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青年教師教學改進研究

時間:2022-07-03 08:28:11

導語:大學青年教師教學改進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大學青年教師教學改進研究

一、研究目的與方法

近年來,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快速發展和大學辦學規模的不斷擴大,大批的碩士、博士畢業生充實到大學教師隊伍中,青年教師在大學師資中的比重急劇增加。根據教育部的統計:目前大學教師隊伍30歲及以下年齡段教師比重占28.4%,40歲以下教師所占比重達到68%,超過普通大學教師總數的2/3[1]。可見,青年教師作為大學課堂教學的主力軍,其教學狀況直接影響到我國高等教育發展的未來。為了能更好地了解大學青年的教學現狀,筆者對大學青年教師教學狀況進行了調查研究。該研究采取的方法是問卷調查法。樣本選取山東和江蘇部分大學45周歲以下的青年教師為研究對象,其中985工程大學3所,211工程大學4所,普通本科學校8所。在15所大學共發放問卷600份,收回有效問卷581份。調查問卷主要內容包括青年教師的基本信息(見表1)、培訓情況、備課形式、教學方式方法、教學資源、公開課、教學與科研關系、教學反思、教學工作量等17個問題。對問卷結果采用EXCEL2010和SPSS19.0中文版統計分析。

二、研究結果的分析

1.教師的基本信息2.教師職前知識儲備、職后培訓內容和所需培訓內容的結果統計教師職前知識儲備情況調查統計結果:系統學習教育學68.9%、心理學64.5%、教學法37%、教育技術35.6%、教育技能25.3%,參加過教育見習與實習50.7%,以上知識儲備都沒有的占11.6%。職后培訓內容高等教育理論占62.8%、教師職業道德占62%、教育技能與教育技術占55.2%、教育科學研究培訓占16%。從青年教師所需培訓內容來看,教師要求培訓學科專業知識的占50.4%、教育教學技能占46.5%、教學研究占39.6%、教育教學理論占27.8%。總體來看,青年教師職前知識儲備、職后培訓內容與教師所需培訓內容之間還存在一定的矛盾。3.教師備課的情況在備課方式上,青年教師個人單獨備課所占比例90%,教研室集體備課25%,帶教教師指導備課和專家指導備課不足5%。4.教師教學資源與教學方法運用情況從經常利用的教學資源來看,充分利用網絡資源的教師占83.3%,主要運用教學參考書的占72.6%,利用自己收藏的專業書籍占67.2%,利用學校圖書館資料占52.9%,而利用同行提供的資料占27.1%。在教學中經常使用的教學方法中,按教師選擇比率由高到低排序:講授(86.2%)、討論(54.5%)、提問(51.5%)、探究教學(38.5%)、練習(31%)、合作學習(21%)、自學輔導(9.7%)、個別輔導(6.9%)、概念教學(4.5%)。5.教師參與公開課、觀摩課情況關于大學青年教師是否上過公開課的調查,調查數據顯示沒有上過公開課占52.2%;經常觀摩其他教師公開課占20.6%;偶爾觀摩其他教師課占69.3%;還有教師沒有觀摩過占7.6%;選擇的想觀摩有2.6%;學校沒有類似教學活動。6.教師科研情況在從事或參與課題研究中最多的是學科專業理論占54.8%,學科專業實踐問題占45.9%;學科專業課程建設及教學改革研究占33.4%;教學學術與教學技能與方法的研究僅占14.7%。7.教師教學反思與自我評價情況(1)青年教師的反思方式(見表2)。(2)青年教師對教學的反思與對自己教學技能客觀評價的相關性分析(見表3)。

三、教學問題的揭示

1.培訓的內容與需求之間的差異與矛盾

從入職前的知識儲備來看,青年教師系統學過教育學、心理學、教學法、教育技術、教育技能的百分比整體上都不高。參加過教學見習與實習的占50.7%,以上這些內容都沒有學習過的占11.6%,說明青年教師在有關教學的知識儲備方面還很欠缺,特別是教學實踐環節。從入職后參加過的培訓來看,培訓內容最多的是高等教育理論、教師職業道德培訓、教育技能與教育技術培訓。學科專業內容方面的培訓占17.4%、教育科學研究培訓僅占16%。而在最需要提升的知識能力這一項中,青年教師選擇中百分比最高的是學科專業知識占50.4%,與實際培訓僅占17.4%形成鮮明的對比。此外,所需提升能力中教學研究占39.6%,而教育科學研究培訓的實際情況是只有16%。從這些對比數據中我們可以看出,當前青年教師接受的培訓與實際需求之間還存在一定的差距,這應引起學校足夠的重視。

2.備課方式與教學方法單一從備課方式的數據可以看出,大學青年教師的備課方式很單一,單獨備課占到絕大多數。而代教教師與專家指導備課的比例很少,忽視傳統老教師的“傳、幫、帶”的作用,這對青年教師教學專業發展是不利的。此外,青年教師在運用教學方法方面也存在一些問題。調查數據表明:講授法仍然是青年教師的主導方法,但突出學生個性與能力發展的方法使用并不理想,個別輔導、自學輔導、合作學習等方法的使用率比較低。這說明大學青年教師在教學方法論方面的知識是比較缺乏的。

