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高效課堂的構建3篇

時間:2022-11-13 10:43:14

導語:初中生物高效課堂的構建3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初中生物高效課堂的構建3篇

第一篇

一、初中生物課堂運用高效教學措施的重要性

我國的初中課堂時間設置一般只有45分鐘,這也就意味著教師要在這有限的時間內,既要將提前備下的教學內容講解完畢,又要考慮到學生課堂知識的消化能力。生物對于初中生來講,是一門全新的課程,教師在生物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要從基礎做起,既要起到引導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作用,又要做好生物理論知識的講解及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對于初中生物教師來講,如何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是其需要研究的新課題。而初中生物教學這種特殊性及課程時間設置的有限性,則意味著將高效教學策略運用到生物課堂的教學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課堂注意力,亦可以通過學生主體地位的體現,激發學生對于生物學習的興趣以及積極主動性,增強師生之間的良好互動,以更好地吸收課堂講授的生物知識;此外,教師亦可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完成教學任務,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學術意識,從而培養出符合社會需求的綜合素質型人才。

二、初中生物實現高效課堂的具體教學措施

1.翻轉教學,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翻轉教學是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的重要教學方式,而多媒體等現代化教學方式的出現則為翻轉教學提供了可能性。所謂翻轉課堂,即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在基于教材內容的理解之上,將教材重點及難點內容進行有序化總結,并制作成微視頻的形式供學生課前預習所用,而將課堂作為師生之間交流互動的場所,以便于在課堂教學中進行有重點、有針對性地講解,實現高效課堂教學。將其運用在初中生物課堂教學是指:一是生物教師首先以章節或者是單元為單位,制定生物教學目標,并將目標下的教材內容進行有重點的總結,制作成微視頻,供學生課前預習所用;二是在生物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就微視頻內容編寫出相應的測試題對學生的預習情況進行檢查,并掌握其對生物知識的掌握情況。

2.情境教學,提高學生的參與性

情境教學是提高學生參與性,創建高效生物課堂的重要教學方式。因此,在初中生物課堂教學過程中,要重視情境教學方式的運用,通過為學生創設貼合生活實際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體驗生物學的魅力以及生物變化的奧秘,增強學生生物教學參與的積極性。如在“血液循環”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模型演示或者是多媒體動畫播放等為學生營造出身臨其境的教學情境,充分調動學生的五官感受,以便于其在教師的講解中更加直觀、清晰地認識到肺循環、體循環等的循環過程以及彼此之間的不同之處。

3.分層教學,重視學生的差異性

學生的學習能力以及對生物知識的接受和消化吸收能力是有所不同的。因此,在初中生物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重視學生生物學習的差異性,實施分層教學,既要尊重學習能力較慢的學生,并對其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輔導,亦要重視學習能力較快的學生,對其提出更高的學習要求。比如,在初中生物課堂教學過程中,可以依據學生學習能力不同,將其分為A、B、C三個層級,不同層級設置不同的學習目標,對C類學生著重進行基礎理論和實驗教學,促進其向B類轉變;在對B類學生進行基礎教學的同時,適當培養其對更高級別生物知識的理解能力,促進其向A的轉變;而對A類學生則要注重對其生物知識及實驗的拓展能力培養,以便于其獲得更廣空間的能力提升。

