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民族聲樂教學體系優化路徑
時間:2022-07-13 11:39:47
導語:高校民族聲樂教學體系優化路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新時期,在高校開展民族聲樂教學過程,要不斷完善民族聲樂教學體系,通過有效的構建更加高效的課程體系,利于不斷提高民族聲樂教學效率。基于此,本文結合教學實際,深入總結了高校民族聲樂教學體系優化策略,希望進一步分析能夠為學生日后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關鍵詞:高校;民族聲樂;教學體系
1引言
隨著新形勢發展,為了不斷提高民族聲樂教學質量,教師要重視結合教學實際,科學的開展教學策略研究,以此才能不斷保證課堂教學效率。通過對民族聲樂教學體系的探索,本文總結了具體的教學優化途徑,希望進一步分析能夠助力民族聲樂教學水平不斷提高。
2課程體系方面的優化
從課程體系優化角度分析,在有效的構建課程體系過程,要重視結合學生實際,有針對性的結合民族聲樂教學內容,科學的研究如何優化課程體系,以此才能不斷提高學生學習能力。首先,內容的持續擴大。在新形勢下高校民族聲樂教學中,傳統的內容與教材已經無法滿足教學的需求,需要適度增加一定本土化的內容,使得學生能夠在學習聲樂技巧的時候,還能夠將民族音樂之中的思想感情與文化內容傳授給學生。其次,在民族聲樂教學中增加樂器教學。傳統的民族聲樂教學體系的時候,鋼琴是最為主要的樂器,長時間單調的鋼琴學習,不可避免地會引發學生的倦怠感。從本質上來看,鋼琴并非適宜所有民族聲樂的樂器。所以,在新形勢的民族聲樂教學中,可以通過引入更多元化的樂器方式,使得學生能夠更好體會不同的民族聲樂,讓學生更為深入淺出地理解民族聲樂,為后續的學生學習體驗奠定殷實的基礎,達到最佳的學習效果。最后,在民族聲樂課程體系中加入額外的文化素養課程。為了更好配合民族聲樂的教學推進,可適度搭配如中國舞蹈、中國繪畫鑒賞等,通過綜合性地方式解讀民族聲樂體系,幫助學生在聯系民族聲樂的同時,不斷提升自己的藝術化素養,達到綜合性的教學目的。
3教材內容方面的優化
對民族聲樂教學而言,教材是所有教學內容的基礎以及核心,在新形勢下教材也需要得到進一步的優化和完善。首先,針對理論知識的部分,教師需要從我國民族聲樂的發展歷史與進程出發進行案例分析,使得學生對傳統民族聲樂與現代民族聲樂有一個比較和了解,從而在演唱的時候能夠更有感情。與此同時,民族聲樂的內容需要在傳統的理論知識基礎之上,針對學術討論內容進一步的拓展和完善,例如唱曲過程中的字與腔的關系,演唱中如何將呼吸調整,使得學生對音樂作品的理解不斷加深。其次,教師為了幫助學生獲得最佳的學習效果,就需要從民族音樂的理論出發,進行規律的總結與認定,針對學生學習的重點與難點做出梳理,做到更有針對性、更有內涵地教學。最后,在新時期下的民族聲樂教學,需要進一步增加教學案例進行課程的拓展。例如,中華五千年的文明歷史之中,戲曲、歌劇都是蘊含幾千年的文化瑰寶,其演唱的方式值得學習與研究,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所出發,進行更有深度的教學,選擇最為合理的內容進行教學,幫助學生提升學習效果。新時期的教材編訂,需要切實以學生的實際情況所出發,曲目的選擇上也要遵循這一原則。教師在編訂教材的時候,需要以學生的基礎劃分不同的層次,例如針對基礎較為薄弱的學生,需要將聲樂體系系統性的教學重點。然后再將音色的調整以及歌唱技術提升,作為教學的核心內容。對此,教師就需要更有針對性地選擇曲目,達到循序漸進地教學目的。針對不同的曲目選擇,教師也要做到與時俱進,積極與當下的現實生活聯絡起來,包括曲目所背后承載的思想感情以及與當代社會的聯絡等,使得民族聲樂教學不僅僅是藝術化的教學內容,更具備一定思想政治的教學價值,進一步豐富教學的目的與價值。
4教學方法方面的優化
首先,引入聲唱法。聲唱法是相對較為獨立的唱法教學,教師需要開展一對一式的教學內容,加強對學生的個性化教育,實現學生的獨立學習,獲得最佳的學習效果。其次,發聲練習的完善。在目前聲樂教學的過程之中,發聲練習是其基礎性的教學內容,目的是幫助學生更好進行發聲,并在生理機能上得到提升。所以,教師需要引導學生重視基本功的鍛煉,從而達到民族聲樂學習的進步,為后續的教學奠定扎實的基礎。最后,音色上的追求。對于有一定基礎的民族聲樂練習的學生而言,僅僅進行普通的曲目學習是遠遠不夠的,為了得到進階性的學習,每個人差異化的音色鍛煉是有效的方法,教師對此也需要進行有針對性的單獨教學,實現全面的發展。此外,要加強對音樂、文學兩個學科的設置。要加強教學課程建設,就要加強對音樂和文學兩門學科的設置,讓學生在熟悉音樂的同時熟悉文學。民族聲樂作品主要包括歌劇、地區民歌、戲曲等,可以看出民族聲樂作品中蘊含豐富的古典文學知識,因此培養學生聲樂素養的同時也要注重文學素養,奠定文學功底。教師也需要為廣大學生進一步普及針對民族聲樂創作時候的背景,使得學生更為深入淺出的體會民族聲樂背后的思想感情,激發學生的共鳴。只有良好的感情韻調基礎上,才能幫助學生進一步把控曲目的風格與特點,加強對音樂作品的理解,在聲樂表演的時候也能夠更有效果。伴隨形勢的不斷調整、變化,聲樂教學也需要做到與時俱進地完善與優化,才能更好發揮聲樂教學的價值,達到最佳的學習效果。
5結束語
總之,在進行民族聲樂教學優化過程,要重視結合學生學習實際,有針對性的制定更加完善的教學模式,以此才能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以不斷提高民族聲樂教學有效性。希望通過以上研究,能夠不斷提高民族聲樂教學認識,從而進一步為高校民族聲樂教學質量提高提供有效保證。
參考文獻
[1]梁婷子.論高校民族聲樂教育的思想理念創新[J].北方音樂,2019,39(22):124+129.
[2]何璇.高校民族聲樂的多元化教學探析[J].戲劇之家,2019(35):171.
[3]徐源廷.多元化教學在高校民族聲樂中的應用研究[J].戲劇之家,2019(33):48+50.
作者:魯慧昕 寧洪梅 單位:佳木斯大學
- 上一篇:“慕課”背景下高校音樂教學研究
- 下一篇:科技期刊編輯出版的轉型思考
精品范文
10高校網絡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