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教學生態倫理教育研究

時間:2022-05-24 08:39:50

導語:初中生物教學生態倫理教育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初中生物教學生態倫理教育研究

摘要:生態倫理學主張把倫理學的視野從人擴大到一切生命和自然界,強調人類需要將善惡、良心、正義、義務等觀點應用到處理與自然、生態的關系中去,使人與自然的關系被賦予真正的道德價值和道德意義,這對于可持續發展有極為重要的價值引領作用。為此,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教師應充分挖掘教材中蘊含的生態倫理思想,并在生態倫理觀的指導下更新教學行為,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生態意識,使學生形成生態倫理觀。

關鍵詞:初中生物;生態倫理;人與自然;道德價值

生態倫理學是研究和調適人與自然的倫理及道德理念,規劃和約束人對自然的倫理態度以及道德行為,引導和塑造人與人之間倫理及道德的一門綜合性學科,對我國實現生態文明建設和可持續發展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生物學科是研究生命本質及生命規律的課程,擔負著培養學生生態素養的重要職責,且教材中蘊含著豐富的生態倫理學思想,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學中對學生進行生態倫理教育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目前,我國的生態倫理教育流于形式,教育效果并不理想。隨著初中生物新課程改革的推進,教學大綱明確要求:培養學生熱愛生命、熱愛自然的良好品質,使學生能夠正確理解人類與自然和諧發展的關系,并樹立可持續發展的生態觀念。這一要求為生態倫理教育提供了契機。

一、挖掘教材生態倫理思想

1.蘊含“所有自然物、生物物種具有內在價值”的生態倫理觀所有自然物、生物物種都有其內在價值,我們在認清自己價值的同時,也要承認自然物以及生物物種的價值,生物特有的結構及功能為人類提供了一個適宜的生存環境,這是生態倫理學中的一個重要觀點。蘇科版初中生物教材從生態規律的角度揭示了自然物、生物物種所具有的內在價值。例如,在教“多種多樣的生態系統”這一章節內容時,影響生物生存的環境因素除了生物因素外,還有非生物因素,如陽光、水分、空氣、土壤等。這些都是構成生態系統的重要部分,缺一不可。無論是生物因素,還是非生物因素都有其存在的價值。例如,在教《生物之間的關系———食物鏈和食物網》一課內容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對一些常見的生態環境進行分析,使學生認識到食物鏈和食物網中的每一種生物都很重要,其中任何一個環節的物種受到影響,都會直接或間接地給生態系統帶來影響。所以,每一種生物都有其存在的價值。2.蘊含“生命物種平等”的生態倫理觀生態倫理觀主張人類要尊重每一種生命物種,要確認自然物和生命物種在一種自然狀態中平等的權利,這就是人的最終道德。例如,在《保護生物多樣性的艱巨使命》一課內容中,無數的生物分布在大自然的各種環境中,它們有著各自的生物特征以及適應環境的形態結構,共同維持著生態系統的平衡。又如,在教《生物生存的家園———生物圈》一課內容時,教師要引導學生認同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園,每一種生命物種和自然物在生物圈中都有平等的權利。3.蘊含“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態倫理觀生態倫理學認為,人類在自我發展的同時,還要實現環境的良性循環,與自然和諧相處。例如,在教《自然資源的可持續利用》一課內容時,教師要引導學生了解自然資源的價值,認識到自然資源并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并切實地感受到自然資源的有限性,從而合理地利用與開發自然資源。在教《留住碧水藍天》一課內容時,教師要……………………………………………………學科教學XUEKEJIAOXUE引導學生了解瀕危動物的現狀,讓學生體會到保護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性,并使學生理解人與自然只有和睦相處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4.蘊含“人類在生態系統中負有保護生態倫理責任”的生態倫理觀人類作為一個有智慧的生命群體,具有理性思維和倫理道德觀念,應該承擔起制定和執行生態倫理學規則的責任。生態倫理學要求人類保護自己周圍的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做到與自然和諧相處。這也就決定了人類在生態系統中不僅是普通的一員,而且擔負著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重要職責。例如,在教《保護我們共有的家園》一課內容時,教師要引導學生了解我國人口、資源、環境的國情以及人口和環境問題對人類發展的影響,培養學生珍惜資源和愛護環境的情感,使學生認同我國制定的環境保護、保護資源、計劃生育的國策,這對于可持續發展有重大意義。

二、基于生態倫理學的初中生物教學策略

1.在生態倫理觀的指導下更新教學行為在傳統的生物教學中,不尊重或殘害其他生命的現象是經常存在的,比如,在實驗中對小白鼠、青蛙進行解剖,制作蝴蝶、昆蟲標本等。長期以來,這種教學模式都被當作是天經地義的,但這些教學行為卻與生態倫理觀相違背,嚴重阻礙了對學生生態文明素質的培養。為此,在生態倫理觀的指導下,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利用已有的生物教學資源,盡可能地讓學生少制作生物標本,盡量利用現代化科學技術進行虛擬生物實驗,從而減少對動植物的傷害。例如,在教《遠離煙酒,拒絕》一課內容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觀看“水蚤”實驗的視頻,讓學生認識到酗酒對人體的危害,高中生正處于生長發育的重要階段,要遠離煙酒,珍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增強對社會和家庭的責任感。2.在社會實踐中培養學生生態倫理意識人類主宰自然的同時,也應擔負起保護生態的道德責任和義務。對自然生態環境的保護,不應僅僅是理論上的教學,更應讓學生在社會實踐中,關注與生物學有關的社會問題,學會運用生物知識來保護自然生態環境。例如,在教《生物與環境》一課內容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到自然保護區進行綜合實踐活動,加深學生對生物與環境之間關系的理解,真切地感受大自然的無限生機,從而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和保護生物的情感。在教《建設生態家園》一課內容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對校園內的綠化情況進行調查研究,并針對其中存在的不足,設計出最經濟、最合理、最美麗的校園綠化方案,促使學生積極參與生態城市的建設,引導學生保護環境從日常生活做起,從我做起,積極主動參與環境保護活動。在教《生物之間的食物關系》一課內容時,在學生了解食物鏈的概念和學會生物之間食物關系的基礎上,教師可以安排學生到當地的生態養殖基地、生態魚塘、農業生態園等地進行實地考察與調查,讓學生學會將食物鏈的知識運用到農業生產中,這對生態畜牧業、生態林業、生態漁業、花卉草木業等方面產業的發展具有重要的經濟價值和實踐意義。此類實踐活動,既有助于學生深切地認識到生態系統發展和環境保護現狀,又能有效促進學生生態文明建設能力的提升,有利于學生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養成。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滲透生態倫理教育,有利于培養學生正確的生態價值觀、可持續發展觀和生態自然觀,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為此,生物教師應善于挖掘教材中的生態倫理知識,并結合我國的具體國情,有意識、有目的地將其滲透到課堂教學中,使生態倫理道德意識不斷深入人心,使每位學生都能從我做起,從每一件小事做起,學會應用生物知識解決環保問題。

參考文獻:

[1]陳紅燕,林琳.高中生物課外探究活動滲透生態倫理教育的探討[J].中學生物教學,2017(4).

[2]錢維.初中生物生態倫理問題的研究———以蘇科版《生物學》教材為例[J].江蘇教育,2016(7).

[3]錢維.初中生物教學的生態倫理學視角[J].中學生物教學,2012(10).

作者:陳靜 單位:江蘇省 泗洪縣第一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