4.實驗教學,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第二篇

一、初中生物課堂存在的問題

第一,我國的初中生物課堂教育,沿用多年來陳舊的教育模式,以教師一個人獨自教授為主體。這種教學模式不但枯燥乏味,而且不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的“單人堂”是初中生物教育的一個弊端,嚴重地制約了學生的發展,不利于學生注意力的集中,學生的學習時效性也會因此降低。第二,初中生物課堂教育只注重應試性,不注重對學生生物實踐能力的培養。許多生物課堂教學還僅僅停留在考試順利通過這個層次,忽略了對學生生物實踐能力的培養。因此,這種模式下教育出來的學生在實際應用能力上缺乏鍛煉,不能適應社會的需求。第三,初中生物教師的自身素質有待提高。如果生物教師自身素質沒有達到一個相應的高度,而且經驗欠缺,沒有高水平的教師,就很難保障課堂教學的時效性。要想提高課堂的時效性,有效地建立高效課堂,生物教師的自身素質方面必須得到充分改善。第四,我國初中生物教材內容有待改善。生物教材作為教師教學的重要參照標準,不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和需求,教材內容單調,側重于書面知識,而忽略了對學生能力的培養。遵循這樣的教材教出來的學生,必然只會將課堂所學知識應用于考試中,而很難將課堂所學應用于生活實踐。考試成績雖然高,但是,在具體的實踐能力方面,就顯得能力有限了。第五,初中生物的教學評估制度需要改革。目前,把考試的成績情況作為判定初中生物課堂教育水平的唯一標準,勢必影響初中生物課堂的效率。學生和教師均被成績所累。偏激的教育評估體系,只能限制生物課堂教學,而對生物教學質量的提高起不到任何推動作用。這種制度讓生物課堂的時效性發展陷入桎梏。

二、提高效率的方法

第一,初中生物課堂必須改變原有的教師一人堂教學模式,把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讓學生在課堂上有充分的實踐機會,發揮自己的主導地位,有展示自己內心所想的舞臺。只有這樣,學生才能變被動為主動,增加生物的學習興趣,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在課堂溝通和交流中得到了發展,學習效果也會得到相應提高,這樣,自然就提高了課堂的時效性,有利于高效課堂的構建。第二,教師和學生之間必須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課堂氛圍的改變是初中生物教學質量提高的關鍵。只有在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中,學生才樂于去主動學習,提高對生物的熱愛程度;增加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才能有利于學生更好、更快地掌握生物知識。第三,初中生物教材的內容需要注重社會生活的真正需求。初中生物教學應當為學生未來發展奠定良好的生物基礎知識,有利于學生的進一步學習,有利于學生在生活實踐中應用生物這門基礎學科,初中生物最好做到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將其作為教材發展的大方向,使學生能夠學以致用,從而提高課堂的效率。例如,在講解到基因和器官的時候,教師要善于聯系生活中的實際例子,比如器官移植和生物基因工程,讓學生知道生物知識也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見知識、必備知識,這樣有利于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在講解到隱性基因和顯性基因的時候,要注重利用生活中常見的例子來加以說明。例如,可以設問父母都是雙眼皮,孩子為什么會是單眼皮?這樣的問題,可以讓學生深知生物的實用性,才能有利于學生更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來。第四,初中生物教學評估手段要順應時展的需求。在過去的日子里,初中生物以考試成績作為唯一的判斷初中生物課堂教學質量的手段,這種方式被沿用至今。但是,現階段,生物考試中取得優異成績的學生并不意味著擁有良好的素質和能力。因此,考試成績不能是判斷生物學習成效的唯一標準。初中生物課堂教學質量的評估機制中,還需要設立與現代社會需求相符合的新標準,以便能夠更好地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第五,初中生物教師必須注意自身素質的提高。只有初中生物教師的知識變得充實,才能更好地教育學生。學校需對在校生物教師提供相應的培訓,借以改善生物教師知識匱乏的現狀;同時也應該鼓勵初中生物教師在工作之余,參加有利于自身素質提高的社會活動和培訓課程,教師在補充自己的知識的同時,努力在教學方法和教學經驗上得以提高,為自己的教師道路增添新的色彩,有利于建立高效課堂。

三、結束語

初中生物高效課堂的建立,要依賴初中生物教材教學內容以及初中生物課堂教學質量評估體制的改革;還要依賴初中生物教師素質的提高,初中生物課堂教育方法的改進;更重要的是,課堂上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溝通和配合。相信以上幾點,一定會對初中生物高效課堂的建立有十分重要的促進作用,為初中生物課堂教學奠定堅實的基礎,開拓騰飛的起點。

