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故事在初中生物課程的應用

時間:2022-01-12 10:49:06

導語:數字故事在初中生物課程的應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數字故事在初中生物課程的應用

【摘要】當前時期,在展開初中生物課程教學活動時,以數字故事進行教學儼然已經變成了一種新型有效的教學方式、備受教師和學生的喜愛,并且,傳統的教學形式很難滿足現階段學生的學習需求,因此,以數字故事進行初中生物課程教學的有效方式也需要教師進行深入探究,以期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本文針對這個問題進行分析,解析數字故事在初中生物課程中的應用策略。

【關鍵詞】數字故事;初中生物課程;應用策略

在展開生物教學活動時以數字故事進行教學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從學生的角度來講,數字故事相比于以往的教學形式顯然要有趣的多,因此更加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此同時,新課改強調在展開教學活動時要選擇一些學生容易接受的、生動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數字故事則恰好能夠滿足這樣的教學需求在,以聲音、圖片、視頻等多種技術手段的融合建立起數字化的教學模式,對提升初中生物教學質量是有著極大幫助作用的。

一、數字故事在初中生物課程中的應用現狀

1.1數字故事內容單一。在初中生物教學活動當中應用數字故事輔助教學自然是有著極強的應用效果的,對于學生來講也能激發其學生熱情、促使學生更加積極地參與到學習活動當中,但是,在以往的初中生物教學活動當中對數字故事的應用顯然未能達到理想的狀態,經過觀察后發現主要是因為教師運用的數字故事內容較為單一,因此很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數字故事的單一性還會促使對這樣的教學形式產生厭倦情緒,這樣更加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熱情,因此,數字故事的應用價值難以充分地凸顯出來,整個教學活動也自然難以達到理想的效果。1.2數字故事主題模糊。在初中生物教學活動當中,數字故事的主題是幫助學生明確學習內容、學習方向的重要因素,同時也是激發學生學習欲望、促使學生積極展開學習活動的關鍵因素,在展開教學活動時數字故事的主題能夠幫助學生把握好學習的節奏,這樣在也能充分地發揮出學生學習的自主性。但是在觀察實際教學課堂時發現,很多時候數字故事的設計往往沒有明確的主題,因此學生學習目標、學習方向也就愈加模糊,這樣是很難借由數字故事的實際價值輔助學生的學習活動的。

