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校教師應答性行為探究
時間:2022-08-22 03:12:51
導語:職校教師應答性行為探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肢體語言的應答性行為較簡單、直接
“搖頭不算點頭算”、“情于內而形于外”,點頭、微笑、做手勢等可以直接表達教師對學生學習活動的反應。例如教師認可學生的回答,可以“點頭”表示同意;有贊賞、鼓勵的意思可以“微笑”;起立、坐下、停止等可以用手勢來表達。但有的簡單的肢體語言卻蘊含深刻的豐富的內容。如我近日在教授《子路、曽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一文時,講到孔子在子路“率爾而對”后“哂之”(微笑),這“哂之”就是含義豐富的、意味深長的應答性行為:孔子見子路不假思索就匆忙地回答,這般的不謙讓,所以就微微一笑,既是暗示性的批評,又不傷其自尊。看來孔子是不太滿意這樣的答復的,可見孔子是一位很高明的老師。職業學校的學生大多是初中畢業生,他們有一定的文化基礎和語言理解能力,所以對他們不宜采用過多的肢體語言。而應該較多地使用言語表達,使他們在語文學習活動中體會漢語的豐富多彩,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二、言語表達的應答性行為較復雜、多變
1.接續應答體現教師的教育素養。接續,用語文教師的習慣說法就是“接話”。一個教師對學生在課堂中用言語表現出來的學習活動,能否用適當的語言予以指導,就體現了其“接話”水平的高低。無論學生如何回答問題,教師都能“接住”學生的話,進行引申、轉換、生發或推進等,這需要有良好的教育素養。這種素養來自于豐富的教學經驗,來自于對教材的融會貫通,更來自于對學生發展的深刻了解與現代教育理念。簡單化的接續應答如“對,坐下”、“不對。哪位同學來回答”,等等,只是一種簡單判斷,無助于學生語文學習與思維的發展。職校學生畢業后將直接走上社會,所以他們更需要教師能對思維活動的合理性、準確性、明晰性、深刻性等作出分析和指導。而且教師面對的是一個學習群體(全班學生),要考慮到教師的應答對于這個學生在這個學習群體中的學習與發展將會產生何種作用:積極的還是消極的。接話,就是基于這一考慮的策略性行為。另外,教師的接話,不僅是對“這個”學生的行為的反應,而且是對群體學生的一種指導。這就是說,教師通過與“這個”學生的對話,要對全體學生的學習活動產生積極的影響,否則就不是集體學習,而是個別學習。
2.點撥應答體現教師的教育智慧。學生在課堂中的提問與回答,帶有很大的隨機性:有的試圖揭示思想的“火花”、思維的沖動,有的突如其來被要求闡述等,在思考尚未成熟而形之于言語時,自然會出現語言邏輯錯亂或言語表達上的冗余、繁瑣等問題。點撥就是教師的點化與撥亮。所謂點化,是教師針對學生不明晰、不透亮的發言,用一個詞或者一句話予以提煉、概括,使之變得精當、明確。而撥亮是教師用一些引導性的話啟發學生達到“悟”出自己發言中的問題所在,由此調整思維與語言。如筆者在教授《鴻門宴》一文時,要求學生通過語言、行動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有一位學生列舉了劉邦對敵方奸細項伯“吾得兄事之”、“約為婚姻”的言行,竟得出了劉邦“平易近人,尊敬師長”的結論。這與“善于權變”的劉邦有較大距離。教師點撥:“項伯是項羽的叔叔,是敵方奸細;劉邦這樣做是真心的嗎?”學生恍然大悟:是“利用”。原來劉邦很“狡猾”。
3.委婉應答體現教師的教育理念。一般地說,由于學生是成長中的個體,有不成熟是十分正常的,因此教師注重應答語言的委婉性十分必要。這樣有助于培養、保護學生的自信、自尊。委婉應答,就是講求教師應答的詼諧、幽默、婉曲,或是提供重新思考的時空,或者解脫言語不當的窘境,或者暗示問題解答所在,等等。委婉必然帶來從容、豁達、坦蕩、機敏,因而不僅是保護,更是培養、鍛煉與提高。在《子路、曽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一文中,孔子聽了曽皙描述的沂水春風圖后“喟然嘆曰”:“吾與點也”。孔子贊同曽皙的人生理想,但沒說理由,也沒作評價。一來避免了直接將自己的政治思想強加于人,二來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弟子受到了潛移默化的教育,讓學生自受啟發,自我領悟;表現了一位教育家的風范。職業學校的學生由于中考的失利,在語文學習方面往往不太自信。有的學生一站起來,不假思索就說“不會”。在這種情況下,語文教師要多一些鼓勵、多一些耐心、多一些尊重,讓學生開口說話。如“看看頁下的注解,讀一讀。”“剛才某某說了一方面,你再補充一下。”……總之,教師的應答性行為是教師個人素養的綜合體現,我們需要悉心研究、不斷提高、逐步完善。
本文作者:夏蕓工作單位:常州鐵道高等職業技術學校
- 上一篇:職校英語教學改革芻議
- 下一篇:新課程下語文教學實踐與簡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