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輔導員應培育的四種思維
時間:2022-09-18 04:49:59
導語:高校輔導員應培育的四種思維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新時代高校輔導員思維的科學性,關涉到其如何高效地開展學生工作,新時代高校輔導員要具備形象思維、創新思維、求實思維和法治思維。積極探究四種思維培育的應然路徑,實現高校輔導員人生導師和知心朋友的角色擔當,從而加強新時代高校輔導員隊伍建設。
恩格斯曾在《自然辯證法》中指出:“一個民族要想站在科學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沒有理論思維。”[1](P437)這里的“思維”,是一種意識、一種精神,換言之,也是一種理論形態,它來源于實踐,又指導著實踐。新時代高校輔導員肩負著推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的神圣使命。高校輔導員能否正確判斷形勢、能否有效化解矛盾、能否順利推進工作,關鍵在于其是否具有科學的思維。因此,新時代高校輔導員理應培育四種思維,即形象思維、創新思維、求實思維和法治思維。
一、形象思維
形象思維主要是指人們在認識世界的過程中,通過具體事物的形象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新時代高校輔導員是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等學校學生日常管理工作的指導者、組織者、實施者,其形象思維形成于主客體相互作用的過程之中。新時代高校輔導員的形象思維不能脫離工作實際而獨立或者先驗存在,究其本質來說,可以從工作作用、工作方法、工作職責三重維度加以培育。1.“輔”:高校輔導員工作作用之維。從特殊性來看,高校輔導員是黨委工作的助手、教師教學的助手和學生學習的助手。從主輔二重性來看,高校輔導員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攻手、學生管理的主導者、學生成長的主心骨。一言以蔽之,高校輔導員在管理育人、實踐育人和服務育人等多重角色間融合、轉換。高校輔導員確立什么樣的形象,既是其自我認知的外化,也是外界社會對其期待的內化,折射出一種職業認同感。因此,新時代高校輔導員只有建構起形象思維,才能處理學生工作中的復雜狀況,實現高校輔導員多重形象的融合發展,提高自身的專業水平和職業能力。2.“導”:高校輔導員工作方法之維。曾說:“我們的任務是過河,但是沒有橋或沒有船就不能過。不解決橋或船的問題,過河就是一句空話。不解決方法問題,任務也只是瞎說一頓。”[2](P139)一語道出工作方法的重要性。新時代高校輔導員要想成為學生的人生導師和知心朋友,必須培育自身的形象思維,在對學生進行政治領導、思想引導、情感疏導、學習輔導、行為教導和就業指導的過程中,幫助學生正確處理理想與現實、個人與集體、競爭與合作、權利與義務、自由與紀律、友誼與愛情、學習與工作等關系,解決學生在學習、生活中遇到的難題,從而守護好學生的人生航向,助力其做好科學的人生規劃,使其在奉獻與奮斗中實現人生價值。3.“員”:高校輔導員工作職責之維。當前,我國正處于“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承啟之年和“十四五”謀劃的關鍵之年,新時代高校輔導員要把握形勢、明晰身份、找準定位,承擔起偉大工程的施工員、偉大事業的質檢員、偉大斗爭的戰斗員、偉大夢想的服務員等職責。在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進程中,高校輔導員要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學生、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學生,不斷強化學生工作中的形象思維。高校輔導員只有立人先立身、育人先育己,學生才能親其師信其道、尊其師奉其教、敬其師效其行,進而成長為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二、創新思維