作者:陳福孫 單位:福建省南平市浦城縣蓮塘學校

第三篇

一、溫故知新,創設問題情境

初中生物學習是對小學科學知識的延伸學習,是在舊知的基礎上對這個生物世界形成的更加深刻的認識。所以,教師在新課伊始,要結合農村的特點對學生的生物思維水平進行全面的了解,再設計行之有效的教學法。在學習《植物的生殖》一節內容中無性生殖的概念時,創設問題情境教學“:在平時的生活觀察和經驗積累中,你發現植物都是用哪些方式繁殖后代的?”學生根據已有的認知水平回答,大概內容有:像大蒜、土豆、白菜等植物,到了春天就會抽出綠色的芽芽,而像柳樹、楊樹還有石榴樹等樹木則是用插枝或者壓枝的方式生成新的個體,然而令學生疑惑的還有棗樹、草莓等雖然長有種子卻并不是種子在發芽,而是不知道什么時候就在老棗樹旁長出一棵棵小棗樹,草莓由一棵變成了好幾棵。在學生對教師設置的問題情境提出更多問題的時候,教師可適當借助農村生活的優勢帶領學生進行實地觀察,加深學生記憶,也給對植物認知水平低的學生搭建認識植物的平臺。從而引導學生了解無性生殖的概念。

二、隨堂練習,設計高效習題

任務促成的學習能夠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為了提高一節課的教學效率,設計隨堂練習題讓學生進行自我認知的檢測這在一節課中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一節課接近尾聲,教師如果采取放任學生自己回顧所學,背誦知識點等策略進行鞏固知識,大部分學生就會自以為自己什么都掌握得差不多了,無所事事。這樣不僅使課堂效率低下,還會浪費掉很多時間。教師可以利用一堂課即將結束的十幾分鐘,出幾道隨堂練習題,讓學生去獨立完成,這樣學生在遇到困難時,就會了解自己的不足,找到學習的動力,激發農村學生的學習熱情。

三、分組實驗,設計合作教學

合作式教學法在素質教育開展以來普遍得到廣大教育工作者的認可和贊許,農村生物教學也不例外。合作式教學法簡單來說就是根據農村學生的特點、學習能力、原有認知水平等各方面的差異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學習小組,展開合作學習模式。這種學習方法在初中生物、化學、物理等實驗學科中的應用最為普遍。受到農村實驗儀器資源少以及實驗難度大等條件的限制,分組教學法不僅能使部分學生快速地掌握實驗要領、避免試驗事故發生,還能一定程度地培養學生之間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增強學生的交際能力,為培養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形成一定的后備保障。例如,在顯微鏡的使用一節內容的講述中,兩個人分為一組,使用一臺顯微鏡,教師先講解使用步驟,接著示范教學,有的學生很快就能領悟要領,調光對焦一步到位;而有的學生擺弄半天也找不到光線,這時學生之間的互助就顯得尤為重要,既節省了教師的時間,為教師減負,還增進了學生之間的友誼。構建農村初中生物高效課堂不僅是每一位初中生物教師的追求,也是每一位學生的福利。值得每一位生物教師去研究發現,去探索挖掘,結合農村實際,提高教學。

作者:高靖 單位:四川省冕寧縣盧寧中學

實驗教學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重要教學方式,是實現高效課堂教學的關鍵性教學方式。因此,在初中生物課堂教學過程中,要將理論教學和實驗教學有機結合在一起,并合理規劃兩者之間的比例分配,重視生物實驗性教學。如在“觀察人體基本組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在實驗室帶領學生觀察顯微鏡下人體四種基本組織切片的細胞形態,將操作演示和講解結合在一起,增強學生對上皮組織、肌肉組織、神經組織以及結締組織四種人體不同組織的理解和認識,實現較好的教學效果。綜上所述,為實現初中生物課堂教學的高效性,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擺脫以往初中生物課堂教學的束縛,并積極采取各種高效教學策略,提高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和探索能力,創建高效生物教學課堂。

作者:戴春玲 單位:遼寧省鞍山市華育外國語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