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調查高職院校教師職業倦怠現狀
時間:2022-09-10 05:35:20
導語:網絡調查高職院校教師職業倦怠現狀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目前高職院校的作用越來越大,高職院校承擔著培養高級專業技術人才的重任,高職教師群體在高職院校起著重要作用,那就是,對于高職院校來說,高職教師群體的自身狀態關系到高職教育能否有序發展。而高職教師的職業倦怠則對自身職業前景以及對高職教育的穩步提升都會造成影響。本文從高職教師群體出發,探究高職教師職業怠倦的現狀及成因,通過多方位的分析,去做出針對性的研究,以便能夠為高職教師的良好發展帶來更多參考意見,同時也能夠更好的去助推高職教育的發展。
實業興邦,在國家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大背景下,高職教育如春天花草一般蓬勃發展,給我國培養工匠型人才奠定基礎。以往的高職院校為了更好的去培養專業技術人才,在選拔教師階段,只是去注重教師的個人教學水平,同時對于教師提出較為嚴格的要求,給教師增加教學壓力等等[1]。同時,高職院校對于教師的職業生涯、心理健康等方面的研究較少,進而使得一些高職教師產生了職業倦怠的現象。這種現象的產生不僅僅是影響到教室自身心理健康,同時也是嚴重的影響到了教師的教學水平,整體上對于高職教育的發展是不利的。為了更好的去推進高職教育的有序發展,去讓高職院校培養國家專業人才,那么在本文當中就是從整體上分析目前高職教師的職業怠倦現狀,探究高職教師的職業怠倦更深層的原因,以期能夠更好的幫助高職教師調整,促進高職教育的發展。
一、一般資料
本次調查對象主要來自湖南省內的部分高職院校,分別是湖南環境生物職業技術學院、常德職業技術學院、湖南交通工程學院等,共回收問卷108份。
二、方法
量表采用上海復旦大學王偉杰,沈蘭芳編制的《高職院校教師職業倦怠調查問卷》[2]。通過問卷星錄入,并通過高職教師群發放。該問卷教師職業倦怠量表包括4個維度20個條目,具有很高的信度,因子分析具有較好的效度。
三、結果
(1)目前高職教師的職業倦怠狀況已較為嚴重。本次調查的高職教師中,55位(51.89%)的教師認為自己存在職業倦怠現象,只有30位(28.30%)的高職教師認為自己不存在職業倦怠,其中的20位(18.87%)教師認為自己的職業倦怠情況己經比較嚴重,而認為自己不存在職業倦怠或者倦怠情況不嚴重的教師只占到40%左右。(2)職業倦怠情況與個測量要素之間的相關系數如表1所示。從表1可以看出,高職教師職業怠倦的情緒衰竭、去人格化、低成就感、組織去人性化各個測量要素之間呈現正相關關系。
四、討論
(一)高職院校教師職業倦怠的現狀。情緒衰竭指的是教師的情感資源過度消耗,教師常常會感覺到自己的精力不夠,有時候會影響到患者自身生理情況,患者可能在日常的生活之中產生失眠等情況。有些同學愛鉆牛角尖,而當他們反復問詢一個問題的時候,老師正處于超繁忙的瑣事中,此時的情緒一觸即發,需要強大的內心穩住自身才能應付[3]。去人格化指對于自己的學生表現出疏遠和冷漠的心態。由于高職院校的教師長時間是在較大壓力之下工作,院校對于教師要求非常嚴格,高職教師在自己的教學崗位之中付出和回報不成正比,而處于良心對于學生的輔導,有時候是超負荷的身心透支,從而在工作當中產生了懈怠的情況。低成就感是教師自我產生否定的心態,對自己不斷的產生負面的評價,這就導致教師低成就感,產生工作倦怠現象。表現為在工作中工作態度不積極,工作努力性不高,進而影響到自己的日常生活,容易引發教師離職、曠職及退縮行為等。組織去人性化指的是個體在組織中按照組織要求扮演組織賦予的某種角色,而沒有顧及個體角色。高職教育以學生為中心,對教師要求頗嚴格,要求教師按照某種模式來教學,忽視教師的感受和教師自身的特殊因素。而在高職教師晉升、做科研、教學只是更多的去應付考核和職稱的評定,表現為組織去人性化。