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教師在教學改革中的定位
時間:2022-10-11 03:02:57
導語:高職教師在教學改革中的定位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改變看問題的角度,正視學校生源和學生
學習現狀,從需要出發,明確教學改革的必要性高職生難教的問題是高職教師們已經形成的共識。較少有人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個問題。第一,從就業的角度來說,我們的生源絕大多數來自弱勢群體,貧困生占據大多數。讓這些學生能就好業,就是他們全家脫貧的希望。因此,高職教師有責無旁貸的歷史使命:讓這些孩子學好、好就業、就好業,也可以說高職教師是創造希望的職業,功德無量。第二,從學生的成長來說,我們學生的高考成績較低,他們需要更多的鼓勵和幫助,才能成長,繼而成才。實現好的就業,他們就需要有新的變化。新變化來自哪里?來自教師對這種情況的正視,同時,來自他們對這些問題的解決。也就是說,作為教師,我們必須適應學生的這種現實狀況。第三,從社會發展來說,教學改革是為了適應新工業革命對崗位能力變化的需要。新工業革命的開始,低技能的工作崗位將會消失,對高技能高素質人才的需求會越來越大,對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力也就要求越來越高。因此,作為高職教師必須明確身處改革洪流,迎難而上是唯一的選擇,這是責任所在,也是使命所在。困難固然很多,但這也是機遇與挑戰。抓住機遇,教師的價值便可以通過學生的價值體現出來。
二更新職業教育課程模式,明確課程改革的邏輯順序
教學改革中,與教師息息相關的是課程的改革,在高職院校這個問題顯得尤其重要,因為傳統的教法已無法撼動學生既有的思維習慣和被動學習的狀況。高職教師十分必要也必須更新理念和知識,要掌握新型的職業教育課程模式。項目課程便是正在高職院校廣泛使用的一種課程模式。項目課程是一種以項目為參照點貫穿整個課程內容,讓學生在以項目為載體所涉及的綜合化情境中學習,完成完整的工作過程,并獲得相關知識和技能的課程。它以學生崗位能力培養為目的,以典型崗位工作過程為項目,承載知識,形成能力;將知識作為完成項目的支撐條件合理組合,以項目教學法為主要教學方法的課程。項目課程教學效果明顯,深受高職學生歡迎。作為項目課程改革的實踐者,教師還必須明確改革的邏輯順序。目前很多學校改革的第一步就是要求教師改革課程,教師不知道怎么改就盲目改,出現改了不行又三番五次重改等現象,必然造成改革的積極性受挫,改革工作舉步維艱的后果。正確的項目課程改革的邏輯順序應該是先改課程體系,再改一門具體課程。無論是課程體系改革,還是具體課程改革,都必須遵循學生是出發點,課程是橋梁,學生是結束點的原則。
三找準定位,確認教師在改革中的位置
1.在人才培養方案制定中,教師不是局外人
要進行課程體系改革,首先要制定人才培養方案,明確所在專業要培養何種人才,這個專業的學生應具備哪些職業崗位能力,所開設的課程能讓學生掌握怎樣的職業能力等內容。許多領導和教師都認為這是系部的事情,是邀請來的行業、企業、課程設計的專家來完成的,卻忘記了設計出來的課程是需要具體的人來實施的。如果實施者不能很好地理解設計的意義,那么設計的完成就會出現漏洞,難以達到想要的效果。因此,教師不能成為局外人。為了學生的發展,教師必須自始至終地參加目標的制定,并積極發揮作用。
2.在項目課程開發中,教師是主力
每個教師都是所承擔項目課程模式的開發者。項目課程的開發對教師的要求很高,因此,每個成功的課程開發都是教師實力、素質綜合提升的大好機會。教師要抓住時機、研究創新、提高能力。關于一門項目課程的開發一般要經歷八個階段,教師要爛熟于心。以寧波職業技術學院的課程開發為例。(1)確立本課程能力培養的目標,進行崗位能力分析,進而確定課程能力目標。(2)合理設計第一課,向學生說明崗位能力要掌握的內容,崗位能力在將來的具體應用,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動力。(3)選擇合適的基于工作過程的項目載體。(4)依照總體能力目標劃分單元能力目標。(5)依照總體能力目標及單元能力目標需要取舍知識點。注意,要舍棄非必要的知識點,并將其融入單元訓練目標。(6)依據單元能力目標進行單元設計。注意要有課內設計,課內設計要確定所需知識點——確定訓練任務——單元教學活動設計—設計課后實訓項目(第二課堂)。(7)核查課程知識的系統性,補充除項目之外的知識,確保學生學習的系統性與完整性。(8)設計最后一課,讓“能力目標”與“工作崗位”對號入座,回顧與展示結合。
3.在課程學習中,學生是主體,教師是導演
