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提升策略探究

時間:2022-11-26 10:47:30

導語:高職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提升策略探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職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提升策略探究

[摘要]大數據背景下,海量的圖片、聲音、動畫、視頻等變為觸手可及的教育資源,翻轉課堂、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MOOC等新的教學理論和形式也應運而生。豐富的教學資源給教師帶來便利的同時,給教師的教授方法和教學組織形式帶來一系列的新挑戰。新形勢下要求教師合理利用資源,轉變自己在教學活動中的角色定位,建立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組織形式,實現個性化學習,使學習評價與教學評價更加合理。本文通過劃分大數據背景下高職信息化教學能力層次、根據目前教師信息化能力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大數據背景下高職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提升策略

[關鍵詞]大數據;高職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提升策略

大數據憑借其快速收集數據、處理和利用復雜信息的優勢作用,被廣泛應用到經濟、科技、文化、教育等社會各個領域。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化發展,高職教師的信息化能力直接關系到教師的職業能力水平,影響著職業人才的培養,因此提升高職教師的信息化能力顯得尤為重要。

一、大數據背景下高職教師信息化能力構成

高職教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主要包括專業基礎能力和信息化能力。專業基礎能力是指教師在本專業具有的知識水平和實踐能力。信息化能力是指運用信息化技術、設備、平臺等進行教學的能力。信息化教學能力從低到高依次為信息化工具使用能力、信息化網絡資源應用能力、基于云平臺的教學設計能力和基于云平臺的線上課程開發能力。信息化工具應用能力是指教師熟練使用相應的信息技術工具完成教學PPT、微課等內容的制作。信息化網絡資源應用能力是指面對海量資源時,教師可以通過大數據技術進行數據分析與挖掘選取出合適的資源用于教學。基于云平臺的教學設計能力是指教師通過云平臺收集學生的學習行為、學習軌跡進行大數據分析,根據有意義的數據進行合理的教學設計,以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基于云平臺的線上課程開發能力是指在熟練使用的云平臺后,能夠在云平臺上進行在線課程的建設,集教學資源選取、教學設計、教學實施、教學監控、教學評價于一體的能力。

二、大數據背景下教師高職信息化能力存在的問題

(一)大數據融入信息化教學理念不夠。在教育大數據時代,教育過程中的一切行為都可以轉化為教育大數據,數據的產生是伴隨式、全過程性的。通過對教育數據從微觀到宏觀的統計,能夠促進對學生的了解,為實現個性化教學提供可靠的決策依據,進而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個性化教學。高職教師在信息化教學過程中,一方面能夠根據學生的考試成績、出勤、作業、師生互動等情況,進行即時性的學習行為與現象的記錄,但僅局限于用紙記錄。教師為得到最后有價值的統計分析數據需要耗費過多精力,有時由于教師教學任務繁重還會造成統計不及時失去數據的原有價值。另一方面,過程性的評價數據,不僅僅包括一些簡單的數據記錄,要實現個性化教學需要記錄學生個體的微觀表現,如做一道題用了多長時間、與老師或同學主動交流了哪些問題、每次的學習任務完成的程度。但針對這些學生的微觀表現并沒有很好的記錄和分析這些數據。教師對信息化教學中對教育大數據的采集分析意識淡薄。(二)信息技術工具的使用水平有待提高。信息化工具應用能力是展開信息化教學的基礎能力。但是大部分教師不知道或不能熟練使用相應的信息技術工具。表現在有的教師不能制作美觀大方適用于教學的PPT;有的教師不會錄制微課視頻,有的教師雖然能夠錄制視頻,但不會進行剪輯。所以無法制作出心目中理想的教學資源。(三)運用大數據技術獲取信息化資源應用能力不足。教師手中如果沒有豐富而優質教學資源,就不能將資源引入到教學過程中,也就很難讓學生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實現自主學習。但是,在面對紛繁復雜資源時,由于教師缺乏相關的大數據知識,在選取資源方面會感到很茫然,不知如何快速有效地從浩瀚的教學資源中篩選出優質資源以供教學使用。(四)借助大數據進行教學設計能力不夠。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大多是根據自己的專業認知和頭腦中的想象,沒有注意學生本身的學習需求。在教學設計過程中沒有考慮到哪些學生沒有掌握前面所學知識,會影響這節課相應內容的理解。哪些同學實踐動手能力弱,哪些同學的知識理解慢一些,哪些學生有能力完成相應的練習,哪些同學完成練習略顯吃力,哪些同學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完成提高任務等通過教師進行數據采集分析挖掘后才能得到真實有效的數據從而進行教學設計。但是職業院校教師沒有經過教育大數據方面的相關培訓,知道一點的教師也是一知半解,因此大數據技術支撐環境下教學設計能力明顯不足,很難調動所有同學的積極性,難以實現個性化學習。(五)學習評價與教學評價不合理在傳統的課堂中教師是評價的主體。縱觀課堂評價表,成績評價表教師因素占到80%以上。學習評價與教學評價是靠教師的經驗進行評價,主觀性太強,不一定能夠反映真實情況。再有,教學的反饋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根據學生對教師教學內容的反饋,調整教學策略。二是根據教師對學生學習結果的反饋,設計教學過程。但教師往單方面控制反饋,學生處于被動,失去反饋的真實意義。

