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地理教學自主合作研究

時間:2022-08-21 02:39:45

導語:農村地理教學自主合作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村地理教學自主合作研究

[摘要]培養農村學生的自主、合作與探究的學習能力,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應根據學科特點,引導教師以導學案課堂教學模式為渠道,以構建自主、合作、探究有效的地理課堂教學為根本出發點,不斷研究、實踐、反思、創新,認真琢磨設計地理導學案,努力培養學生把握學習的過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積極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以此來提高教學效率。培養學生自主、合作與探究學習習慣,要不斷引導學生抓住重點,理清思路,開闊視野,具備不斷闖過各種難關的信心和勇氣,樹立不怕失敗、勇于創新的精神,讓學生成為課堂學習活動的主體,真正實現從“要我學”轉化為“我要學”。

[關鍵詞]農村學校;地理教學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培養學生獨自思考,自主、合作與探究學習的能力是教師和學生共同面對的一個難題。在課程改革的新形勢下,需要教師通過一定方式對自己的教學進行合理調整,用特有的方式來鼓勵學生學習,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學習上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加之教師適當地引導,不斷培養學生自主、合作與探究學習的能力,進而提高教學質量。

一、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能力

在地理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就是讓學生根據導學案中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三維目標進行親身實踐的有效體驗,主動參與,有目的、有重點地探究學習的過程。在傳統的地理教學模式中,教師是課堂教學活動的主體,學生處于被動地位,有少部分教師很難適應新理念,很難改變老做法,忽視了學生自身的學習能力及個性的發展,還是一味教教材和用教材教,不考慮學生接受教育的程度。另外,農村學生由于自身基礎較差,家長農忙也很少督促孩子學習,疏于管理,學生懶散,不愛學習,導致在課堂學習中,有許多學生只是靠教師的“教”而被動地“學”,好點的學生一味地記筆記,機械地回答問題,將自己變成了被動學習的“機器人”,完全依賴教師教的知識,而不去主動思考探究問題,從而阻礙學生自身探索新知識的能力和創新思維的發展。這種機械的學習方式,往往是教師加加壓學生就學一學,學到的只是簡單的知識,而不會去深入探究知識,這些現象在農村學校尤為突出。長此下去,農村學生的學習成績怎么會提高?學校的教學質量怎么能提升?在新課程理念的要求指導下,迫切需要教師進行角色的轉變,改變原有的教學方式和方法,努力適應新課改理念。在課堂上,教師應充當教學活動教的主導者,引導學生學的組織者,學生則成為學習活動的主體,積極努力去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可見,在農村中學加強培養學生自主、合作與探究的學習能力,是提升學生綜合能力和提高教學質量最有效的教學方法。

二、切實有效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是一門藝術,教為不教是教育的一個追求。為實現這一目標,教師在教學中,為培養學生的自主、合作與探究的學習能力,特別是對于那些基礎較差的學生,要能突出培養幾個“學”:一是愿學。要培養學生自主、合作學習的能力,必須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因此,在地理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學會理解、尊重學生,密切關注每一位學生,積極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敢于發表自己的見解,打開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的新局面。如在講《地形圖的判讀》時,教師將自己用紙殼制作的多個地形模型分別展示給學生,讓學生說出是地形的哪個部位,學生都踴躍發言,這種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導入環節,讓地理課堂充滿活力,不斷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強烈的求知欲望,激發學生自主、合作與探究學習的積極性。二是會學。自主、合作與探究學習能力的培養離不開好的學習模式和方法,讓學生掌握合適的學習方法,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學習過程,積極思考,大膽質疑,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地理課堂積極推廣導學案教學模式,能極大調動學生自主、合作學習的積極性。對于初中學生來講,重要的不是記地理名稱,而是掌握學習地理的方法,學會運用地圖解決各種地理問題。在導學案的設計讀圖、識圖以及填圖環節,以此培養提高學生自主、合作與探究能力的提升。一要培養學生多動腦筋,養成愛看地圖的好習慣。二要培養學生掌握運用地圖的基本技能,學會讀圖、識圖,明確沒有圖,就無法學好地理。三要讓學生會用圖,必須去讀圖、讀懂圖,明確用哪幅圖解決問題。三是樂學。在地理教學活動中,教師需要加強板圖教學,讓學生學會自主從教材中尋找圖中的地理事物及分布,盡量要讓多數學生動起來,積極主動參與板圖的填寫,讓學生在參與填圖的交流活動中進行合作,不但能展示自己的能力,更能培養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教師及時給予贊賞和評價,讓學生獲得自豪感和集體榮譽感,學生就會多一份興趣,多一點自信,多一份參與。長此堅持下去,學生對地理學科就會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強烈的學習欲望。可見,切實有效引領學生自主、合作與探究學習,可以讓地理學習變得生動、有趣。

