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法規在高校教育的運用

時間:2022-05-23 08:13:43

導語:高等教育法規在高校教育的運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等教育法規在高校教育的運用

摘要:從國內外高等教育發展歷程來看,依法治教是高等教育發展的必由之路。目前,我國高等教育發展越來越普及,高等教育的發展類型也不斷趨于多樣化,高等教育的培養模式也逐漸側重于綜合性和社會服務性。為了保持我國高等教育良好的發展態勢,法律保障不可或缺。高校作為我國高等教育的主體,必須嚴格按照相關的法律法規,沿著正確的路線方向,努力發展自身的辦學特色,以確保高等教育工作的順利開展。本文從我國高等教育法規的立法進程展開,分析了我國高等教育法規建設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探討了完善和實施高等教育法規的重要性,并以此為基礎,結合我國高等教育法規的實施情況,簡要闡明了高校教師在教育工作中的具體踐行。

關鍵詞:高等教育法規;高校教育工作

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科技發展作為第一生產力的地位越來越得以凸顯。科學技術的發展,國民整體知識水平的提高,需要高等教育的支持,高等院校作為國家戰略發展中人才培養的具體場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教師作為高校履行教育職責的直接實行者,其責任不可說不重,地位不可說不重要。因此,作為一名高校教師,不但要精通專業知識技能,還應當嚴守法規,對國家政策里相關的法律條款有著較為深刻的理解,從而更好地服務于高等教育事業,培養全方位的高素質人才。

1高等教育法規建設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客觀地講,建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之后,我國已初步建立了一套相對完整的教育體系,國家的教育管理活動也逐漸納入法制的范疇。隨著1995年《中華人共和國教育法》的出臺,教育立法的步伐逐步加快。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長期以來我國的高等教育法規建設依然存在著許多問題,尚未真正形成一個理論徹底、形式統一的有機整體,這也成為了制約我國高等教育法律法規建設的瓶頸。目前我國教育法規建設中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1)法規體系不夠完善。目前我國依托教育基本法已經制定了十幾項相關的法律,國家與各地制定了數百項教育行政規章與地方性教育法規。應該說我國的教育法規體系已基本建立,相關法規的基本框架已初見輪廓,但是我們看到在這些已經出臺的法律法規中還是存在著諸多問題。比方說在規章制度的建立上缺乏統籌規劃,相關制度的審查機制還有待加強,并且部分地方性法規制度的起草水平較低,各高校出臺的相關法規存在與國家的法律法規相悖的問題,甚至對于同一事項的描述,各地行政部門的解釋不一致,沒有統一的法律規范,這些都暴露出我國教育法規體系的不完善。后期我們還需要認真研究并完善我國的教育法規體系,這對于提高我國的教育立法水平以及高等教育法規的順利實施都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2)法治觀念相對薄弱。法律是社會生活的調節器,反映在教育工作中,教育行政執法是教育行政機關依據相關的法律法規對教育活動進行的管理與監督。在我國教育法制初步建立的起步階段,一些人和單位對于高等教育的依法實施顯然是理解不夠的。憑借著以往辦學的經驗主義,忽視教育法規,認為不依靠法治建設高等教育事業多年來依然能夠做到較快的發展,甚至是忽視教育立法,將已經出臺的相關教育法規當作一紙空文,在實踐中時常會出現不切實際的發展規劃、甚至出現用行政手段干預教育這種“開倒車”的現象,這其實都暴露出我國教育法規建設過程中法治觀念的相對薄弱,這種思想方面的誤區如果不及時得到扭轉,將大大制約我國的高等教育發展步伐,這其中存在的問題不得不引起大家的重視。(3)法規貫徹不夠徹底。高等教育法規的貫徹實施主要體現在依法治教。依法治教的內容主要包括教育立法、教育普法、教育執法、教育司法、教育守法、法制監督跟法律救濟等方面。依法治教作為高等教育法規實施的重要手段尚未成為高等教育行政部門、相關政府職能部門以及各高校的自覺行為。在高等教育法律法規的實施過程中,時常暴露出對于高等教育法規的理解不夠,不重視依法辦事,甚至憑借個人的主觀理解隨意解讀相關的高等教育法律法規,這些不良行為的出現,不僅損害了高等教育法規的權威性,也極大地妨礙了高等教育的法制化進程。

