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術個性化教學實踐研究
時間:2022-03-29 08:53:21
導語:初中美術個性化教學實踐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中國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新課標要求初中美術教師在進行授課時,要尊重學生的個性,注重對學生的個性化培養,轉變自身的教學方式,從而使每名學生的個性能夠在美術課中充分展現出來。同時,美術教師在授課前還應該積極為學生創造有利的學習環境,從而更好地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幫助學生理解藝術的原理,創作出優秀的作品。
關鍵詞:初中美術;個性化教學;實踐
目前,在初中美術授課過程中,教師的授課方式以及課堂的布置還存在著很多的不足,從而導致學生在美術學習中的學習積極性和創造力受到了很大的限制,美術教師的授課質量也難以得到提升。面對這樣的情況,美術教師應該在授課過程中,積極轉變自身的教學理念和授課方式,為學生制定個性化的學習目標,充分激發學生的想象力與創造力,從而有效提升美術課堂的成果轉化率,提高學生的美術水平。
一、個性化教學概述
所謂個性化教學,就是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根據學生自身的性格特點、興趣愛好進行有針對性的授課,這樣的授課方式注重的是學生的個性發展,講究對學生實施因材施教。隨著我國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和新課標的實行,教師在開展個性化的教學實踐中,不僅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更加主動地投入課堂學習,而且可以有效增加學生的知識量,拓寬學生的視野,從而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全面發展。如,在開展個性化教學時,教師應該要求學生自主進行課程預習,并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制定適合自己的學習目標,這樣一來,學生在進行學習時,就會更加積極地完成任務,從而有效提升自身的學習效率。由此可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開展個性化教學,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習熱情,而且可以豐富自身的教學手段,提升教學質量。因此,個性化教學在授課過程中的作用非常重要。
二、在初中美術授課中開展個性化教學的意義
1.可以使教師的授課目標更具體。在初中美術教學中,教師的最終目的就是為了讓學生通過美術掌握一定的繪畫技巧,形成自身的審美標準,成功塑造優良的品質,提升綜合素質。因此,在美術授課中開展個性化教育,更有利于激發學生的潛在能力,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質量和學習效率,同時還可以使教師的授課目標更具體,更好地在授課中指導學生進行個性化的學習。2.可以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以往,一些學校的授課方式往往忽視了學生的個性發展,長此以往,就會使學生的靈活性、創造性受到限制,自身的潛力很難在學習中真正被激發出來,而教師在授課過程中也難以挖掘學生的潛力,從而導致學生的學習效果和教師的授課質量很難以得到提高。在初中美術授課中融入個性化的教學理念,可以徹底打破傳統教學的束縛,使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充分結合學生的自身特點,在鼓勵學生個性發展的同時,應用不同的授課方法,提升授課質量和學生的學習效率,實現師生共同進步。
三、初中美術授課過程中個性化教學的實際運用
1.教師要轉變自身的教學思想,確立學生為課堂主體。隨著中國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新推出的授課標準中明確規定,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要體現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因此,初中美術教師要扭轉傳統的授課理念,樹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從而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主觀能動性。初中美術教師應該給予學生更多的表現機會,從而有效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如,在賞析油畫作品《父親》時,教師不應該說明太多自己的觀點,應該引導學生進行表達,讓學生自主進行藝術作品的觀賞,自由發表個人的觀點和看法。這樣一來,學生作為課堂主體的作用就充分體現出來,還能在進行藝術作品觀賞的同時培養自身的個性。同時,在進行藝術作品賞析授課時,教師還要充分尊重學生對藝術作品的賞析過程,尊重學生的發散思維,使學生在進行作品賞析時發揮自身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初中美術教師在授課時,要充分體現學生課堂主體的地位,從而使個性化授課的作用能夠真正地發揮出來。2.教師要在授課時充分激發學生的想象力。藝術作品的創作過程就是創作者將自身的想象力與創造力充分結合,并且通過一系列的繪畫技巧展現在畫布上的過程。因此,初中美術教師要想提升學生的學習質量,就應該在授課過程中引導學生樹立自主思考的意識,從而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同時,在學生進行繪畫作品的創作時,教師也應該積極引導學生大膽地發揮自身的想象力,將學生特有的個性在繪畫作品中展現出來。