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研究
時間:2022-04-14 02:34:33
導語:高校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大慶精神的時代內涵和育人功能決定其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與價值,課程思政作為一種教育理念和育人方式是新時期實現高校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手段。大慶精神對于高校大學生的育人功能體現在凝聚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信念、增強時代使命感和提升遵循科學勇于創新的實踐能力等方面。駐慶高校享有得天獨厚的大慶精神育人資源,通過明晰教學理念、改進教學方法、拓展課程思政實踐以實現大慶精神融入課程思政教學改革。
[關鍵詞]大慶精神;駐慶高校;課程思政;教學改革
2019年3月,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指出:“要堅持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相統一,挖掘其他課程和教學方式中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實現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1]由此可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育人過程中作用越來越凸顯,課程思政教學改革是高等教育教學發展的重要方面。教育部辦公廳2020年6月印發《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提出:“課程思政要在所有高校,所有學科專業全面推進,圍繞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這一核心點,圍繞政治認同、家國情懷、文化素養、憲法法制意識、道德修養等重點優化課程思政內容供給,堅定學生理想信念,切實提升立德樹人的成效。”[2]大慶精神是龍江精神的優秀內核,同時也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其“愛國、創業、求實、奉獻”的精神實質,為新時代高校教育改革提供了重要的內容供給,為實現社會主義教育現代化深化了理論層次和目標追求,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凝聚起強勁的精神力量。
一、大慶精神新的時代內涵
進入新時代,特別是黨的五中全會提出“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建成文化強國、教育強國、人才強國、體育強國、健康中國,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達到新高度,國家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3]。大慶精神要在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上發揮出更強大的精神力量。詮釋大慶精神新的時代內涵要從以下4個方面出發:首先,在格局上體現愛國。將國家發展、社會進步和人民幸福放在首位,把握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的關鍵節點和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宏觀形勢,在格局中應變局,以變局謀全局,力求實現愛國站位高遠。其次,創業主要體現在改革創新上,“十四五”時期我國已進入新的發展階段。“在這一階段,我國已經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更大更好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開啟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目標進而向現代化強國目標邁進。”[4]在我國發展的新階段用創新思維審視當前的發展,積極創新進取,最終實現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偉大目標。再次,在科學創新上體現求實。求真務實是實現科學有序發展的必要標識。黨的報告指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5]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轉變賦予了新時代改革發展新的歷史使命和理論遵循。我們要根據實際情況制定符合發展的規劃和方針,為我們深刻把握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提供理論準則。最后,奉獻主要體現在艱苦奮斗上。新時代繼續傳承和弘揚“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的精神,努力奮斗、艱苦創業、實現大慶新時代的新發展。
二、大慶精神的育人功能
大慶精神產生和發展的歷史底蘊、精神實質和文化特質決定其具有凝聚精神力量、增強使命感,提升創新能力等方面的育人功能。駐慶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發揮大慶精神的育人價值,有利于實現大慶精神內化為精神動力外化為實踐行動。大慶精神能夠凝聚起駐慶高校學生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信念。國家的持續發展、社會的不斷進步,無不體現出中國社會各階層對于理想信念的偉大追求。1960年開始的轟轟烈烈的石油大會戰,把石油工人對于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信念切實轉化為斗志昂揚的熱情和英勇拼搏的干勁,僅用3年多時間就基本上扭轉了我國石油緊缺的不利狀況。現階段,我國發展進入了新的歷史方位,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宏偉目標仍然是擺在新時代青年人面前的時代使命。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信念的實現離不開追求與努力的澆灌,大慶精神內涵中的愛國、創業、求實、奉獻無不體現當代青年人應具備的行動自覺和價值追求,是高校大學生在學習和實踐中應汲取的精神養料。大慶精神的育人價值在凝聚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信念中得到具體的體現和詮釋,引導當代青年學生厚植愛國情懷、堅定理想信念。大慶精神能夠增強高校大學生開拓進取、勇于奮進的時代使命感。在大慶石油會戰初期,國內經濟條件不足、石油生產設備短缺和開采技術落后等問題成為擺在石油工人面前亟需解決的關鍵。經濟條件不足就“五把鐵鍬鬧革命”,石油生產設備短缺就“人拉肩扛”,石油工人艱苦創業成為成功開發大慶油田至關重要的影響因素。未來30年是我國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偉大征程,也是在校大學生奮力實現人生夢想、人生價值的重要階段。