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人文關懷教育管理研究

時間:2022-05-10 09:47:23

導語:高校人文關懷教育管理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校人文關懷教育管理研究

一、高校教育管理中“人文關懷”概念的解讀

“人文關懷”,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對人的全面發展的科學論述,它與人的理想,生活和命運的意義密切相關,代表著先進的文化和價值觀。它的基本含義是:以人為關心的主體和中心,充分尊重人、關心人、愛護人,盡可能維護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滿足人們的個性化需求,尊重人的理性思考,關懷人的精神生活,激發人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積極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在高校教學管理中,“人文關懷”的實施是在教學管理過程中以教師和學生為中心,給予教師和學生以人性化的關懷,并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和發展平臺。通過各種激勵機制,充分調動教師和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最大限度地發揮師生的內在潛能,激發教師和學生自覺,自愿為實現的目標而努力,促進他們個性的發展,提高綜合素質、創新能力。

二、高校教育管理中人文關懷的現狀

1.教育管理的人文觀念缺失

高校教育管理片面強調社會屬性,忽視了自身的特點、模式和相對獨立性,片面強調統一管理為重點的教育;忽視了學生自身的特殊性發展、教育管理者和教師的主動性;忽視教育的社會經濟和政治的適應性,強調寬松的管理;忽視了特殊階段的年輕人和不成熟的生理和心理發展。這些現象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我國高等教育的快速發展。

2.高校管理過程中的諸多制度尚不完善

高校要人性化的關懷真正落實的精神和理念是好的,要想將這種制度落到實處,就有必要制定,并有相應的、完善的制度,加以保護,如獎懲制度、權益保障制度等。令人遺憾的是,很多高校的教育管理工作存在制度不健全,不完善的現象。最典型的就是不公平的獎勵制度,不系統的考核管理體系,不合理的職稱晉升制度。這些不利因素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人文關懷在教育實踐中的工作的實施。

3.高校教育管理實際操作中的民主參與程度不高

教師是一個特殊的群體,具有較高的文化素質,其民主化程度越高,就越能促進學校教育管理的健康發展。這里談論民主化,主要是指要擴大教師在管理教育和研究工作的民主參與程度。教師有更多的知情權、選擇權、監督權,有辦法、有機會、有渠道反映個人的合理要求。然而,事實上是許多高校在管理過程中的行政化現象較為嚴重。具體體現在很多高校在工作制度,發展規劃的制定過程中,無視專業人士的需求和發展,很少或根本沒有征求廣大教師的意見,教師的意愿不能得到滿足。

4.高校教育管理操作中對人才培養的重視程度不夠

教師人才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著高校的進一步發展。當下,一些大學誰不重視人才的培養和使用,輕視知識結構和業務素質的培訓,使其很少有機會學習和提高,從而導致其職業素質和管理能力得不到改善。

三、高校教育管理人文性缺失的原因

1.場經濟負面效應作用

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什么樣的社會經濟基礎設施,就建立什么樣的上層建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傳統的計劃經濟和資本主義市場經濟有著本質的區別,是一種新的經濟制度,這無疑會帶來一場深刻的社會變革。這一重大變革,會對社會各方面產生顯著影響,從而使整個社會,包括高等教育管理發生改變。市場經濟有其自身的弱點和消極方面,體現在高等教育管理中,表現為高等教育呈現功利化、工具化的傾向。

2.現行教育管理機制存在缺陷

一是存在缺陷的教育管理機構。教育管理組織是教育管理機制的載體。如果教育管理機構不健全或不合理,勢必會影響該組織結構的效率。我國教育行政機構設置重疊,執行機構臃腫,缺乏監督、反饋機制的作用,嚴重影響了教育管理機構發揮效率和效益。二是教育管理體系標準存在缺陷。教育本身具有滯后的特點,制度規范又具有抽象性的特征。相比于制度本身作為一個系統存在,這些先天性的缺陷為提高教育管理水平設置了障礙。第三個存在缺陷的教育行政機制與高校教務管理機制。教育行政與教務管理機制都存在著行政高水平,民主低水平;系統的發育還不完善、不全面,不能調動廣大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力。(本文來自于《管理世界》雜志。《管理世界》雜志簡介詳見.)

四、人文關懷視域下高校教育管理的有效對策

1.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

受我國傳統的計劃經濟體制的影響,政治和官方文化集中,教育管理理念存在偏差。改變教學思想和理念是教學管理制度的先導,是教學管理制度煥發青春力量的動力。首先,我們必須尊重學生的主動性和主體地位。傳統的教育理念強調教育的工具作用,片面強調教育的社會化屬性,忽略了個人的積極性和個性發展的價值。其次,對院系部門放權。具體的教育活動是由各個院系組織實施的,尊重學生的個性實現,滿足其個性化學習需求,需要所在院系有一定的自主權。最后,加強高等教育管理體制的服務功能。教育管理體制本身是為教師和學生服務,要以他們發展的需要為依據,要想他們之所想,真正讓需要者受益。

2.提高高校管理的行政效能和執行力

人文關懷,要想真正落到實處,除了制定實用的人性化制度外,也把它放到實際工作中去,健全的制度也必須通過有效的執行才能發揮其作用。目前,高校管理中存在執行力較弱,制度落不到實處的問題,實施過程中缺乏人文關懷精神的實際問題。因此,大學管理者在實際管理過程中,要首先使制度本身必須符合科學、合理、人性化的關懷精神。學校領導必須高度重視制度的執行情況,并完善相關行政人員的專業素質,制定合理有效的實施程序和監督機制。教師有表達合理訴求的部門,高校實施的管理體系應該是公開、公平、透明和公開。

3.高校教育管理過程中要加強對教師的人文民主管理

教師是高校發展的核心和重點大學,不僅對高校學科建設發展產生重要的影響,在校園文化的建設的發展上也占據著主導地位。因此,高校必須在實際教學工作中建立以教師為中心的管理政策,積極引導教師參與學校的管理工作,利用各種行之有效的措施,調動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想方設法地為教師的專業發展和知識提升創造良好,寬松的環境,使之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總之,高校在開展各項管教育理工作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運用人文關懷精神指導全面提高人才,挖掘人才的知識潛能和效率,切實為人文視域下的高校教育管理的提高做出有效的努力。

4.與學生進行有效溝通

在傳統的教學觀念中,“師道尊嚴”一直是我們奉行的規范和標準。但在新形勢下,按照人文關懷、以人為本的理念,提倡師生關系平等。學生對老師應該亦師亦友,老師是師長,也是學生的知心朋友和精神導師。全面、深入了解所有學生,包括內心世界、成長過程、家庭背景、社會關系、道德品行以及愛好志向等,建立與學生良好的溝通是促進這一形象的最佳方式。

作者:張瀟孫晉工作單位:河北聯合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