三、激發學生在探究學習中提升綜合能力

在教學中,教師在有效引導學生自主、合作與探究學習的基礎上,要著重加強對學生探索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提高創新思維等綜合能力的培養。在課堂教學的師生互動中,尤其在探究問題的過程中,教師要把自己置身于學生的探究活動中,讓自己充當學生的一員,組織引領學生積極探索,讓學習好的學生帶領基礎較差的學生,采取兵教兵、兵幫兵的做法,讓學生把你當做最知心的朋友,無拘無束、積極主動地與你進行師生互動交流,探究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這樣,不但提高了學生的思考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還增強了學生的互助合作能力,促進了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另外,教師要給學生足夠的學習時間和空間,讓學生通過觀察思考、合作探究解決問題。如在地理教學中,教師講《亞洲的自然環境》一課,在探究“亞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圍對地形、河流和氣候以及人類的生產生活會帶來哪些影響”這一問題時,首先,教師根據講學稿的探究問題將學生分成四個小組,規定好時間、提出要求。其次,要把合作探究的主動權完全交給學生,讓學生成為學習活動的主體,小組成員在組長的帶領下,積極主動進行討論交流,這時需要教師少說或不說,但可以在巡視檢查過程中進行適當地點撥,大多采用啟發誘導的方式,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去合作交流,激發學生積極探究知識的欲望,把教師的教學活動變成學生的主動探究、拓展思維、創造性發展的舞臺。再次,在學生的展示環節中,教師要鼓勵學生積極發言,大膽質疑,引導學生從質疑中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從而解決問題,讓學生將自己的最大潛能充分挖掘出來。最后,教師總結評價環節,教師要對學生質疑中沒能解決的重難點問題進行點撥講解,同時,對于表現好的學生或小組,教師要及時給予表揚及評價,以此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增強學生的自豪感和榮譽感。講學稿的設計由自主學習、合作交流、拓展探究、達標反饋等幾大環節構成,在自主學習環節,學生都能根據教學目標輕松自學完成。合作交流環節,學生在小組合作、生生互動中能比較順利地完成讀圖、識圖和填圖任務,拓展探究環節則是農村學生遇到的最大難題,需要教師鼓勵學生認真思考,積極探究,發揮創造性的思維,去分析和解決問題,讓學生的能力得到充分展示。這樣,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才會更加深刻,記憶才會更加牢固。在激發學生探究問題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借助現代化的教學手段輔助教學,讓學生獲取足夠的信息,拓展學生的視野,引領學生準確判定、快速解決問題,從而實現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多元互動。

總之,面對素質教育向核心素養的發展進程,在新課程理念要求的指導下,迫切需要教師適應新的課程理念,努力提升信息技術應用能力,促進自身的專業發展。地理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在“導學案”教學模式引導下,要積極采用培養學生自主、合作與探究教學的方式方法,不斷學習———探索———實踐———反思———實踐,相信一定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金萬能.初中地理教學中學生自學能力培養的探討[J].求知導刊.2015,(01).

[2]李倩.初中地理課堂“互助合作”教學模式的探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5,(07).

作者:依培霞 單位:黑龍江省遜克縣教師進修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