如,美術教師在蘇教版九年級上冊《有趣的夸張》授課過程中,可以讓學生放棄繪畫作品的寫實理念,要求學生在描繪生活中的物品時,大膽發揮自身的想象力與創造力,對事物進行夸張描繪。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學生在進行繪畫作品的創作時,就會在繪畫作品中將自己的個性與作品融合,提升主觀能動性,從而更有信心進行繪畫作品的創作與學習,提升自己的美術學習質量;教師也可以通過對學生作品的欣賞,更加了解學生的個性,方便制訂下步教學計劃。3.鼓勵學生對美術作品進行個性化的評論。每一名學生都有自己的審美標準,對待美術作品的看法都不相同,因此,在面對同一幅藝術作品時,學生對作品的評價肯定也不會相同。這種情況,正好體現了藝術作品本身特有的魅力。因此,初中美術教師在進行授課時,要鼓勵學生對美術作品進行賦有個性的評價,引導學生大膽將自身的想法和理解表達出來,從而使學生能夠更加深刻地體會藝術作品的魅力,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在嶺南美術出版社美術八年級上冊《多姿多彩的服裝設計》的授課過程中,教師應該通過不同時代的服裝樣式向學生表明,人的審美觀點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思想的進步,服裝設計也會在風格、款式以及色彩上發生變化,進而使學生的發散式思維、創造力得到提升。這樣一來,學生面對一幅繪畫作品或者自己進行繪畫作品的創作時,就會自覺地獨立思考,并且通過思考的過程促進自身的個性有效發展。這在提升學生學習熱情的同時,還能使教師的授課質量得到有效的提高。4.在進行繪畫作品的創作時為學生提供個性發展的空間。初中時期往往是學生學習美術的最佳時期,初中時期的美術授課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學生日后的美術發展。因此,初中美術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要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采用不同的授課方法,從而引導學生掌握最適合自身的學習方法。同時,教師在評價學生的繪畫作品時,要換位思考,從學生的角度出發,盡可能地鼓勵學生,從而提升學生的創作信心。這樣一來,學生在進行繪畫時,就會更加富有靈感。如,在《我們身邊的點線面》一課的教學中,教師不應規定學生的繪畫方式,而要讓學生在繪畫作品中展現自身的創意,讓學生選用自己喜歡的繪畫表現方式展示生活中的畫面,如素描、簡筆畫、彩筆畫、水墨畫等各種形式的繪畫風格。這樣一來,學生的創作環境就非常放松與快樂,也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主觀能動性。同時,教師也可以根據學生的繪畫方式檢驗學生對美術知識和繪畫技巧的掌握情況,在充分激發學生個性發展的同時,還能使自身的教學效果得到顯著的提升。
四、初中美術教師在進行個性化教學時需要
注意的幾個方面以往的教學形式往往是教師主動進行課程的講解,學生被動地學習,教學方式與教學效果都不理想。因此,在新課標的要求下,初中美術教師在授課時,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在保證學生形成正確價值取向的同時,發展學生的個性。教師在進行個性化授課時應注意對學生以下幾方面的培養。1.繪畫創作材料多樣化。繪畫沒有規定一定要用顏料、畫布、畫筆才能進行創作。因此,教師在進行美術個性化教學時,可以引導學生利用身邊的物品進行創作,如樹葉、小草、花朵等。這樣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個性發展,而且能使學生的創造力得到有效的提升。2.繪畫的表現方式自由化。美術創作是學生自身想法的體現。因此,教師在進行授課時,要盡可能地引導學生運用不同的繪畫方式進行創作,如素描、蠟筆畫、水墨畫、水彩畫等。學生通過用自己喜歡的表現方式進行美術創作,從而充分地展現自己的個性。3.繪畫作品要具有創造力。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是無限的。因此,教師在進行美術授課時,要鼓勵學生在繪畫時積極發揮自身的想象力與創造力,并且要對學生進行積極引導,給予學生更多的鼓勵。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個性發展,提升課堂教學的質量與效果。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與進步,如今時代對創新型人才的需求也越來越大。因此,在初中美術教學中進行個性化授課,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質量,而且能培養學生獨立、創作的個性,從而促進學生的綜合發展,為學生的日后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也可以豐富美術教師的授課方式,提升美術授課的質量,從而實現師生共同進步的目標。
參考文獻:
[1]肖育宏.淺談個性化教學模式在初中美術教學中的應用.美術教育研究,2014(12).
[2]李晶.淺談中學生美術和素質教育改革.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4(36).
[3]陳莉莉.淺談中學美術教育中學生美術思維的培養.新校園(上旬刊),2013(7).
[4]陳璇.論初中美術課堂教學的個性化教學.美術教育研究,2016(24).
[5]吳莉輝.個性化教學模式在初中美術課堂中的應用.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2(5).
作者:蔣雪 單位:徐州市大學路實驗學校
- 上一篇:聲樂教學與學生藝術素質培養分析
- 下一篇:情景模式在舞蹈教學的運用
精品范文
6初中班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