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教師定位與專業發展探析

時間:2022-09-27 02:53:10

導語:高職教師定位與專業發展探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職教師定位與專業發展探析

摘要:教師是教育之本。在高職院校進入內涵式發展的關鍵時期,高職院校師資隊伍建設仍存在雙師隊伍界定不清、師資管理有組織無指導、教師發展茫然無序等困境。文章基于分類管理的理念,探索分析高職教師分層分類的定位,在此基礎上提出要建立具體明確的教師體系、以崗位要求為導向的任職標準、以需求為導向的職后培養體系,為高職院校師資隊伍建設與管理提供有益借鑒。

關鍵詞:分類管理;高職教師;定位;專業發展

一、高職院校師資隊伍建設困境

1.雙師隊伍界定不清。“雙師型”教師是職業教育彰顯特色的體現,是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重要支撐,是高職院校師資隊伍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在政策文件中明確提出要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工作,提出了“高等職業學校要加快雙師結構專業教學團隊建設”、“提高具備‘雙師’素質的專業課教師比例”的要求。在政策解讀和實際工作中,因對“雙師”的界定含糊不清且文件的數量化導向,高職院校在師資隊伍建設中往往注重量化達標要求,而忽視雙師內涵建設,師資隊伍建設缺乏實效。2.師資管理有組織無指導。教師作為高職院校內涵發展的重要力量,歷來備受重視。從管理與制度層面上看,高職院校都有專門的師資管理部門負責師資隊伍的管理與建設。但在實際管理過程中,高職院校受其自身發展因素及辦學特征的制約,其高等性不足,在師資隊伍建設上體現為依舊以管理理念開展工作,以人為本不能真正落到實處,學術權力不能發揮作用,教師的權責利關系不夠明晰,治理的格局尚未形成。3.教師發展茫然無序。對于學校而言,教師是學校發展的關鍵因素;對于教師來說,他們的成長也與學校息息相關。學校肩負著培養、指導教師專業發展的重任。因此,教師與學校是緊密聯系、互為發展的共同體。但部分高職院校不夠重視教師入職后的培養,針對教師專業發展的培訓流于形式,效果不佳;相應的激勵機制不健全。來自企業行業一線的教師在教育教學上缺少技術技能的發展空間和平臺,感覺到自己的專業知識、技能與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和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難以匹配;直接從高等院校畢業后進入高職工作的教師則感覺自身的專業實踐能力欠缺,無法為教學提供實踐經驗支撐,同時自身具備的科研能力又難以直接服務于產業發展。因此,在高職院校中,教師的專業發展很茫然。

二、基于分類管理的高職教師準確定位

面對高職院校師資隊伍建設的困境,近年來,不少高職院校都在加強內部管理體制改革,探索人事制度改革。《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提出“建立高校分級制度,實行分級管理”。2015年教育部編制的《高等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15—2018年)》中明確提出“推動教師分類管理、分類評價的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因此,從分類管理視角來看,準確定位高職院校教師,是師資隊伍建設和發展的必經途徑。1.分類管理的內涵。當前,在國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的宏觀引導下,越來越多的學者和高校開始探索高校分類,分類管理應運而生。高校分類管理是指管理主體圍繞管理目標,遵循高等教育發展規律,對不同類型高校分別進行組織、協調、規劃、引導、控制、服務等一系列活動。高校的分類管理在于通過高校職能分工與辦學定位,通過政府宏觀引導、協調以及社會的廣泛參與,實現政府制定的科學教育發展規劃和實施分類指導與服務,推進高校現代大學制度建設,優化高等教育系統結構,建立多樣化、不同類型高校之間分工協調發展、同類型高校之間有序競爭發展的高等教育體系。高校分類管理不是一個簡單的單項教育制度創新問題,而是一系列的高等教育制度變革,包括教育思想與理念的革新,打破有關政府、社會、高校三者之間現有關系的不合理模式,建立高等教育的新秩序。高校的分類管理內涵廣泛,在管理職能、辦學質量、辦學資源和辦學制度等方面均可探索分類管理。關于教師的分類管理探索屬于辦學資源范疇。在分類管理的理論支撐下,準確定位教師,探索設立不同的教師崗位層級和結構,在此基礎上實施不同的教師選拔、培養、考核、聘任、薪酬管理等策略,以提高師資隊伍建設實效。2.高職教師的分類分層體系。從目前來看,一些本科院校紛紛開展了教師分類管理的有效探索,但在高職院校中,無論是理論研究還是實際操作,都尚不明確,沒有明確的崗位分類,沒有具體的分類標準。因此,要提高師資隊伍建設實效性,首要任務就是準確定位高職教師,形成分層分類的教師體系。高等教育同時兼具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三大功能。因此,長期以來,三大功能如同“三座大山”一樣壓在教師的肩頭,如果缺乏發展的定位和指導,不僅導致高等教育功能無法發揮,也會阻礙教師的發展。因此,從高職教育的自身特點和優勢出發,依據教師的性質和特征,結合現行的職稱體系,本文提出了高職教師的分類定位:教學型、技術服務型和科學研究型教師,分類分層定位如下圖。

三、分類管理下的高職教師專業發展

1.具體明確的教師體系設計。首先,依據教師的分層分類體系,科學設計教師體系,對3個類別5個層次的教師崗位和職務進行分析,形成具體明確系統的崗位職責體系;組織同一類別同一層次的教師進行討論,使教師了解教師分層分類依據,明確自己的定位和發展目標;建立溝通不同層次和類別的橋梁,使不同類別和層級的教師崗位具有一定的可比性和鑒別度;廣泛宣傳分層分類的教師體系和崗位責任,使大家充分了解自己的崗位職責,了解自己崗位與其他崗位的相關性及相關程度,就崗位責任提出具體實際的修改意見,使職務描述客觀、規范、科學、可行。其次,根據分層分類的教師體系和崗位職責確定教師管理制度,尤其是績效考評制度和薪酬管理制度,建立理念先進、特點鮮明、導向明確的教師管理制度。2.以崗位要求為導向的任職標準。目前高職教師沒有自己的準入標準,一般以普通高等學校教師資格為基礎,以研究生學歷、企業一線工作經歷等為任職條件開展教師選聘工作。由于缺乏資格準入標準,導致當前高職教師普遍存在高學歷教師缺乏實踐經驗、具有實踐經驗的教師缺乏教學技能的現狀。因此,在準確定位高職教師之后,體現高職教育特色的教師準入標準尤為重要。有關部門要根據高職教育特色明確高職教師的要求和準入資格,同時高職院校也應在教師分類的基礎上,探索建立規范明確的不同崗位層級的專業發展標準,探索促進高職教師專業發展的激勵機制和保障機制,促進教師的生涯發展和專業成長,使教師在學科與專業的水平與能力、職業資格等級與能力、技術水平與能力以及社會服務能力等方面均有提升。

總而言之,教師的專業發展是高職院校內涵式發展的重要基石。只有樹立分類管理的科學觀念,準確定位高職教師,才能在教師專業發展中建立行之有效的管理策略,才能科學有效地落實師資隊伍建設的各項任務,為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提供資源保障。

參考文獻:

[1]趙慶年,祁曉.高校分類管理:內涵與具體內容[J].教育研究,2013,(8).

[2]李芳.高等教育三大職能的重新定位[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版),2005,(Z1):10-12.

[3]祝蓉.淺析高職院校教師專業化的實現途徑[J].企業家天地(理論版),2011,(03):141-142.

作者:潘杰寧 單位:廣西建設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