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學中引入“快樂教學”

時間:2022-10-10 10:01:20

導語:地理教學中引入“快樂教學”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地理教學中引入“快樂教學”

一、創設生活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在平時的地理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內容設定情境,讓學生常接觸那些比較熟悉的地理現象,由此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增加學生的求知欲,進一步提升學生認識生活、欣賞生活、享受生活、創造生活的能力。例如:在學習七年級“天氣與生活”的教學中,學生觀看了中國神舟八號的發射錄像后,對發射日期提出了疑問:神舟八號飛船的發射決定在11月1日發射,而在10月27日候機發射,為什么要進行候機發射呢?教師可以相機誘導學生關注天氣與人們生產、生活的密切關系,激發學生探索新知的欲望。例如:在學習七年級“氣溫和降水”時,教師以衣、食、住、行四個方面進行了總結。衣:我們這個地區四季有明顯的變化,所以穿衣也跟著相應的變化。食:南方以米為主食,北方以面為主食。住:南方住斜頂房,北方以平頂房為主。行:南方以船代步,北方以車代步。這是學生很感興趣的現實素材,讓學生在現實生活中學習地理,從中體驗學習地理的成功樂趣,進而樹立學好地理的自信心。

二、改變教學方式,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

新課程帶給我們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參與式學習、師生互動、變講學為教學。這要求教師成為積極的引導者、組織者,并通過設置一些情境給學生心理上的支持。教師要積極旁觀,比如在講授“氣候的影響因素”一課時,要求學生結合日常生活實際,通過比較異地之間氣候的差異,說出影響氣候的因素到底是什么。這看起來很難,可通過實踐發現,學生結合生活經驗分析得合理貼切。因此,在課堂上,教師一定要控制好教學進度,不要做學生學習的預言家,要相信學生能推理出正確的結論。在地理課堂上,教師在教學中還可以開展地理相關知識的寫作比賽,教給學生以課程內容為藍本,適當補充資料,大膽聯想,緊扣教材,寫出知識性、科學性、趣味性相結合的地理作文,教師再從中選出優秀作文并讓作者上臺演講。該做法打破了過去以課本為依據、以教室為講臺、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教學模式,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這不僅豐富了學生的課余生活,也減輕了課堂教學的壓力,同時也調動了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激發了學生獨立思考的熱情,從而將學生引入到樂而忘返的學習狀態。教師在地理教學中,也可以多創設一些有爭議的問題,鼓勵學生勇于質疑,不要隨波逐流,要敢于發表自己的見解,從而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創新精神、合作精神。例如:在學習“海陸的變遷”時,有位學生說:“若干年前有一條大魚死后沉入海底,最后變成了化石,突然有一天,我們在非洲大陸沿海的地層中發現了化石的一半,而另一半在哪里呢?”于是學生七嘴八舌地開始探討,有的說在南美洲,有的說在北美洲,有的說還在非洲,還有的說可能已經不存在了。這時教師可以贊賞學生:“大自然是神奇的,你又提出了一個偉大的假說,讓我們共同尋找那剩下的另一半吧!”雖然學生提出的問題和答案不是很成熟,但這畢竟是他們努力思考的結果和智慧的結晶,教師要鼓勵學生的這種行為。

三、綜合利用地理課程資源

教師在教學中要了解學生的實際需求,利用學校的地理教學資源,根據實際的需求,簡單地制作教學工具,開展形式多樣的地理教學,增添地理教學的活力。例如:講經緯網時,教師可以用籃球做教具,讓學生每人準備一只乒乓球,一起在上面畫經線、緯線,這樣有利于增強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教師在教學中應組織與課堂有關的,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課外活動。比如:組織各類興趣小組(環保調查小組、天氣氣象小組等),舉辦知識講座(聘請政府官員、學者教授講課),組織學生參觀調查、野外考察、環境監測、資源考察,參加各類公益活動。學生參加這些活動不僅能勞逸結合,鍛煉身體,學以致用,還可以擴大視野,促成人格培養,從而成為適應性強、綜合實踐能力強的創新人才。總之,教師應順應時代的變革,努力探究新課標的要求,大膽嘗試新教法,給學生創造一種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積極地減輕學生負擔,讓學生在課堂上學到終身受益的地理知識。

作者:楊林 單位:慶陽市鎮原縣平泉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