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育管理模式探析

時間:2022-03-21 04:27:44

導語:高校教育管理模式探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校教育管理模式探析

一、簡述“慕課教育”的發展過程及特點

(一)發展過程。慕課的初級形態實際上距今已經有一段距離,其最早是在1962年左右,由DouglasEngelbart博士的研究計劃中被率先提出。該研究計劃的首要內容并非針對擴散教育理論,而是專對在“個人計算機”和“共享網絡”的聯系上。而后在2007年由DavidWiley率先開展互聯網開放教育,同時邀請全球各個教育研究人員加入這種新教育形式的研究中。又過一年,位于加拿大的GeorgeSiemens學者也加入網絡教學中。有了兩門具備實際價值的科目作為鋪墊,基于互聯網條件下的新教學模式正式被投入教育形式創新浪潮中,目前正不斷被全球各地的各個高等學府改革應用。直至2011年,“慕課教育”的實際模式終于成型。同時網絡教育在線平臺的媒介迅速被美國學生吸收,獲得了極為成功的教學效果。同年便有多家投資方對網絡平臺予以技術和資金上的長期支持,平臺內所包含的課程內容也不斷推陳出新,達到了百種之多。2012年,慕課教育形式正式被紐約時報刊登,標題定為“慕課元年”。迄今為止,慕課教育平臺仍然在不斷更新,而慕課教育模式所包含的開放、自由的理論思想,也仍舊在被全球各大高校所采用。(二)課程特點。“慕課教育”只是基于中國直譯藝術的一個名稱體現,而將直譯參考的英文分解便可得出“慕課教育”的課程特點。“MOOC”中“M”代表規模結構,前面的“O”代表開放教育,后面的“O”代表網絡在線,而最后的“C”則代表課程分類及內容。故從其名稱定義上看可簡單分析慕課特點。1.規模無限制慕課基于網絡,其教學內容和課程節奏基本都以教師為主體,慕課所在的服務器也擁有綜合維修特性。只要觀看者周邊具備固定的顯示設備和穩定的網絡便能隨時收看,故在20萬人次下,慕課教育基本不存在其他規模上的限制性。2.開放教育慕課平臺不存在校內網或地區之間的限制,網頁注冊也不存在技術或學術能度上的門檻。只要網絡暢通,即可隨時觀看。3.課程周邊技能豐富在慕課教育平臺中,除了基礎的課程觀看板塊外,課程周邊還擁有在線討論、教室工具、無限分享等延伸內容。充分滿足了常規課堂中學生對于當堂課程內容的交流需求,同時學生也能夠以自己的喜好為主,提前訂閱教師或個別文化板塊的課程。4.討論多過講授教育慕課雖然基于虛擬平臺,但對于教育的完整性也十分看重。課程開始前教育方會下發一些基礎資料以供學生參考所用,課程中期會要求學生進行定向討論以鞏固課堂所學內容。同時學生的參與內容基本可構成完善的學習結構,如此便能夠將“慕課教育”原本的教學優先轉變為學生主動。(三)差異探論。1.學生方面以中國傳統教育為例,中國的課堂中通常以教師教授為主導內容,學生作為輔助板塊。從課堂利用度和學生接受程度來看存在一定的弱項因素。而慕課采用學生完全主動的形式,學生可通過興趣使然選擇不同的文化學習和交流板塊,如此便能有效規避學生在不同環境下的阻礙情緒,將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發揮到最優,進而也能有效提升學習效果。2.學習方面教育界認為,傳統教育的優勢在于學生可在課程進行時與教育者進行直接交流。而針對該點,慕課平臺也能通過在線教師的點選,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在線和一對一交流形式。同時對一些在學術權威上有要求的學生群體,平臺也提供協調性的專家定期網上研討會。3.過程監控方面在許多校方安排的在線課程中,學生都會對學習形式存在一定的僥幸心理,即認為慕課沒有教師直接監控。但實際上,慕課平臺采用了與當代技術相符的監控系統,學生課程學習過程中教師能夠隨時隨地對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查驗,例如課程完成進度、課堂作業完成進度、課堂討論內容等,真正完成與學生實際學習進度的交流接軌。4.教學工具方面在傳統教學中因課堂時間和教法的限制,教師很難在規定時間內使用較多的趣味性教學工具。而在慕課課程內,教師擁有極多的編排時間,同時減少了課堂交流和反應的時間,教師也就擁有更多的趣味教育時間。即利用多媒體資源和引用資源等,在增加課堂輔助用具的同時間接提升教育效果。