當代大學生要勇于開拓,積極進取,積極踐行“為革命練一身硬功夫、真本事”的事業追求,勇擔時代重任,在不斷奮進中努力實現人生夢想并為國家發展貢獻智慧,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貢獻力量。大慶精神能夠提升學生遵循科學、勇于創新的實踐能力。《實踐論》和《矛盾論》是大慶石油會戰實現理論創新和科學實踐的理論基礎,為大慶精神的產生和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哲學依托。大慶石油工人用《實踐論》指導石油開采工作,在科學認識的指導下取得實踐水平進一步提升。用《矛盾論》指導油田開發的技術難題,解決了石油開采和石油工人生活的種種困難。大慶精神是在油田開發實踐中總結提煉出來的,在大慶油田的勘探開發過程中,石油工人尊重科學,重視實踐,充分利用第一手資料數據創造性提出取全取準20項資料和72個數據,其所蘊含的科學精神和創新能力在新時代仍是促進高校大學生科學求實、努力鉆研的推動力量。當前,西方國家在高科技技術領域設置壁壘,我國在科技發展的關鍵領域和重要問題上面臨著許多“卡脖子”問題,而大慶精神能夠給予大學生創新創造的智慧啟迪,教育培育大學生自主創新意識,積極進行技術攻關和創新創造,推動我國科技進一步發展。
三、大慶精神融入駐慶高校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的實施路徑
新時代大慶精神以其鮮明的時代特色鼓舞人民奮發進取、頑強拼搏,作為大慶精神的重要傳承者,駐慶高校在研究、發揚和傳承大慶精神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大慶精神融入專業課程教學是課程思政建設的具體表現形式,在融入過程中可分為:教學內容融入、授課形式融入和育人實踐融入。首先,明晰教學理念,著力挖掘大慶精神與專業課程的契合點。將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內容納入駐慶高校課程思政的教育教學,可以有效充實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的課程結構體系和課程教學內容,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增強專業課程的文化性和可感性。在專業課程中融入大慶精神要注意以下3個方面:一是在教學理念上要明確大慶精神是實現課程育人的有效途徑,是駐慶高校得天獨厚的育人資源,是課程思政的重要支撐;二是在內容選取上不能選取與課程教學無關的大慶精神的內容,在專業課中融入大慶精神要保證內容的科學性和準確性;三是在資源應用上要注意合理適度原則,所引用內容可以是集中體現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的具體事例,也可以是幾代鐵人開拓進取、奮力報國的典型案例,或者可以是展現石油大會戰時期大慶石油人艱苦奮斗、堅韌不拔意志品質的愛崗故事等。真實生動的事例能夠極大增強學生的專業責任感和使命感,能夠讓學生在學習技術知識的同時感受到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信念和愛國主義精神,調動起學生為社會主義建設努力奮斗的學習積極性。其次,改進教學方法,有效發揮大慶精神的啟發和感染作用。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的重要著力點在于避免形成專業課、思政課“兩張皮”現象,以實現學生的主體體驗和情感認同。在教學方法改革上可實施情景體驗法、價值引導法、榜樣激勵法和行為踐履法。即在專業課課堂教學過程中,一是要善于運用啟發式教學,在講完能夠表現大慶精神相關內容的案例后啟發學生說感悟、談體會,使學生真正了解和把握大慶精神蘊含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二是要注重從現實出發創設教學情境,在授課的過程中可以加入展現大慶精神的多種形式元素,如口號、宣傳語、王進喜講話等,不僅能夠使學生身臨其境,也能提高課堂吸引力,使學生充分體會大慶精神鐵人精神,明確自身所擔負的責任與使命;三是在考核方式上注重對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相關內容的考核,在學科課程評價體系中納入大慶精神的考察內容,幫助學生在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受到大慶精神的浸潤,體現駐慶高校大慶精神育人特色。再次,拓展實踐教學模式,充分利用大慶精神資源載體。拓展課程思政實踐教學模式,融入大慶精神教育資源是深入挖掘大慶精神育人內涵,促進駐慶高校利用自身地緣優勢深入挖掘大慶精神育人資源與專業課程緊密結合的有效方式。地處大慶市的高校擁有得天獨厚的利用大慶精神資源的優勢。大慶精神作為城市精神、企業精神其表現形式具有多種多樣的豐富載體。具體分為以下兩個層次:一是以傳承和紀念為主要形式的一系列蘊含大慶精神的紀念館、紀念地;二是以油田發展、科技創新為主要內容的展現石油形成、開采、開發利用的科技展示館。大慶精神文化資源成為高校課程思政教學改革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將為駐慶高校大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厚植愛國主義情懷、弘揚中國精神,創設良好的教學氛圍。這里有3個作法:一是利用專業課實習組織學生參加參觀大慶精神場館實施體驗式實踐教學;二是通過深入學習參觀體現大慶精神的建筑物、場館等,在完成課程設計、實驗實訓等教學任務的過程中與大慶精神元素結合,進一步提高學生對大慶精神學習積極性;三是積極拓展學生參與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挑戰杯大賽等實踐活動的內容創設和實踐模式,展現參賽作品的大慶精神文化元素特質,從而加強學生對大慶精神的深入探究。課程思政教學改革是實現教育現代化的重要手段,深入挖掘利用大慶精神資源文化載體和表現形式,能有效促進實現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的實效性。
〔參考文獻〕
[1]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強調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N].人民日報,2019-03-19(01).
[2]教育部.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教高〔2020〕3號)[Z].2020-5-28.
[3]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N].大慶日報,2020-11-04(01-03).
[4]劉金友.對黨的五中全會《建議》理論依據的分析[J].大慶社會科學.2020,(6):5.
[5].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4.
作者:韓天澍 陰金釗 單位:東北石油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 上一篇:尖子生英語口語培養心得體會
- 下一篇:微課應用于高校計算機教學思考
精品范文
10高校網絡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