高職教師要想上好課,必須樹立“學生人人是人才,學生是學院的名片”的學生主體觀。項目課程模式中要特別強調以學生為主體的,考慮高職學生特點的教學活動設計。目前很多高職院校的課堂現狀是教師唱“獨角戲”,這樣的課堂遠遠比不上學生動手動腦的效果好。有的教師認為既然學生是主體,那么教師就可以做休閑人。但基于高職生的特點,高職教師不能休閑,他們的位置應該是導演。對即將進行的整個活動大到不但要有整體設計,還要有單元設計,小到提什么問題,何時提問都要精心設計。如果教師都能將自己定位為導演,那么每一節課的設計都會是心血的付出。在“導演”的推進中,作為“演員”的學生,按照“做中學,學中做”的設計,逐漸掌握相關的知識與技能。教師不僅是課堂上的導演,還應該是學生拓展課堂的導演。要帶領學生利用所學知識完成課外的項目化任務,一方面夯實課內所學知識,另一方面拓展應用能力。
四提升個人素質與能力,活躍課堂
1.教師要發展,學生才能更好地發展
當教師難,當高職院校的教師更難,當優秀的高職院校的教師難上加難。尤其是從事項目課程改革對教師的素質能力的要求更高。教師不僅應該是課堂教學的高手,更應該是該專業的行家,提高自身的素質,才能更好地建立能力威信。我們常說以培養學生能力為本,其實質是以教師的實力為本。因此,只有教師能力有了發展,學生才能在其實踐指導下發展得更好。
2.教師要掌控課堂,應掌握幽默的力量
當課程設計不存在問題,但課堂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高時,問題就可能會出在教師的講課有無吸引力上。高職學生學習習慣普遍不是很好,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因此,教師掌握幽默的力量是一種很好的辦法。教師可以用幽默的力量開啟思考的路徑,用幽默的語言將復雜專業的問題簡單化、形象化、通俗化,用幽默的笑話緩解學習的勞累。
3.了解學生的心理特點,掌握分數的力量
“分分分,老師法寶,學生命根”。分數在高職院校的學生學習過程中,一直是他們重視的。從學生的心理需求看,分數是鼓勵學生最好的東西。作為教師,我們不應該吝嗇分數,只要學生在學習上有一絲進步、有一些嘗試、有一點創新,我們就應該給予分數獎勵,用加分的形式讓學生產生榮譽感、自信力,從而對所學課程產生興趣,繼而投入更多的學習精力,取得更高的學習成績。
4.與時俱進,更新當前實際發生的與課程相關的信息
作為項目課程改革的實施者,不能貪圖安逸,認為做出一次項目課程,就可以一直坐享其成。真正的項目是在發展中的,作為教師必須時刻了解所教專業的行業最新發展動態和最新的知識更新,并將其最新的信息加入到教學課程中,以確保學生掌握的技能是最新的、最前沿的,具有首崗適應能力,并且具有多崗遷移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5.作為教師,要提升服務學生發展的意識和能力
教師不僅要有面向全體學生普遍要求的能力,還要有因材施教的能力,不僅具有對學生進行專業輔導的能力,還要能幫助學生解決學習和心理方面問題的能力。要力爭成為專家型教師,真正在學生中樹立起能力威信,這樣的課堂對學生是有足夠吸引力的。
6.提升自我創新能力,培養學生的其他能力
高職院校要求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作為培養學生的教師,在我們的教學實踐中,也要不斷鍛煉自我的創新力。教師可以結合自己所教專業的特點,結合現實生活中學生關心的熱點進行作業的設計。比如,寧波職業技術學院胡克滿老師的CAD課程,其中的一個作業是漫畫比賽,對學生有很強的吸引力,這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為后續課程做好了良好的鋪墊。他在考核方式上也進行了創新,這些考核和作業的創新又促進了班級良好學習氛圍的形成。作為教師,我們應該在培養學生能力的同時,也要不斷提高自我的能力。
五結束語
《荀子•儒效》篇中說:“不聞不若聞之,聞之不若見之,見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學至于行而止矣,行之,明也。”作為高職教師,面對新的形勢,我們不應成為改革的落伍者,應該成為改革的潮流者。我們應把每一堂課都當作在生產一個優質的零部件,把整個課程做成一個優質的項目成品,而學生應是項目完成成品中的精品。讓教師的成長之夢與學生的成長之夢相結合,共筑成才之路。
作者:武芳 單位:山西職業技術學院基礎部
- 上一篇:影視資源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
- 下一篇:高職教師群體特征的學生評教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