的教學就顯得較為單調,如果能為露水增加一些感情,那么在教學中的效果自然會更好,如新的例句:“露水滋潤了大地的生命”“露水是晨曦的眼淚”,這些句子顯然可以帶給學生更多的啟發,但這是一個教學難點,很多教師在這一環都完成得相當差。
二、小學語文詞匯教學策略
1.明確教學目的
所謂明確教學目的,就是要搞明白最基礎的兩點“教什么”與“怎么教”。對此,知名的教育工作者肖川教授專門撰寫了《“教什么”和“怎么教”》一文,這對于當下的小學語文詞語教學有很大的指導作用。“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當下新課堂教學中,加強對于學習方法的教學已經勢在必行,但是從當下應試教育的目標沒有發生動搖的情況來看,傳統知識性課堂依然會占據相當大的比例,所以在這個特殊的課改時節,教師更要結合教學實際,明確自己到底要教什么和怎么教,這才能為教師的實際教學提供指導。以小學低年級的詞匯教學課堂為例,首先我們依然要確定教學詞匯的頭等地為,因此“教什么”方面,應當是詞語的讀寫發音和應用,而對于回到原文的內容理解和全文感情理解的重要性相對較低,在“怎么教”方面,應當是教師關注的重點,由于低年級課堂涉及到的詞語都很日常,所以在生活中還原有很好的可行性,比如動詞“爬、游、飛、做、躲”等,教師在教學時可以通過動作演示為學生建立更好的認識,在形容詞方面,如“漂亮的”“活潑的”“健壯的”等詞語,教師可以充分借助多媒體為學生進行展示,至于生活中的名詞,通過多媒體展示自然是更容易實現。
2.在教學中善于思考
首先,教師應當考慮提升教學的趣味性,這也是當下素質教學對趣味課堂做出的新要求,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教師單方面的講述顯得單調而乏味,并且缺乏對于學生學習效果的把握,所以很難和趣味性相結合,因此這要求在新課堂下,教師要善于關注學生的成長開展有針對性的趣味課堂的建設,這才能達到更好的效果。另外,教師還應當考慮到,教學中的遞進性和關聯性,如何讓學生在已有的知識上進行逐步拓寬,這是需要一定教學經驗的積累,對于年輕教師而言,最好就是根據課本進行順序教學,因為課本的編撰者都較好地考慮了教學內容的遞進性和關聯性,當然,教師在具體的教學實踐環節中,還要考慮到教學方法的遞進性,這應當隨著學生年級的提升逐步提高要求,如在低年級的備課中,可以設計帶讀和抄寫的環節讓學生理解字詞的基本結構和用法,而在中年級,應當教授學生查字典的相關方法,培養學生的對字詞的獨立理解,而在高年級,在教學要求中應當注意讓孩子體驗字詞的感情色彩,讓語文教學實現從應用工具到人文精神上的升華。
3.在字詞教學中融入感情
感情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環節,只有讓學生對文學有了感情,才能讓語文從精神層面對學生進行熏陶,逐步培養起學生的健全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從而達到語文教學的最終目的,而小學生本身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尚未健全,在這個時候從無到有地培養感情,比以后在錯誤的感情認識上進行改變的難度要低得多。“讀書百遍,其義自見”這就是說要深入理解文章的含義,需要學生多讀,進而就能完成自我的提升,這在小學的詞匯教學中同樣如此,如一個詞的在不同的場景下有不同的含義,這時教師如果對詞語的含釋義進行分點羅列,會讓學生感到枯燥,這時教師不妨直接結合具體的場合讓學生自己品讀,讀多了,意思也就懂了。在字詞中融入感情,需要教師做好模范帶頭作用,學會以抑揚頓挫的朗讀節奏去品讀詞句,突出重點,把感情讀活起來,讓學生在此過程中受到感染,就能很好地完成感情教學,如一句“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教師以惆悵嘆惋的慢節奏緩緩讀出后半句,就能讓學生略有感悟,從而嘗試著自行去品味其中的意境,品味文學中的感情,就如同和作者進行隔空對話,這其中有無窮的奧妙,如果學生能充分認識到這一點,那自然是非常成功的教學了。
參考文獻:
[1]鄒馥陽.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策略探究———以“部編本”教材為例[J].科教導刊,2017,(03):115.
[2]鄭學琴.小學語文情境化課堂識字教學方法的探索[J].學周刊,2017,(01):77.
[3]王香萍.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科技創新導報,2015,(26):253.
[4]孫春峰.高效識字三部曲———淺談低年級識字教學中的“隨文識字”[J].現代閱讀,2013,(02):217.
作者:姜松梅 楊曉磊 單位:;山東省昌邑市柳疃鎮柳疃學區小學
- 上一篇:解析中職英語詞匯教學
- 下一篇:語義場與英語詞匯教學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