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學教學改革積淀與展望
時間:2022-03-11 09:22:24
導語:法學教學改革積淀與展望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有效信息篩選難度加大
信息化社會中,信息的生產和加工都呈現出井噴的樣式,如何篩選有效信息就成為難題。同樣的問題,來自不同渠道的聲音個中一是,前后態度南轅北轍,隨波逐流很難,鶴立雞群更加不易。從藥家鑫案件的前后討論即可窺見一斑。對相關問題的討論和關注的信息往往在教學過程中呈現,教師也往往難辨真偽,對學生的引導往往力不從心。
(二)適合性教學手段的選擇
信息化社會極大地豐富了法學教學手段和方式,但是如何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中選擇與教學對象、教學內容、教學目的最相匹配的方式則是個大學問。因此,全部無一例外地,一哄而上地選用多媒體教學、開發網絡教學平臺,也并非是科學和理性的選擇。信息化社會背景之下,并非要完全否定傳統教學模式,而是要揚長避短,在新的物質和精神環境下和諧共生,共同發展。
(三)獨創性識別難度提升
信息化社會中,信息數量多,更新快,獲取成本低廉。在尊重知識產權的法學領域,如何評價學生們的勞動成果,成為法學教師評定學生成績時候的難題。全部采用軟件掃描方式有點興師動眾,可是法學教授們的確也難練成過目不忘和火眼金睛。
二、信息化社會為法學教學改革提供的新手段
作為信息化核心特征的數字化,已經從本世紀初在法學教學中逐步推廣。數字化教學環境的營造,豐富了法學教學手段。主要包括:
(一)多媒體教學
多媒體教學方式能夠從多方面對授課對象進行綜合刺激,有助于教學內容更加生動、形象和直觀,進而提高教學質量。調查顯示,借助多媒體方式進行的影視教學方法改革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學生對該教學方式的偏好高達98%以上,對于采用影視教學方式的教學模塊的學生記憶的準確性都較之采用傳統講授式教學方法的要高很多。
(二)網絡教學平臺
互聯網使得封閉的課堂教學有開放的可能性,進而引入外部教學能量和教學資源。網絡教學平臺的搭建是對傳統教育的一個顛覆。目前,法學院以精品課為龍頭,以法學核心課程為重點進行的網絡教學平臺已經開展多年,在輔助教學方面的效果較好。
(三)多方異地互動教學
如果說網絡教學平臺還需要有個虛擬的網絡教學空間,需要通過人機對話的方式開展教學的話,多方異地互動教學則是利用互聯網溝通的無界、即時性優勢,通過借助網絡隨時、隨地開展無限制性的教學和研究活動。如教師遇到在外出學習等情況時,就可以通過語音或者視頻方式對學生進行輔導、答疑。
三、信息化社會為改革法學教學描繪的新圖景
信息化社會在挑戰傳統教學方式的同時,也極具創造性地為法學本科教學描繪了新的圖景:促進法學知識體系快速更新的同時,集約化了法學教學資源,推動個性化教學成為可能。
(一)信息的快速傳播,促進了法學知識體系的更新速度
當下的信息傳播可以說是即時的。快速的信息傳播,能夠促進法學知識體系的快速更新,幫助學生真正把握當下。法學作為一個與社會同步發展的社會學科,必須時刻保持與社會生活的聯系,時刻關注社會生活中的問題,任何脫節都將直接影響教學效果。
(二)全球化的信息視閾,集約化了法學教學的資源信息技術正在消弭時間和距離的概念。
法學教學過程中最大化地利用多種信息和資源,急劇擴充教學資源的保有量得以實現。如庭審的網絡直播,通過網絡可以查閱的判決書等,都便于學生們足不出教室,就可以了解司法實踐中的情況。集約化了的法學教學資源能夠最大限度地拓展學生的視野,真正推進法學教學與實踐的對接。
(三)非群體化的信息溝通模式,推動個性化教學成為可能
在信息時代,點對點的信息交換具有了更強的個人性色彩。在這樣的背景下,學生們都有機會和老師們更多地采用私人化、個性化的溝通和交流方式。交流的方式也不再局限于面對面。非群體化信息的溝通方式,一方面推動個性化教學成為可能,另一方面,也為教學管理提供了更加快捷和直達式的聯絡、管理學生的方式。
四、信息化社會背景下法學教學改革的未來走向
在信息化社會背景下的法學本科教學也勢必在現有的基礎上,不斷更新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模式。在筆者看來,法學本科教學將在信息化社會的影響下呈現出以下的發展趨勢:
(一)法律人才培養定位:
卓越法律人才2011年12月29日,教育部、中央政法委員會印發了《關于實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的若干意見》,正式在全國推行“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其主旨在培養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需要的高素質法律人才。為在新的歷史時期,法律人才的培養進行了明確定位。
(二)法律人才培養方式:
分類化培養在“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中,將法律人才培養模式分為三種類型:“應用型、復合型法律人才教育培養模式”、“國際型法律人才培養模式”以及“西部基層法律人才培養模式”。分類化的培養方式,使得培養的具體指向性更加明確,培養的重點更加突出,培養過程就更有針對性和實用性。
(三)法學教學內容:
交叉性和多元性信息化社會是綜合性的社會。作為解決社會問題的法學,其所涉及的領域自然也會隨著社會生活的變化,越發多元。作為信息化社會的典型表征之一的電子信息技術也日益在法學領域中有了更多的應用。各專門機關均有網絡信息平臺、網上交易也呈現出遞增態勢、使用網絡或者電子手段實施的犯罪日益增多、電子證據也列為法定證據種類,等,都無不說明了這一問題。因而,法學教學需要將相關內容納入教學環節,回應社會需求。
(四)法學教學重心:
實踐性加強和延伸在信息化社會中,法學教學實踐的時間和空間均有了質的變化和拓展。除了進入傳統的專業法律機構從事實務工作外,學生還可以通過網絡等多種形式以非集中性的方式進行實踐,實踐機會大大增加。同時,信息化社會為我們提供了更加方便、快捷的教學軟件工作,增強了教學模擬性和體驗性,有助于學生法律倫理、法學知識、法學技能的全方位、綜合塑造。
作者:夏紅劉新凱單位:遼寧師范大學中央司法警官學院
- 上一篇:會計教育師生互動研討
- 下一篇:國土局文明城區實施方案(共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