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強調,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要做到政治要強、情懷要深、思維要新、視野要廣、自律要嚴、人格要正。“六要”之一便是“思維要新”,即以新穎獨創的方法解決現有問題的思維方式,這種思維是對常規思維的突破,以超常規甚至反常規的方法、視角去思考問題。新時代高校輔導員創新思維的培育需要依托一定的管理載體、活動載體和網絡載體。1.管理載體。作為高校學生工作管理者,高校輔導員要以管理為載體,通過組織紀律、規章制度等約束、協調學生的行為,以達到提高學生思想道德素質、規范學生行為、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目的。在運用管理載體開展學生工作的過程中,新時代高校輔導員要培育創新思維,更好地把學生工作內容寓于管理之中,并與管理手段相互配合。高校輔導員要適應變化、快速反應、及時變革、靈活應對學生復雜多變的思想情況,并根據學生的心理品質、社會經驗、成長環境等個體差異,有針對性地提供各種幫扶,把管理要求的規范內化為學生的自覺意識,把解決學生的思想問題和實際問題相結合,真正滿足學生的發展需求。2.活動載體。高校輔導員要有意識地開展各種活動,將學生工作寓于活動之中,使學生在活動過程中接受教育,進一步提高學生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換言之,把學生工作的內容有機地融入實踐活動中,并積極組織廣大學生參加各種活動,這本身就是一種教育的過程。此外,新時代高校輔導員要在活動過程中培育創新思維,通過學生喜聞樂見的融思想性、科學性、趣味性為一體的活動,充分發揮學生的能動性,讓學生在潛移默化的教育過程中,學會自我鑒別、比較、判斷、取舍。通過活動載體將學生工作的客體轉化為主體,使學生的思想品德朝著社會要求的方向發展,實現教育與自我教育的高度統一。3.網絡載體。高校輔導員通過互聯網這一電子信息交換系統,向學生傳播豐富、生動的學生工作信息,以幫助學生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保持積極健康的精神狀態。在“人人都是宣傳員”的網絡時代,要想培育新時代高校輔導員的創新思維,必須有效整合網絡資源,強化網絡的教育和服務功能。通過開發紅色網站、戰“疫”云思政等一批主題教育網站或微信公眾號,利用空中微黨課、網絡云家訪、心理援助云平臺等方式,重點抓好網絡空間的道德建設,建立“網絡輿情信息員”隊伍,做好“網絡意見領袖”的培養;發揮高校輔導員在網絡上的引導力和影響力,對網絡謠言和不良言論進行有力回應,搶占網絡輿情治理的制高點,從云端拓寬主流聲音的傳播渠道,提升網絡育人工作質量。
三、求實思維
求實思維是把事物的客觀之“理”轉化為人的認識之“理”的思維方式。歸根結底,就是堅持實事求是,這也是中國共產黨一以貫之的思想路線。作為“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新時代高校輔導員,培育求實思維需要從“腳力、眼力、腦力、筆力”四方面著力。“四力”層層遞進、相輔相成,構成學生工作的有機整體。其中,腳力是源頭,眼力是關鍵,腦力是核心,筆力是呈現。1.腳力。新時代高校輔導員要邁開雙腳、走出辦公室,到學生中去、到實踐中去,把學生當作最好的老師,把實踐當作最好的課堂。正如馬克思所言:“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3](P139)高校輔導員要在深入了解學生的基礎上培育求實思維,始終保持“在路上”的精神狀態持續推進學生工作,到學生中去感知時代變遷的步伐、到班級中去采集思想智慧的礦藏、到寢室中去汲取精神力量的養分。腳力既是“四力”的源頭,也是學生工作的“基本功”。2.眼力。新時代高校輔導員要有分析能力、辨別能力、判斷能力,善于從千頭萬緒的表象中洞察本質、從風云變幻的形勢中尋求機遇、從快速變化的實際中把握規律,使學生工作始終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高校輔導員要在去偽存真、去粗取精的“火眼金睛”中培育求實思維,堅持和運用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眼光要發現學生身上的正能量、眼神要準確甄別各種錯誤思潮及觀點、眼界要闊會引領高校意識形態工作。眼力既是“四力”的關鍵,也是學生工作的“牛鼻子”。3.腦力。新時代高校輔導員是在人的頭腦里搞建設,既需要堅定的黨性原則,又需要較高的理論素養。在集體學習時,指出:“學習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是共產黨人的必修課。”[4]就高校輔導員來632期2020•09說,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是其綜合素養的靈魂。面對波譎云詭的國際形勢、紛繁多樣的社會現象,高校輔導員要培育求實思維,以科學理論為指導認識與把握學生工作,使學生始終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價值取向和輿論導向。腦力既是“四力”的核心,也是學生工作的“指南針”。4.筆力。新時代高校輔導員不僅要講究言辭順暢,還要能貼近學生,這是一個長期探索的過程,要坐得住冷板凳、下得了苦功夫,方能把腳力所到之處、眼力所觀之美、腦力所思之得訴諸筆端,用學生樂于接受的話語體系表達好、傳遞好。可以說,高校輔導員求實思維的培育,就是要強化問題意識、突出效果指標,學生關心什么、需要什么,學生工作就要聚焦什么、提供什么。只有把黨的主張同學生的實際生活結合起來,把黨的方針政策同學生的切身利益結合起來,學生工作才能真正做到入耳入腦入心。筆力既是“四力”的呈現,也是學生工作的“金剛鉆”。