2完善和實施高等教育法規的重要性

雖然我國已經在改革開放之后的三十多年歷程里建立了相對完整的高等教育法規體系,但是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應該清醒地認識到我國的高等教育法規建設中存在的諸多問題,完善我國高等教育法規建設已迫在眉睫。(1)完善和實施高等和教育法規是各級行政工作水平提高的重要表現。眾所周知,高等教育模式的大幅調整,優化了學科結構,擴大了學校運行規模,提高了學校的辦學水平,這也對大學行政工作提出了全新的要求。特別是隨著新世紀帶來的社會變革,高等院校的辦學水平作為衡量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體現,在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中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新時期下高等教育法律法規的順利實施也代表了各級管理機構的行政工作水平。高等教育法規的完善和實施,不僅體現著各級行政部門的制度化、規范化工作,也是實現高校乃至我國高等教育事業跨越式發展的重要前提。高等院校的所有行政管理工作都需要服務于高等教育模式的調整,高等教育模式調整的完善和順利實施,不僅反映了高校行政工作的制度化和規范化,而且同時也是高校行政能力提升的體現。(2)完善和實施高等教育法規是國家法律在高校統一實施的法律保障。近年來,我國的高等教育法規建設步伐逐步加快,以教育基本法為框架頒布了一系列國家法律法規及地方行政法規。此外,對于現行的相關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也開展了一系列有條不紊的清理工作,可以說高等教育法律法規建設順應與國家的法律、法規和行政規章已經是大勢所趨。我國正自上而下完善和實施高等教育法規,以及對于現行法規及地方性政策的修訂也都是以國家法律制度的基礎為前提的。高等教育法規的頒布實施必須與國家法律制度相協調,這是國家法律在高校統一實施的法律保障。(3)完善和實施高等教育法規是保障學生與從業人員權益的必然要求。在以往教育法規的建設、頒布與實施過程中,往往更多地強調行政職能,對于位于權利主體的學生跟廣大的教育從業人員的權益卻是有所忽視的,同時對于教育職能部門的自身權力也約束不夠。而依法治教的理念中很重要的一條原則就是權利與義務相匹配,因此,推進高等教育法規的順利實施,必須建立完善的保障體制,重視和強化學生和廣大從業人員的根本權益。高校作為教育改革前沿陣地,加快完善教育法規建設,提升依法治教理念,建立健全法治精神鮮明的規章制度體系,這對于加強我國高等教育法規建設已勢在必行。

3高校教師在教育工作中的踐行

高校教師作為高校教育的主體,直接關系到高等教育的成敗。因此,建設一支素質過硬的高校教師隊伍,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高校教師在教育工作中的踐行應努力做到以下幾點:(1)優良的師德師風。作為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師,優良的師德師風是一切工作的前提。具備良好的師德師風首先要具備過硬的政治素質,遵守高等教育的相關法律法規,以德為先,履行教師義務,遵守職業道德;其次要具備相應的業務水平和職業能力,達到教育教學的基本要求,能按照國家的方針政策與高校的相關制度良好地開展各項教學工作;第三要努力的提高教師自身修養,不斷完善個人修為,做到言傳身教、身體力行,以高尚的品德感化學生,以深厚的學養教育學生,以獨特的人格吸引學生。(2)上乘的業務水平。作為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師,上乘的業務水平是立身之本。高校教師的業務水平,體現在教師教育教學過程中,除了正確地傳授知識,同時也影響著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教學效果。作為立志獻身教育職業的高校教師群體,要努力提升自身的專業水平,在加強自身知識儲備的基礎上,還必須隨時對自己的教學方法、教學技能進行調整,在實踐中學習和反思,勤于思考認真總結,用終身學習的態度及時更新自己的知識儲備。與此同時,還應該努力加強對于教育學、心理學等基本教育理論的學習,善于反思和借鑒他人的教學方法,做研究型教師,關注學術前沿與教育改革的相關問題。(3)高尚的道德情操。作為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師,高尚的道德情操是基本要求。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首先是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教師從事的是締造人類靈魂的神圣職業,肩負著“傳道、授業、解惑”的重任,肩負著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提高民族素質的使命,因此高校教師要以身立教,以模范的品行來教育和影響學生;其次要做到嚴于修身嚴于律己,為人師表率先垂范,努力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用豁達的胸襟和積極的人生態度去感化學生;第三要有高度的社會責任感,教師崗位的特殊性和重要性,使得我們無論何時何地都只能以奉獻而不是索取的品德去擁有人生、贏得尊重,只有擁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才能以自身的人格去感染學生,在高度的社會責任感驅使下,將培養學生作為自己的天職。

4結語

高校是我國教育改革的前沿陣地,只有切實加強高等教育法規建設,才能更好地踐行高校教師的義務。只有依法治教,用法律法規來規范日常的教育教學活動,才能夠更好地促進高等教育的發展。

作者:李楊 陳婷 單位:湖北國土資源職業學院

參考文獻

[1]霍文達.略述我國高等教育法規建設的發展歷史.交通高教研究,1996(4).

[2]劉喜才.高教立法必須適應高等教育發展規律.江蘇高教,1993(2).

[3]譚莉莉.略論我國高等教育法規建設問題.群文天地,2012(5).

[4]劉當遠.我國高等教育法制建設中存在的問題.交通高教研究,2001(1).

[5]趙楠,常春.淺論高等教育法規與合格的高校教師.科教導刊(上旬刊),2015(8).

[6]蓋曉晶.發展高等教育必須加強高校教師師德建設.吉林省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2(4).

[7]卜照娟,吳淑葉.高校教師職業道德在高等教育勞動中的地位.臨沂醫專學報,2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