二、當前國內高校教育管理模式中的落后點

(一)觀念層面中的落差點。時代變更帶動了當代學生的核心思想,而教育行業雖然在原則理論上十分穩定,但考慮到培養學生全面能力和健全人格的主要目標,教育者和教育管理者都應該在時代變動的號召下隨時轉變管理思路,如此才能在變動環境下將管理效果調至最優。但就目前國內高校教育管理者的綜合思路而言,管理者明顯仍將管理重點放置在校內教育資源的編排上,不愿意接受基于互聯網思想的新文化教育形式。教育管理者能力范圍內的校內資源包含教師、教室等固定內容,而一旦管理者過于專對校內資源就會令校內教學資源的壓力加大,從表面上看是為學生設立了完整且有程度性的教學內容,但教師如果課程過多就必然會影響其教學效果。令課程編排反而得不償失。(二)體制內容中的落差點。應現代教育改革的關鍵點,高校內部的教育模式基本已經脫離了應試教育的關聯影響。但國內高校管理體制的編排常存在過于參考國外制度的問題。國外教育體制的確擁有其可取之處,但若要將其應用在現代中國的宏觀教育體系中,還需要各個高校的管理人員對制度本身和國內高校所適應的基本規則進行協調。現如今許多知名高校已經在制度磨合的過程中找到了體制改革的突破點,但卻在體制實施的過程中出現了協調和貫徹方面的問題。例如資源管理分配和監管實施的權責未明確、教學虛擬環境和實體之間的協調始終未能提上日程等。(三)團隊人員綜合素質中的落差點。管理團隊的核心動點在于人,換句話說,管理者的思想觀念和行為特性是決定管理成果的重要指標。而目前高校教育管理者卻普遍沒有接受現代化思想的充分教育,這是由于高校內部的慣性監管系統所致。多數高校教育管理者的工作重點都圍繞在學生身上,基本沒有時間去參與進修,使得管理者的思想長期停留在過去。同時校方在監管管理者工作時也幾乎只考察考勤、學生成績、掛科率等常規項目,使得管理者在調節壓力下根本無法顧及教學模式的現代化改革。

三、改革思路探論

(一)將觀念改革作為切入點。教育管理者首先要意識到慕課形式對現代教育的啟發性特征,盡早將傳統教育中的環境固定、形式固定等固化思想破除。其次要注重收集教學主體的真實意見。在高校結構中,教學主體指的是教師和學生。教育管理者應真正將意見收集做到實處,采用問卷調查、課堂收集、例會搜集等形式,務必要將每一位師生對課程改革、高校教育結構建設的真實見解和看法上報至管理層作為參考。同時要盡可能與國內具有慕課特征的網絡教育平臺關聯,通過采集不同專業學生對網課的學習需求,來調節網課課程內容的選定。在落實網課的確定任務時,管理方可與校方進行協商探討,爭取將慕課教學模式融入到高效教育學分制度中。而在落實階段管理方也可與師生階層進行協同商議,互相監督。一旦管理方沒能在規定時間階段內落實網課時間和人員限定編排,或課程進程中出現非學生操作的失誤時,學生有權向校方舉報管理階層的責任問題。一旦管理者存在對慕課教育方面的負面觀念并于公共環境宣講時,學生也有權利上報校方對直接責任人進行重修和崗位再教育處理。(二)加強管理體制的協調。慕課教育從實體上降低了校內資源的利用度,教師課程和教室的使用會逐漸降低排率,這便意味著管理方需要順勢對體制內部進行協調更改。在體制改革期間,管理方要明確所在高校的專業特征和學生思維特征,要盡可能將慕課教育這種新思路的教學資源充分利用。首先,要明確網課的協調設定是建立在全校基礎還是專業分支上,再經由學生進行自主選擇。爭取在最少購買的前提下,將區域內可學習的學生量數及學習效果提升至最優;其次,管理方要協調好課堂課程和網課的交接準備,盡量要協調教師提升對課堂課程的趣味性,將學生在學習方面的心理落差降到最低。(三)充分落實管理團隊的綜合素質,固定權責配置。校方要及時更新管理團隊的階段目標和行進思路,不但要沿著國家給定的教育方向和方針政策行進,也要在現代化教育更新的綜合環境下及時增強自身能力素質。對此校方應及時與外界教育群體進行聯絡,定期安排教育管理團隊參加教研例會等學術性場合。同時面向校內慕課教育的層面,校方也要盡可能與管理團隊協商,盡快編訂相應管理條例并落實監管責任制度。爭取利用對管理模式的加強,貫徹慕課教育所倡導的自由開放教育理念。

參考文獻:

[1]許小桐.基于慕課視角的我國大學教學改革研究[D].大連:大連大學,2015.

[2]紀常鯤,紀常虹,鄧云清.國外慕課發展對我國高等教育的影響與對策研究[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7,(01)

[3]王登翰.論慕課對我國高等教育影響研究[D].成都:西南財經大學,2016.

[4]孫成.基于慕課的省高校馬克思主義課程教學改革實證研究與思考[J].赤子(上中旬),2016,(23).

[5]丁明濤,滕佳昆,顏竟.基于慕課背景下的高校“災害地質學”課程教學改革研究[J].中國地質教育,2016,(01).

作者:林國振 單位:福建信息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