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介在高校教育的應用研究
時間:2022-01-31 10:09:50
導語:新媒介在高校教育的應用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高校教育領域中新媒介應用的優勢
1.操作便捷。由于學生對新興媒介的好奇心,很容易對其產生濃厚的興趣。而且微博、微信、Facebook、QQ等社交通信工具易操作,上手快。此外,這些新媒介中儲存了用戶信息資源,所以可利用開發數據分享和傳播服務功能,將同一賬號共享幾個平臺使用。2.高效即時。新媒介支持在智能手機等各類移動終端上使用,就信息傳輸而言,只要在平臺上發送相應的信息資訊,對方會在第一時間收到信息,過程高效即時,更加隨身化,從而使得移動學習成為現實。3.內容豐富。這些新媒介都會提供一些公共服務,比如朋友圈、個人空間等,能夠使使用者一些自己喜歡的圖片文字或視頻供好友欣賞,而好友也可在相應位置自己的看法作為回應。這種互動完全可應用在教學工作中,改變傳統的面對面教學模式[2],組織學習小組討論群或者微信公眾平臺,平時推送一些專業領域的相關信息供學生學習參考。
二、高校教育領域中新媒介應用的效果
1.師生間的信息溝通平臺。高校教育不同于高中教育,其教學方式和教學時間更加靈活自由,所以教師和學生之間的溝通就有了一定的局限性。例如,經常出現一學期結束后師生彼此之間還不了解對方姓名的現象,而造成這種局面的主要原因就是相互之間見面次數太少且交流時間又很短暫,但是長此以往,必然會嚴重影響高校教學效果及教學目標的實現。新媒介的出現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這一問題,教師可以通過微信和微博等平臺將學生添加成好友,隨時給學生發送教學計劃及相關課程要求,讓學生盡快了解自己的學習目標及任務;學生也能夠將自己學習生活中存在的疑慮困惑第一時間反饋給老師,通過這種一對一的交流或群交流方式來增加師生間的互動機會,不僅提高學生學習的趣味性,而且加深了對所學課程重難點知識的掌握,也增進了師生間的感情。2.教學方式的轉變。一張嘴、一支筆、一本書、一塊板的“四個一”傳統教學方式已經逐漸落后,無法跟上現代化新媒體教學的前進步伐,而且傳統教學方式對于新時代背景的大學生來說已經不具有任何吸引力和感染力,所以如何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是當下各高校教育所面臨的問題之一[3]。3.圖書管理的新模式。學校圖書館可以建立一個微信訂閱號,平時在上面一些相關資訊,比如近期的活動安排、好書推薦或知識講座等信息供學校教職工及學生訂閱查看,同時也可以根據已有的導航設置選擇需要的服務類型,包括文獻檢索傳遞、資訊互動、圖書推薦、公告查詢等服務,直接通過客戶端進行內容瀏覽。圖書管理人員可通過公眾平臺把最新的圖書資訊傳遞給學生并與他們互動溝通,獲取最新借閱信息,使圖書館的管理模式更加高效化、便捷化[4]。4.良好品牌形象的樹立。一個高校的發展離不開其知名度,學??衫眯旅浇榈母鞣N公眾平臺推送本校的最近資訊信息,包括學校概況、院系設置及特色專業、招生簡章、報到流程等,廣泛宣傳學校開展的各項活動及學術交流會議等情況,讓學生和家長能夠及時準確地了解學校動態,增加社會關注度,既節約了宣傳成本,又實現了學校的品牌傳播,同時也提升了學校的知名度。
三、高校教育領域中新媒介應用的缺陷