二、數字故事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2.1合理設計數字故事。在展開初中生物教學活動時教師要把握好數字故事的設計方式,以此來利用數字故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也能獲得更為理想的教學效果。例如,在講解到關于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知識時教師可以將本節課程中的關鍵生物知識設計到數字故事當中,如陽光、水、二氧化碳等,再用視頻的方式講述故事,這樣能夠將知識更加清晰地呈現在學生的眼前,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降低學生學習難度是有著極大幫助作用的。2.2對數字故事進行創新。在生物教學活動當中,為了更好的突出數字故事的實際應用價值,教師要對數字故事的內容、形式進行合理地創新,以此來帶給學生更多的新鮮感,這樣學生也能對生物學科產生更為濃厚的學習興趣,并且逐步達到理想的學習效果。在比方說,在講解到關于生物的多樣性這部分知識時,教師可以以我國生物種類繁多、物種受到環境污染等多個知識點代入到數字故事當中,以此來讓學生置身于一個趣味性十足的故事環境當中,這樣也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主動探究生物知識,對培養學生環保意識、保護自然環境意識也是有著極大幫助作用的。結合不同教學內容教師要對數字故事進行相應的創新,這樣才能凸顯出數字故事的實際應用價值。2.3保證數字故事的趣味性。在以數字故事展開初中生物教學活動的過程中保證數字故事的趣味性尤為關鍵,這樣才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積極地投入到學習活動當中。比方說,在講解關于病毒發展史這部分知識時教師便可以設計這樣的數字故事:在很多年以前人們對病毒知之甚少,1886年,德國科學家發現了煙草的一種病態并且將這種病態稱為煙草花葉病;在1892年,俄國科學家通過進一步的實驗得出了這種煙草花葉病并非是因為細菌所引起的,而是因為一些要比細菌還小的病原體所引起的;直至1898年,荷蘭科學家用病毒來命名這樣的病原體,而病毒太小了;直到1939年,科學家才在電子顯微鏡的觀察下看到了煙草花葉病毒。通過這樣的數字故事能夠為學生呈現出病毒的基本發展史,促使學生更加深刻地了解病毒理解病毒的發展過程,趣味性十足的小故事也能夠帶給學生更為新奇的學習體驗,對增強學生學習興趣是有著極大幫助作用的。2.4重視教學的實踐性。教學的理想狀態便是知識教授和實踐操作相結合,這也是實現知識向能力轉化的一個良好過程。因此,初中生物課堂教學中,生物數字故事的設計需要讓學生具有參與性,能夠參與到故事中,如演繹故事、重現故事等,不僅能提高故事本身的趣味性,而且還能讓學生獲得學習上的參與感,更有利于提高教學質量。教師可以為學生講解《紅色卡片》經典數字故事,并引導學生深入故事之中去體會故事,感受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思想情懷以及蘊含的生物知識,之后結合生活實際來標明故事與教學的主題。以《我家狗狗不一樣》為主題,可以為學生播放視頻資源或圖文資源展現出數字故事,故事可以選擇狗狗的形態、行為、習性、感人故事等,讓學生從中體會到狗這一動物的體態特征等生物性狀,最后再設計一個課后實踐環節,讓學生在課下觀察自己家的狗狗,記錄下狗狗的大小、品種、毛色、性格、習慣等,在課堂中進行交流,分享自己家的寵物狗。通過這一設計不僅能將數字故事很好地引入到生物教學主題中,同時還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最后再通過交流活動分享一下自己家的狗狗,獲得更加多元化的學習交流體驗。2.5學習與生活的聯系。雖然初中生物教學內容與學生的生活息息相關,但在教學內容與形式的設計上過于側重典型問題,這些問題對于學生的知識掌握具有一定幫助,但卻可能無法有效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得學生參與積極性和理解效率性不高。因此教師在選擇數字故事時,需要保證與生活內容的緊密貼合,故事內容可以大膽創新,在幫助學生了解生物知識的同時感受生物知識所蘊含的生命教育元素,加強學生的生命意識。如在教學《綠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時,可以設計關于玉米的數字故事,故事中可以將玉米擬人化,以玉米的第一人稱視角闡述故事,如玉米被種植在田地中、發芽鉆出泥土、遇到降水和干旱、生長成熟、玉米果實的處理等。在種植與發芽期間,可以闡述玉米由于土地板結而呼吸困難,夏季洪澇時徑流淹沒根系使得根系無法呼吸,防洪排澇后重新健康生長,再到最后的果實收獲和籽粒處理加工,每一個過程都可以通過擬人化的方式表現出玉米的生物特性,這些過程共同組建玉米的呼吸作用及影響,也組建出玉米的生命周期,讓學生通過了解數字故事更加直觀地了解綠色植物的呼吸,也提高學生的生命意識,為學生的學習以及三觀樹立發展做好鋪墊。2.6引導學生構建生物概念知識網絡。概念知識是學習課程知識的先決條件,因此在概念知識的講解上教師更要注重方式方法,確保學生在充分理解和參透的同時能夠舉一反三,建立概念知識網絡,找到知識與知識間存在的聯系,更有利于學生應用生物知識。如在教學《種子的萌發》講解到環境因素時,教師可以設計以下幾個內容結構:其一,引導學生開展植物栽培實踐活動;其二,將種子的栽培成果,包括生長記錄等內容在課堂中交流;其三,利用實驗演示和數字故事引導學生構建概念知識網絡。在數字故事的設計上,教師可以設計一則“種子的秘密”故事,以第三人稱科普講述的角度,或故事情境兩人問答的角度進行設計和講述,如講解種子萌發為什么會需要水分?水分讓種子內部儲藏的養分充分被細胞所吸收,并溶解養分傳輸給胚芽、胚根等,而這些在干燥的情況下無法完成;種子發芽需要陽光的參與嗎?種子可以分為喜光或喜暗兩種,喜光種子確實在光照充足的情況下才能發芽,但喜暗種子卻并非如此,如常見的黃瓜,在持續光照的情況下種子的萌發反而會受到限制;種子萌發必須在土壤中嗎?實際上種子萌發所需的營養主要來源于種子自己,也就是子葉和胚乳,不再土壤中的種子在水分、溫度、光照等條件充足的情況下也會發芽,而將種子埋進土壤里是為了發芽生根后的幼苗生長,比如肥沃和貧瘠的兩塊土地中播種相同品質的種子,萌發時間是一樣的,因為萌發是消耗種子本身的養分,土壤中的養分不會直接作用與種子內部加快萌發過程。數字故事的設計能夠將多個知識點串聯起來,利用趣味性內容實現知識鞏固的同時也讓學生的知識概念形成相互聯系的關系,有利于知識網絡的建立。

綜上所述,在初中生物教學活動當中應用數字故事輔助教學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對于學生來講,數字故事能夠將整個知識體系變得更加具象化,知識清晰地呈現在學生的眼前也能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促使學生的學習質量也能得到相應的提升。因此,當前時期在展開初中生物教學活動時要把握好數字故事的應用方向,以此來逐步獲得更為理想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程靜.數字故事在初中生物課程中的應用研究[D].河北大學.

[2]張杰芳.數字故事在初中生物學教學中的應用[J].生物學教學,2017,42(008):39-41.

作者:刀琳 單位:西雙版納國際度假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