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課堂探究教學實施策略
時間:2022-10-12 03:58:15
導語:初中生物課堂探究教學實施策略一文來源于網(wǎng)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時下,初中生物課堂上大多數(shù)還是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只是單純地在課堂上講解知識點,講解例題,學生以聽為主。學生有一個最大特點,就是一聽就會,一做題就錯。也就是說,學生課上聽了,也聽懂了,但就是不會用,不懂怎樣將知識點與考題聯(lián)系起來,這就使得課堂教學效率低下,不排除有些學生興趣不濃厚,在課堂上開小差的情況。當然,有些老師可能急于求成,并不是很在意學生將來對于這些知識的使用情況,只把目光放在眼前,也就是分數(shù)上,只要能拿到高分,就不在乎學生是否理解,是否融會貫通,讓學生死記硬背,也許會拿到比較理想的分數(shù),但學生不能從中真正學到什么。有些學校針對這些弊端進行整改,但都不徹底,師生之間的交流停留在表面,沒有深入教學中,不僅達不到預想效果,反而可能會對學生產生誤導,這對學生的生物學習十分不利。
1.適應新課程的教學理念
生物本就是一門比較生動的課程,因為它不像數(shù)學那樣,只是文字與公式的結合,它是比較貼近我們的生活的。之前曾經(jīng)提到過當下的生物課堂存在很多弊端,容易使課堂變得乏味,針對這一現(xiàn)象,探究式教學逐漸滲透到教學中。畢竟探究講究的就是讓學生自覺探索,應用一切可利用的條件,加上天馬行空的想象,在與大自然的接觸中學到更多知識。另外,在探究式學習中,同學之間的合作交流和自己動手并發(fā)現(xiàn)收獲都會讓學生產生學習欲望,不僅學習課本上的知識,更收獲情感,打破讀書死、死讀書的局面,適應新課標的教學理念,因為新課標講究的就是素質教育、自主學習和全方面發(fā)展。
2.滿足學生的發(fā)展需求
當代社會,高智商人才已經(jīng)不能滿足社會的需求,現(xiàn)在需要的是綜合型人才,全方面發(fā)展。顯然,傳統(tǒng)式教學是不能滿足這一要求的,應順應時代潮流,通過探究式教學培養(yǎng)學生能力。生物學科是一門實驗性較強的學科,實驗可以鍛煉學生的觀察、動手、創(chuàng)新、思考和合作能力。另外,有趣的實驗也會吸引初中生的注意力,畢竟初中生處于一個個性鮮明、喜歡探索、喜歡刺激的階段。在初中生物課堂上開展探究式教學,就積極響應了學生的心理特征,使他們在興趣中學習生物知識,培養(yǎng)積極主動的學習習慣,在日常生活中可以不自覺地在看到一些東西時思考一些生物知識點,這樣既不顯得枯燥乏味,又會鞏固已學知識,或者對于未知產生疑問,并積極主動思考,這樣會達到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有利于綜合型人才的培養(yǎng)。
三、探究式教學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運用策略
1.培養(yǎng)學生對探究式教學的興趣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培養(yǎng)學生對于探究式教學的興趣對這種教學模式的推廣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教學中,努力實現(xiàn)小組合作與個體學習的統(tǒng)一,老師要善于引導,將學生從枯燥的課堂帶入到充滿清新生動的大自然中。在生物教學中,這種潛在的需要會在探究式教學中被調動,同時,在這種模式中,老師扮演的是引導者角色,它會給學生留下足夠的發(fā)展想象空間,讓學生對學習產生探究興趣,在學習中開放思維,自由發(fā)揮,更深層次地貼近生物的真諦,達到在學習中人心愉悅的境界。例如在學習生物圈這課的時候,老師可以把學生劃分為若干小組,由不同的小組研究不同的生物圈,并對這個生物圈的基本情況做簡單報告,讓其他學生共同分享發(fā)現(xiàn)的新知識。
2.制造懸念與激發(fā)探究的統(tǒng)一
制造懸念,相信大多數(shù)人都不陌生,像在文章電視劇總會采取制造懸念的方式吸引觀眾,往往在結尾制造一個懸念,讓觀眾自行想象、推測、揣摩,吸引觀眾繼續(xù)往下看。同樣,在學習中,這種制造懸念的方式,一樣可以達到吸引學生的目的。制造懸念,保留疑點,再加上初中生本身就處于喜歡探索的階段,這會激發(fā)學生對于疑點的探索,不斷在探究中獲知問題的答案,產生成就感,從而對生物更感興趣。例如在學習人體遺傳這一課的時候,可以根據(jù)學生的追星心理,讓學生匹配明星的童年照片與現(xiàn)狀照片,在激發(fā)學生好奇心的同時讓學生自行討論猜測或查資料考證是哪一部分人體器官發(fā)生作用,使人體發(fā)生了變化。通過制造懸念與激發(fā)探究的統(tǒng)一,讓學生在歡快的氛圍里學習,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堅持課堂教學活動的情景化原則
順應時展提出的探究式教學在課堂學習中將會占據(jù)越來越大的比重。堅持課堂教學活動的情景化原則,將日常生活場景帶入到課堂學習中,會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這一點在生物教學中更是凸顯,因為生物學科本身就是產生于自然,源于生活,像人體發(fā)育、植物生長、基因問題等,都是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在課堂學習中,老師若是創(chuàng)設各種情境,除了會引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還可以鼓勵學生積極對各種情景進行改變,舉一反三,豐富課堂。這樣,不僅鞏固了知識點,還提高了學生的能力,在創(chuàng)新思維和靈活運用上,更是得到鍛煉。教學與情景的相互融合,完美地闡釋了“知識源于生活”,也適應了新時代的需求。例如在學到《種子》一課的時候,老師可以讓學生搜集一些自己身邊的種子,比如各種糧食種子、花種、樹種等,帶到課堂上,再與老師一起對這些種子進行解剖,研究這些種子內部的情況,聯(lián)系課本上的知識,從而更好地理解課本上的知識。
四、結語
探究式教學主要是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生要積極主動地參與,不單單是為了學習而學習,在學習中真正學到些什么,并鍛煉各方面能力,不斷完善自己。積極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在寬松愉悅的學習氛圍中,學生更容易找到知識與大自然的共鳴。在教學中,學生和老師都會面臨挑戰(zhàn),老師正確引導,會讓學生處于積極思考的探索狀態(tài),形成條件反射,真正學會思考,并在探究中不斷前進,提高教育素養(yǎng),老師的能力同樣會隨之升級,達到學習的雙贏。
作者:李聰良 單位:南靖縣豐田華僑學校
- 上一篇:多媒體設備在初中生物實驗教學中的運用
- 下一篇:初中生物演示實驗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