三、高職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提升策略

(一)教師層面。1.樹立教學新理念,掌握新技術傳。統的教學理念認為信息化教學就是信息工具的使用。本文認為真正的信息化教學應該是根據教學內容構建學習氛圍,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以實現個性化學習為終極目標。大數據時代,使得個性化學習成為可能。教師要樹立大數據的教育理念和大數據思維,掌握數據分析與挖掘技術,開展個性化教學。在“互聯網+教育的時代”高職教師可以通過中國大學MOOC平臺學數據概念,掌握大數據特點,熟悉大數據組成,掌握數據分析與數據挖掘應用技術。從而不斷豐富自身專業知識,提高大數據水平,更好地為教學服務,進而提高自己的信息化教學水平。2.交流互鑒提高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教學云平臺為教師業務學習提供了交流互鑒的機會,教師利用云平臺的資源引入功能,引入彼此的教學資源和教學設計,從而進行教師教學經驗分享、教學難題探討,進而促進教師行業內的互相學習,共同提高。此外,還可以采用“傳、幫、帶”的形式(信息化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與信息化經驗不足的教師組成一個團隊)通過云平臺開發在線課程提高信息化教學經驗不足教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在線課的建設過程中,信息化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帶領團隊進行課程資源的選取;教學設計的安排,教學數據的分析與挖掘,個性化學習的開展等環節。在這個過程中信息化教學經驗不足的教師在信息化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指引下完成了每一個環節,使信息化教學經驗不足的教師的水平得到穩步提升。(二)學校層面。1.通過參加學習培訓應用于實踐從而提升信息化教學能力。教師教學能力的提升僅靠教師本人努力是不夠的,同時還需學校內外提供相關培訓。在校內培訓的過程中應考慮到教師本人的需求,根據教師的不同情況,進行分層培訓。培訓應具有目標性與可選擇性,避免形式主義。比如,針對某些教師信息化技術工具使用經驗不足的情況,開展課件制作、微課錄制、視頻剪輯等相關培訓,提升教學資源的制作能力。針對獲取信息化資源應用能力不足的教師,開展教學資源選取的相關培訓,以提高資源甄選能力。針對具備了一定信息化能力但信息化設計能力欠缺的教師,舉辦信息化教學能力大賽獲獎教師的講座,使得教師可以汲取優秀教師教學的優點,借鑒優秀教師的教學案例使之應用于自己的教學,使自己的教學水平上升一個新的臺階。針對學習評價與教學評價不合理的情況,讓合理評價產生效果的教師與其他教師進行經驗的交流、分享,使其他教師直觀體會到合理的學習評價與教學評價對教學組織的重要性,鼓勵教師運用云平臺搜集數據分析后得出合理的學習評價與教學評價,并建立相應的考核機制進行監督。使教師在云平臺的使用過程中逐步提高教學設計能力。2.以賽促能,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穩步提升。在具有一定信息化能力的基礎上,高校教師應積極參加教育部舉辦的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教學能力比賽,促使教師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教師教學資源的甄選和制作能力,教學平臺的應用與開發能力。在參賽過程中通過對比賽作品的反復推敲,進行修改,逐步優化,使自身的信息化水平得到了提升。同時比賽作為交流的平臺,拓寬了教師的視野,找出了與優秀教師的差距,使教師的信息化水平得到了升華。3.健全績效考核辦法。教師教學能力的提升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需要付出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因此,一方面需要學校建立公正的考評制度,積極將教師教學能力作為一個重要的考評項目,比如參加信息化教學能力比賽獲獎作為評定職稱的必備條件進而強化教師對教學能力的重視。另一方面,要形成客觀全面的考核辦法。比如將學生線上線下教學的評價、教師互評、督導部門及校外專家的評價有機結合,確保對教師教學能力評價的客觀性。通過數據分析得出結果反饋于教師,有利于教師從科學的角度反思自己的教學實踐,從而提高其信息化教學能力水平。

參考文獻:

[1]張道雪,趙可云.大數據促進師范生信息化教學能力提升研究[J].數字教育,2017(4):28-34.

[2]張紅玲,華紅艷,陳清利,蘭西梅.淺談基于互聯網思維的高校教師教學能力提升途徑[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7(22):15.

[3]段凌燕.基于云教學大數據的思政課教學設計實踐研究[J].延安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32):75-77.

作者:王靜寧 劉翠霞 單位:石家莊財經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