1.價值觀易受影響。大學生心態非常開放,易接受新事物,但在區分善惡真假方面還有所欠缺,容易聽風就是雨,被虛假信息所蒙蔽。當出現一些動機不純的人通過微博、QQ、微信、facebook、twitter等媒體平臺傳播暴力、色情和其他不良圖片或視頻時,由于大學生普遍存在的好奇心致使他們去瀏覽這些不良信息,其意識形態若長期處于這種不健康的氛圍之中勢必會逐漸被腐蝕和弱化,最終加重高校思想教育的負擔。與此同時,許多大學生也會利用各媒體平臺匿名和開放性的特點,而在網絡上隨意散發傳播一些負面信息,以此來宣泄自己內心對現實生活的不滿情緒,并參與到評論中進一步表達憤怒,這一現象也極容易影響到大學生的三觀。2.處理突發事件難度提高。因新媒介平臺所具有的匿名和開放性,若無法及時制止不良情緒化言論的散播,就會引起大學生輿論、思想的混亂,而這類平臺上的信息傳播速度快、范圍廣,要逐一辨別這些信息是不現實的,從而增加了高校監控這些平臺的難度,使得校園不穩定性因素大大提高。3.國外消極思想入侵?,F在很多高校的學生沒有信仰,當出現思想困惑的時候不能及時解決,在缺乏有效解決途徑的情況下,就會沉迷于網絡世界中被各種思想所左右。若不及時采取應對措施,則處于該階段的大學生很容易被一些消極思想所影響,長此以往就會開始質疑自身所處社會的主流價值。
四、高校教育管理中新媒介應用的對策
基于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新媒介應用所要解決的問題和面臨的挑戰,以微博平臺為例,探索高?,F階段應積極采取哪些有效措施才能充分發揮其正能量的作用。1.充分發揮新媒介在管理工作中的作用。①加強對微博的管控力度。加強法制責任教育和信息關注度,提高學生自律意識,對于不健康、消極的信息及時屏蔽處理,同時權威信息,鼓勵學生轉發和討論積極向上的內容,將微博言論引入正軌,創建一個健康的網絡環境。②準確定位新媒介功能。通過科學合理的規劃、定位,合理分配傳統管理模式與微博方式間的投入比例,切實做好高校教育管理工作,將傳統教育管理的不足之處由新興媒介來更好地進行彌補。③注重微博質量的提高。大眾可通過搜索高校微博直接看到其所持觀點與所處立場,因而一所高校微博的內容與其形象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可見微博質量的保證不容忽略,這就要求高校從經費、人員兩方面對微博管理提供強有力的支持,并通過對微博內容形式的審核達到控制微博質量的根本目的。除此以外,微博信息時間的選擇宜配合學生的作息時間,且不能影響其學習時間,信息適時除了要提升高校的關注度,還應及時調整和刪除過期信息,保證資訊的更新速度。2.將新媒介融入校園文化建設。①建立特色微博。站在大學生的角度,以生動、詼諧的語言建立與學生生活相關的特色微博,并搭配優美的文字和圖片提高微博的視覺效果及深度,為校園文化奠定堅實的基礎。②搭建微博交流平臺。應注重微博交流平臺的搭建,關注學生的發言或跟帖內容,并積極參與到與他們的互動交流中去,以便能夠準確把握學生思想動態,對一些突發事件可采取及時有效的處理措施。③注重正能量的引導。關注那些在微博中具有較大號召力的學生,平時加強與他們的溝通交流,利用“名人效應”,鼓勵其多積極健康的信息,協助高校一起做好輿論引導工作,維持整個網絡平臺大局的穩定性。
五、總結
綜上所述,各種網絡信息技術的進步不僅提高了人們的生活水平和質量,同時也在悄無聲息地影響著人們的生活方式,如今新媒介進入高校教育領域是今后發展的必然趨勢。以此,充分利用微信公眾平臺、微博等新媒介開展高校學生的教育教學工作是改變傳統教學模式、打破師生間的溝通障礙最有效的途徑,并且,通過新媒介的引入,高校在社會群體中也會建立一個較好的品牌形象,并培育出具有健康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并符合現代化建設的優秀人才。
參考文獻:
[1]陳抒憶.網絡技術對高校教育管理的影響及對策[J].山東農業工程學院學報,2014,(2).
[2]連紅.移動學習中教學設計模式的研究[J].現代遠程教育研究,2008,(1):65-67.
[3]薛天祥.高等教育管理學.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4]韓晶.微信公眾平臺在高校圖書館中的應用淺析[J].2015,(01):43-45,40.
作者:武昭融 單位:同濟大學浙江學院
- 上一篇:“創新教育”下高校教育管理思考
- 下一篇:高職青年教師教學與科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