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學網絡課件的設計與制作論文

時間:2022-03-11 11:42:13

導語:商品學網絡課件的設計與制作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商品學網絡課件的設計與制作論文

指導思想與課件特點

網絡課件的教學設計體現著教師對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研究和改革的思想。網絡課件的研制是以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為主要目的;同時,教師也可以利用網絡課件開展多種形式的教學活動。網絡課件的設計制作是要服務于教學的,即使它處于輔助的地位,也依然要體現教學的特性,要服務于課程的總教學目標———以理解為目標。理解是教學的核心目標,是教學的起點同時也是教學的終點,理解的含義不僅僅是“明白、懂”的意思,更是應用知識的能力,是創新的前提和基礎。因此,中藥商品學網絡課件在內容安排、結構布局、教學管理、交互等方面要使學生易于理解和把握,提供知識應用的機會。其特點是充分利用現代網絡與多媒體軟件的強大功能,將中藥商品學知識與實踐及檢測相結合,并與各大藥市專業網站鏈接,實現藥材市場商品價格及產銷行情的實時更新,反映最新市場動態;文字視頻圖片形式靈活多樣,生動形象有趣,呈現出圖文并茂、視聽一體的交互式集成信息,并且跨越時間與空間,形象、生動、有趣地向學生展現,充分展現教學的效用性、藝術性和趣味性。

網絡課件的設計制作

網絡課件的設計與制作流程可分為數據收集、網頁設計與制作、測試和3大環節(如圖1所示),在內容設計上可分為學科知識體系和資源擴展體系2個部分。數據收集網絡課件的制作需要大量數據作為支撐,如教學內容與電子書的相關資料、教學的動態視頻、中藥商品認知真偽與教學實踐的相關圖片及藥材的動態價格等。因此需要對相關數據進行收集并分類整理,作為備用。2.2網頁設計與制作網絡課件每個單元的設計都需要教學設計人員、主講教師與媒體制作人員、技術開發人員共同完成,其基本框架包括學習目標、知識點、重點、難點、教學策略及考核方式等。網絡課件導航設計包括教學資源、教學電子書、實踐教學、藥材價格、商品認知及在線交流等部分。學科知識體系在網絡課件制作中,教學內容是極其重要的項目,好的教學內容設計是整門課程的濃縮與精華。在本網絡課件學科知識體系模塊,教學內容主體部分可分為總論、各論(中藥材商品)兩大部分。總論部分著重介紹中藥商品學的概念;中藥商品的包裝與貯藏;中藥商品的經營與管理;中藥商業機構;中藥商品的質量標準與質量控制等。中藥材商品部分是該課程的重點,內容包括中藥資源與道地藥材;中藥材的采收與產地加工;中藥材的炮制及各論(植物藥與動物藥及礦物類藥材)。該部分重點掌握藥材52種,熟悉藥材24種;其重點藥材品種為廣藥(八角茴香、羅漢果、龍眼肉、莪術、肉桂、巴戟天、蛤蚧、鉤藤、沉香、南板藍根、珍珠、金錢白花蛇等)、關藥(人參、西洋參、高麗參、鹿茸、蛤蟆油等)、北藥(大黃、黃芪、當歸、金銀花、阿膠、板藍根、黨參、枸杞子、桔梗等)、懷藥(懷地黃、懷山藥、懷菊花、懷牛膝等)、浙藥(白芍、白芷、白術、麥冬等)、川藥(川貝母、烏頭、附子、黃連、川芎、黃柏、丹參等)、云藥(茯苓、三七、石斛等)、貴藥(天麻、厚樸、杜仲等)、西藥(甘草、秦艽、赤芍、牛黃等)、藏藥(冬蟲夏草、西紅花等)等。尤其在各論部分,為突出特色、大宗藥材,設計了商品藥材精選模塊,運用精煉的文字、豐富的圖片及視頻,既突出展現具體藥材知識信息的全面性,又充分體現學習的重點、難點。為考察學生自主學習的效果,設計有學生自我測試模塊。習題庫板塊,學生通過在線做題,實時對照參考答案,查看掌握知識點的程度;藥材連連看板塊,通過藥材圖片和藥材名的連線對接,考察學生對中藥商品的認知程度;藥材真偽鑒別板塊,通過對藥材正品和偽品的判斷,考察學生對藥材商品的掌握程度。以上設計涵蓋了教學的全過程,學生通過這些學科知識體系模塊,就能完整了解課程知識體系結構及教學重點難點,實現自主學習。資源拓展體系課外知識拓展是對學生學習課堂知識的有益補充,是不可或缺的部分。本網絡課件資源擴展體系模塊包括實踐教學、藥材價格、商品認知及在線交流等部分。實踐教學主要考察內容包括:調查市場經營的中藥材的商品種類、道地產地、規格等級、真偽質量、價格波動、商品供求等市場行情。見習場所主要在幾個地點:全國十大中藥材專業市場———玉林中藥材專業市場、歷史悠久的靖西端午藥市以及桂玉醫藥有限責任公司等。通過見習實踐教學活動,使學生開闊視野,拓寬思路,使學習過的相關知識在見習實踐中得到綜合運用。藥材價格部分建立了安徽亳州藥市、河北安國藥市、廣西玉林藥市、成都荷花池藥市等全國19個大藥市藥材市場價格的專業網站鏈接,實現數據的實時更新,可以即時查詢藥材的市場動態。商品認知部分包括了中藥材集錦、藥材加工程序及個別藥材商品規格等級介紹,以讓學生對中藥商品特性進行深入了解。在線交流部分主要針對學習或日常生活過程中遇到的一些問題進行在線提問與答疑交流等,建立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實現教學相長。測試和網絡課件建立起來后,要對其進行試用和調試,進而,在試運行階段考察其是否穩定,人機交互是否良好,相關網站數據鏈接是否暢通、快速等,這是衡量一個課程網站技術水平的重要指標。本課程網站,經過兩年的運行,表明技術參數穩定,人機交互良好,各方面指標正常,能保證師生的學習和交流使用。

未來教育模式要求將現代信息技術更好地應用于教學中,使計算機的教學與其他學科的教學充分有效地整合,教師應掌握把計算機應用到課程中去的教學設計,即信息化教學設計[3]。中藥商品學網絡課件的設計制作既是筆者進行信息化教學設計的初步實踐,也是深化信息化教學理念,實現以學生為中心,啟迪學生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和網絡資源去主動發現、探索、研究、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新型教學模式的一次有益嘗試。

本文作者:王柳萍銀勝高凌澤農辛寧工作單位:廣西中醫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