在本文當中可以發現,教師在學校內部認為自己的地位是比較低的,并且教師認為自己在工作中缺乏相應的決策權,得不到學校的工作支持,從而產生職業怠倦。(二)高職院校教師職業倦怠的成因分析。高職院校教師職業倦怠的成因很多,既有家庭因素,也有社會因素,既有學生因素,也有同事因素,既有教學因素,也有生理因素,總起來說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社會因素。當前國家大力支持高職教育的發展,希望高職院校能夠承擔起培養專業技術人才重任,同時我們也可以看到高職院校招生目前占據了高考總數的“半壁江山”,這也顯示出了高職院校的自身責任。但是由于種種原因,職業教育社會認同度仍然是腳底的,學生的整體個人水平不高,相應的高職院校的教師社會地位相對其他高校來說是較低的,這就導致了高職院校的教師自然認為自己的職業發展前景是不明確的,久而久之教師產生自卑心理,內心壓力不斷加大,產生職業怠倦[2]。2.學校因素。相對本科院校,在申請科研項目等方面高職院校的教師的難度是更大的,甚至是有一些期刊對于發表作者任教學校的要求是不能低于本科院校,這就導致了高職院校的教師難以去發表自己的論文,難以取得更多的科研成果。相對這種情況之下的是,高職院校對于教師科研要求并沒有降低,學校仍然是將量,教師科研內容作為教師職稱評定的重要指標,這導致了高職教師面對的壓力更大。此外,部分高職院校目前的聘任制與職稱評審政策不合理等一些學校內部的因素都是影響著高職教師的自身發展,這些都影響著高職教師職業怠倦的主要原因[3]。3.學生因素。我們所熟知的高職院校的學生在高考階段自身的成績相對于本科院校較差,高職學生在接受知識方面學習力較低,這樣老師認為自己講明白了,學生已經聽懂了,而觀察學生的反應,仍然很懵,這個時候教師就會產生無助感、疲潰感,從而產生職業倦怠狀況。學生紀律性差,上課說小話,逃課、曠課、早退,也給教師帶來壓力產生職業倦怠。學生在青春叛逆后期,他們有時候表現得像個大人很高深、有時候表現得像個孩子很頑皮,教師對學生狀態把握不準產生心理沖突時候,教師也容易發生職業倦怠。正是因為這些因素,高職教師在自己授課階段,學生對于教師授課內容興趣較差,并且學生也缺乏和老師有效互動,導致出現教師在課堂之上講課,而學生在課堂上玩手機、睡覺的情況,教師在不斷努力付出之下得到的成就感較低,久而久之教師的壓力是不斷加大的,產生職業怠倦。4.個人因素。盡管上述因素都會影響到高職教師產生職業倦怠,但是這些因素對每位教師卻會產生不同的作用。因此,即使在同一工作環境中,管理相同、教育和經驗背景相同的教師,教師的壓力也是不同,換言之,教師個人的性格特點是產生職業倦怠最為主要的因素。有些高職教師不僅擔負者教學重任,還要擔負者養老、帶娃,操持家務的重任,在工作和生活中產生疲勞感,也容易產生職業倦怠。(三)必要的對策由于高職院校教師職業倦怠并不是一個簡單現象,其中影響到教室職業倦怠的因素較多。而教師的職業倦怠情況又嚴重影響著高職教育的發展,這是對于培養專業還人才嚴重不利的,因此,我們更多的去思考高職教師倦怠的具體因素,去根據不同的因素做出針對性的解決措施,從多方面預防高職教師的職業倦怠,同時也出臺更多的優惠政策,去提升高職教師的職業發展前景,緩解教師的職業倦怠,促進高職教育有序發展,同時也能夠為國家培養更多的專業化人才。
參考文獻
[1]王偉杰,沈蘭芳.高職院校教師職業倦怠成因與對策研究[D].上海:復旦大學,2010.
[2]岳永紅,龐輝輝.高職院校教師職業倦怠主要影響因素及應對分析[J].才智,2019(16):182-183.
[3]王素蘋.內蒙古地區高職院校教師職業倦怠問題的表現、成因及對策研究[J].計算機產品與流通,2018(1):146-147.
作者:廖志平 單位:湖南環境生物職業技術學院
- 上一篇:如何提升教師在翻轉課堂中的教學能力
- 下一篇:新媒體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