3.公開課和觀摩課參與率較低

從調查數據中我們可以看出有近一半的青年教師未上過公開課,經常觀摩其他教師公開課的也僅有20.6%,公開課的開設率很低。眾所周知,公開課對青年教師的專業成長有積極的作用。一個青年教師由教學新手走向專家型教師,模仿優秀教師的教學是其發展的重要內容。

4.教學學術研究率偏低

調查表明,青年教師從事教學學術研究的不到15%,嚴重障礙了青年教師專業發展的進程。研究表明,教學學術研究也是一種科學研究,它同學科專業研究一樣,對青年教師專業發展同樣起到重要作用。教學學術是大學教師在其學科領域進行教學時,要以促進學生的學習為中心,通過教學研究、合作交流、反思實踐等活動所表現出來的發現、綜合、應用的能力。

5.教學反思與自我評價具有相關性

調查發現占43.2%教師在教學工作中經常對自己的教學進行反思。如果加上有時反思的占48.7%,那么青年教師對自己的教學進行反思的比例就占到91.9%。由此可以判斷,絕大多數的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會對自己的教學進行反思。計算數據表明,教師對自己教學技能和教學效果的客觀評價、均值為2.27、2.08,標準差是0.346、0.324,且離散程度較低,數據顯示大學青年教師對自己的教學技能和教學效果的評價在良好與中等之間,較接近于良好。從反思狀況與自評的相關性分析表3發現,經常對自己教學進行反思的青年教師在對自己教學技能客觀評價時,更多地趨向于很好,選擇很好的占到65.1%,而有時反思、很少反思和從不反思的青年教師在自評時選擇很好這一項的加起來的總和僅占34.9%。可以得出結論,對教學進行反思的頻率與教學技能的自我評價是成正比。

四、改進大學青年教師教學狀態的策略

1.充分調研,使培訓內容具有時效性

大學青年教師擁有較高學歷,這只能說明青年教師在自己的本專業有一定的水平,并不能代表他們在教學這一領域就會有很好地表現,所以在入職前青年教師應該接受良好的教師專業發展相關內容的培訓、參加教育見習或實習等。為了解決培訓內容與實際需要脫節這一問題,筆者認為今后的高校,特別是名牌大學、有特色的大學,在研究生教育階段應開設教師教育課程模塊,為將來愿意從事教育工作的研究生提供教師專業發展的基礎。職后教師培訓一定要在廣泛調查的基礎上,切實解決教師所需要的內容進行相關培訓,防止走過場、形式化的教師培訓,切實提高職后培訓的效果。

2.強化教學技能培育,提升教師教學水平

(1)提倡備課方式多元化,提升備課質量。在備課方式上過多的使用個人單獨備課的方式,這表明現在教學依然停留在青年教師個人教學經驗的層面,忽視了教研室集體備課、帶教教師指導備課、專家指導備課等方式,這對青年教師的專業發展是很不利的,今后要多采用老教師的指導備課、專家指導備課更有利于教師專業水平的提升。(2)加強教學方法與教學技能的培訓。在教師從事的科學研究中,青年教師從事學科專業課程建設及教學改革研究占33.4%,僅占1/3,開展教學學術與教學技能與方法的研究僅占14.7%,這與青年教師缺乏豐厚的教育科學素養有關系。因此,在以后的青年教師培訓中,要切實加強教師從事教育專業的教育教學素養、技能方面的內容培訓。不斷提高青年教師的教育專業素養與教育教學專業技能,才能使青年教師盡快走向專業發展之路。(3)強化公開課、示范課,為青年教師專業發展樹楷模。公開課已經成為一種與教學相聯系的教研制度,并成為教師探究課堂教學的專業方式。調查說明目前大學對公開課的重要性認識還不夠,教研活動也很少,有質量并有實效的公開課并不多。當前大學應把公開課、示范課作為教學的日常工作,每學年都要舉行,鼓勵青年教師積極參與,在老教師的幫助下,使青年教師盡快站好講臺。

3.加強教學學術研究,促成教師生成教學實踐智慧

教學學術研究基于教學實踐,是教師對自身教學實踐的反思。因此,基于教師自身專業發展的邏輯,加強教學學術研究,促成青年教師生成教學實踐智慧,是提升青年教師專業發展的有效方式。研究表明,教師個人知識的發展主要受兩大因素的影響:一是已有的教學經歷;二是教師的職業自我,包括教師對自身教學形象的自覺意識,在從業過程中的各種職業感受以及教師個人的職業理想與追求等[2]。學者認為,教師實踐性知識的發展路徑,教師個人生活史分析、反思教學實踐經驗、建構教師學習共同體[3]。可見,影響教師教學實踐智慧生成的因素與教師學科教學知識形成的路徑都是教學學術研究的主體內容。基于教師個體專業發展邏輯路徑的認知,加強教學學術研究:(1)可使教師生成學科教學知識,這種知識結合教學實踐生成教師自己的教學實踐知識;(2)教師通過教學學術研究,結合教學實踐,教師可以把潛在的教學技能轉化為現實的教學實踐技能。當教師擁有學科教學知識、教學實踐技能時,再結合教學實踐的磨練、經驗的總結、反思與感悟,最終形成教師專業發展的核心素質———教學實踐智慧[4]。教師擁有了教學實踐智慧,既能對教育教學理論靈活運用,又能駕馭課堂教學實踐,教學游刃有余,逐步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和教學藝術,努力使自己成為專家型教師。

作者:張忠華李婷婷工作單位:江蘇大學教師教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