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術學科個性化教學模式分析
時間:2022-12-22 09:09:35
導語:信息技術學科個性化教學模式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個性化教學簡述
個性化教學是指教師采取適合的教學手段對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進行有效指導,以此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康發展和學習能力的提升。個性化教學中,教師必須根據每個學生的個性、興趣、特長、需要施教,學生則完全是一種自主性學習,不是消極的知識接受者,而是積極的知識探究者。
現在的學生大多數都接觸過電腦,他們對信息技術、多媒體技術以及網絡技術是熟悉而又陌生的,他們熟悉上網聊天、打游戲以及電腦中的一些簡單操作,而對電腦整個知識體系以及一些新應用技術比較陌生。由于學生在個性特點、動手能力、創新意識、家庭環境等方面存在差異,所以對信息技術的掌握程度也參差不齊。在計算機教學中教師應根據學情采取個性化的教學手段,針對每個學生的個性特點指導其開展學習活動。
(一)尊重學生,彰顯個性
每個學生都有不同于他人的鮮明的個性。只有得到尊重,學生才會感到愉快、自由和坦然;學習環境少一些壓抑和強制,學生才能自由、自主地進行思考和探究;勇于發表自己的見解,大膽、果斷而自主地決策和實踐,才有可能實現創新和超越。沒有個性就談不上創造。只有充分彰顯個性,學生的學習潛能才能得到發揮,探索求知的欲望才能得到調動和滿足,創造性思維才能被有效激發。相反,如果沒有尊重、沒有民主,學生時時處處小心翼翼、顧慮重重,個人的聰明才智與激情被壓抑,那么就會表現出依賴性和奴性,并且變得愈來愈笨拙和遲鈍。
(二)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在教學活動中,創設教學情境是課堂生活化的重要途徑。通過情境模擬生活,可以使課堂教學更接近現實,學生如臨其境,增強感知,加深體驗。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教師教學方式和方法得當,學生就會對所學知識產生興趣,思想就會活躍起來;反之,就會把學習當成一種精神負擔,學習效率必然降低。高一學生剛接觸計算機時,對信息技術學習有一定的興趣,但興趣點比較分散。鑒于此,我把情景化教學引入課堂,把學生的興趣點吸引到所學知識上來,為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打好基礎。例如,在介紹網絡信息檢索時,可以這樣引入情景:暑假出去旅游,出發之前,我們先要準備什么?(了解當地的景點信息、天氣信息、交通信息等)這些信息我們如何獲取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內容———通過網絡檢索信息。這種情景教學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
(三)分組合作,各展所長
分組教學是信息技術教學常用的一種課堂教學組織形式。分組教學的目的在于調動每個學生的積極性,給予學生更多的參與機會,提高每個小組成員的學習能力。為了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完成相應的學習任務,享受到成功的樂趣,我們把學習水平、興趣愛好等各方面情況相近的學生分成一組。這樣學優生就可以擺脫教材內容的限制,提前接觸一些高難度的學習內容,在激烈競爭的氛圍中充分發揮自身所長;學困生就可以消除學習顧慮,大膽表現自己,在相互探討和爭執中碰撞出思維的火花。而在學習目標較難完成且對全體學生都有學習要求的時候,則可以將學優生平均分配到各組之中,實現優差互助。例如,讓學生設計制作一份電子小報,先把學生分成幾個小組,同組的學生一起討論確定小報的主題,之后小組同學再分工,有的負責文字、圖片等資料的收集整理,有的負責文字錄入,有的負責版面設計等等,在協作的過程中小組同學要通過溝通和討論達成共識,最終合作完成一份精美的小報。又如,讓學生分組制作網站,小組成員先討論網站的主題風格,確定網站的框架,然后分工操作,有的負責背景圖片、音樂等素材的收集,有的負責制作子網頁,有的負責在網頁中輸入文字,有的負責添加一些動態效果,這樣學生們都能積極參與小組活動,成為學習的主人,并在共同完成學習任務的過程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悅。
(四)提供機會,發展能力
每個學生都有較強的學習潛能和追求獨立的愿望,他們在校學習的過程其實也是爭取獨立和日益獨立的過程。因此,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多給學生提供彰顯自我、發展自我的機會。
1.尊重差異,自主選擇
信息技術學科是一門技能性學科,相對于語文和數學等學科來說,學生得到教師個別輔導的機會相對要多一些,這為學生確立自信、認識自身的潛能和價值提供了條件。在教學中,教師應盡量把學習的選擇權交給學生,讓他們根據需要選擇自己最熟悉或最擅長的學習方法,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學習目標,選擇與自己配合最默契的學習伙伴,從而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創造潛能。只要教師能夠深入挖掘課堂內外、學校內外適合學生個性發展的教學因素,精心設計適合學生個性發展的學習主題,使每個學生都能按照自己的學習節奏自由學習,學生就一定能夠在學習過程中不斷完善和提高自己,達到教師所期望的那樣———“能跑的跑起來、能飛的飛起來”。例如,下載和保存圖片信息時,可以讓學生自由下載自己喜歡的圖片,而不是規定某一類型的圖片;下載音樂時,可以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愛的歌曲,而不是規定選曲范圍;網頁設計時,背景圖片可以讓學生在網上自行搜索,而不是規定統一的樣式和內容。
2.多維互動,增進交流
教學過程是一個教與學交互影響的動態發展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可以借助教師的引領和伙伴的互助積極主動地獲取知識。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加大生生、師生之間合作交流的密度和頻率,使學生在相互質疑、相互探討、相互合作的過程中釋解疑難問題,提升與人交流的能力。如采用自由選擇學習伙伴的形式拉近生與生之間的距離;在探究問題時,通過言談、眼神、面部表情、身體姿勢等溝通方式與他人交流思想;采用討論、競賽、辯論等形式調動學生的思維等等。
(五)營造氛圍,多元評價
教師應悉心創設民主的課堂評價氛圍,安排好課堂評價的每一個環節,放心、放手讓學生自評、互評,通過評對錯、評簡便、評捷徑、評獨創,努力開創“答案‘百花齊放’、見解‘百家爭鳴’”的喜人情景。尊重和保護人的個性是社會民主化的基本要求,教育當然更不例外。在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尊重學生有新意的見解和主張,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
作者:鄭麗紅 單位:江西省贛州市贛縣中學北校區
- 上一篇:初中語文個性化教學模式分析
- 下一篇:初中語文寫作教學中情景教學的應用
精品范文
3信息簡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