四、法治思維
法治思維,是指基于對法治的信仰與遵守,運用法律原則、法律規則、法律方法思考和處理問題的思維方式。總體而言,法治思維是融法律的價值屬性和工具理性為一體的特殊的法律意識。新時代高校輔導員作為在教育領域推進依法治理的堅定擁護者和具體實踐者,應從尚法、學法和用法層面培育法治思維,助推教育變革。[5]1.尚法。“法律信仰是人們對法律規范本身及法律所追求的價值和理念的自覺認同和信服,并以此來指導自己的行為,是人們主觀上以法律作為客體的精神活動。”[6](P45)高校輔導員要在學生工作各環節培育法治思維,樹立法律至上的觀念,以法的理念和方式處理學生工作事務。在依法治校進程中培育法治思維,要大力推進校園法治文化建設,以大學章程為重中之重,進一步規范學生管理工作,用法治文化感染學生,營造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校園環境,形成學生自覺尚法的校園氛圍。在增強法治認同感中培育法治思維,把法治與育人結合起來,在管理過程中保持對學生的關懷與尊重,依法保障學生的主體地位、維護學生的正當權益,將育人視為學生工作法治化的價值旨歸。2.學法。高校輔導員的專業化、職業化發展迫切要求其具備法治思維。首先,高校輔導員要做到心中高懸法律的明鏡、手中緊握法律的戒尺,了解自身享有的權利和應當履行的義務,學習法理學的基礎知識,熟悉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其次,高校輔導員要牢固樹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觀念,主要學習《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等與教育相關的法律規定。再次,高校輔導員要積極參與崗前培訓學習進修相關法律知識,全面提升規則之治的能力,讓學生工作在陽光下運行,提高其合法性和科學性。3.用法。新時代高校輔導員要通過豐富的法治實踐來培育法治思維。一要準確把握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學校相關政策規定,對學生違法違紀行為進行嚴肅處理,采用案例分析、宣傳警示等形式對學生進行日常法律意識教育。二要善于運用法律知識及社會生活常識為學生解答一些日常問題,對學生工作進行法治育人體系化設計,避免因法律工具主義削弱了學生對于法治的信心和期待。三要建立健全學生管理規章制度,使這種制度不因管理者的改變而改變、不因管理者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變而改變,以法治方式推動學生工作發展。四要在學生工作的事前、事中、事后遵循管理權的時限、步驟、順序與方式,以程序正當為原則,保證學生工作中法的公正價值得到最大限度地實現,使之與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相契合。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選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3]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4].學習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是共產黨人的必修課[J].求是,2019,(22).
[5]韓雪青.重構法律信仰需遵循“一體兩翼”模式[N].法制日報,2015-01-07(12).
[6]陸岸,董召勤,錢春蕓.高校學生工作法制化研究[M].蘇州:蘇州大學出版社,2017.
作者:王娟娟 陳剛
- 上一篇:思維導圖對醫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
- 下一篇:從疫情防控看底線思維的價值
精品范文
10高校網絡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