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怎樣創建正確的學生觀綜述
時間:2022-01-14 10:31:43
導語:老師怎樣創建正確的學生觀綜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本文作者:孫秀芳工作單位:哈爾濱師范大學
1.學會因材施教我認為要樹立正確的學生觀,就要承認學生是存在差異的。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特的個體。學生的發展是不平衡的,這種差異是天然存在的,是客觀的。學生之間,不僅有知識經驗和智力的差異,還有學習態度、習慣、興趣等非智力上的差異。每個學生都有各自的特點,他們的知識水平,理解能力,接受能力也不同。教師應該學生品行上的差異,對學生作業的差異,對學生學習成績的差異,要有足夠的寬容量。因此,每個教師對待不同的學生,要注意運用不同的問題和方法,不能用一個模式對待所有的學生。也就是說,我們要學會因材施教,量體裁衣,不能用一把尺子去衡量學生。只有這樣,真正和諧的師生關系才有可能建立起來。教師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首先就要理解你所教班級學生的特點。例如:我教的兩個班級英語水平存在差異。一個班學生基礎水平好,思維活躍,接受能力很強;另外那個班學生基礎弱,上課時不夠活躍。因此,我在講課時,就注重學生的個性差異,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在那個程度好一點的班級,讓學生自己總結一些知識點,并且讓他們聯系以前學過的知識,系統性的去學習。在那個基礎弱的班級,就會在講解知識點時,讓學生發揮想象力,盡量把它編成順口溜,或者讓學生聯想日常生活中的情景,這樣可以使學生記憶更深刻。例如:我在講“sometime”時就列出了“some-times、sometime、sometimes”。因為很多學生不知道怎樣區分他們。于是我就啟發他們:some可表示“一些、某”,“time”可表示“時間、倍數、次”。然后逐步再啟發他們sometime表示“某時”sometime表示“一段時間”。因為兩個單詞之間有一段距離,所以是“一段時間”。“times”是次數的意思,所以“sometimes”是“幾次”的意思。這樣,學生很快記住了各自的意思。教他們用學過的知識來分析、解決問題,提高了學生的思維能力。激發了創造性思維,在快樂的氣氛中學到了知識。這種方式的學習充滿了趣味性,學生很喜歡,又達到了課堂教學效果。教師要尊重學生人格,正視學生差異,對學生充滿信任和理解,對學生的不同看法耐心地聽取,正確引導。多征求學生的意見,了解學生的想法和需要,從而不斷改進教學。教師要給學生一個展示的空間,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教學過程之中。
2.把學生看成是具有主觀能動性的人學生是學習活動的承擔者、發動者。他們在活動中能表現出主觀能動性。教學就是要充分地發揮學生的能動性,鼓勵學生踴躍參與,教師要妥善引導學生參與到探索知識的過程中去。為此,要營造良好的參與環境,寬松、平等的學習氛圍。要留下足夠的參與時間和空間。學生能講的,要盡量讓學生講。要創造良好的參與條件,組織學生獨立思考與集體討論。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教學時,采用有效的方法導入新課。教學環節由易到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是培養學生參與意識,學生的學習的積極性越高,學習的效果就越好,反過來又促進了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例如:我在教高一必修Myfirsttravelonthetrain時,我感覺這篇課文涉及澳大利亞的地理、風景等方面的知識多一些,如果直接理解課文,可能會枯燥一些,學生未必感興趣。所以在正文前的導入環節,就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讓學生們以小組為單位,課前做好資料查找工作。上課時學生們積極主動地把自己小組找到的資料與大家共享。學生們找到許多與澳大利亞相關的東西如:地圖、悉尼歌劇院、考拉、袋鼠等,還有一些關于風景的圖片。這樣,學生們不僅很有成就感,同時積極參與到了課堂教學中,成為了課堂的主人。教學過程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形成活潑的教學氛圍,既發揮了教師的指導作用,又發揮了學生主體的作用。教師通過恰當地提問也可以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問題設計是英語閱讀教學的重要手段,是幫助學生理解、鑒賞文章的切入點。教師設計問題,要遵循循序漸近的原則,要把問題建筑在學生的注意力和興趣之上,服務于全面提高學生素質水平的目標需要。因此,作為老師要努力創設良好的語言環境,營造可以發揮主觀能動性的想象空間。教師設計問題時,要緊扣教材,層層推進,要具有一定的思想梯度。在提問、解答的過程中,教師要啟發引導,以激活學生的思維欲望,幫助學生認知和理解。我們要深入研究教材,合理安排知識結構。作為老師要善于幫助學生多角度地思考問題,進行發散思維。因此,在教學時,要注意新舊知識的聯系,教學環節由易到難,以舊帶新,不僅鞏固復習所學知識,還便于新知識的牢固快速地記憶。
3.相信學生是可以轉變的每個學生都有要求進步的愿望,都有豐富的潛力。每個學生都有才,通過良好的教育和訓練,每個學生都能成才。學生是發展中的人,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成長過程中出現的種種問題,用發展的觀點對學生充滿期待與希望。教師的角色決定了教師對學生應該采用寬容的態度。教師不能以成績論英雄,那種選拔少數學習尖子、淘汰大多數普通學生的教育模式,必須給予根本性的改造。
4.形成融洽的師生關系學生學習的成效大小和任課老師有很大關系。他們喜歡某位老師,也往往會喜歡他的課,并能主動接受這位老師所傳授的知識。因此,我們應該在課內外真誠、和藹地對待每一位學生,在課堂上少批評學生。在教學中要常用鼓勵性的語句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要理解學生,尤其是那些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當學生得到老師的肯定后,會增強自信心。對回答不出問題的學生,老師也應該和顏悅色。在課下,教師可以和學生談心,多了解學生心理在想些什么,他們有什么困惑,能否幫助學生解決這些問題。教師與學生是教育者與受教育者的關系,而在人格上,學生與教師是完全平等的。教師既應該是合格的教育者,同時也應該是學生可信賴的朋友。教師要贏得學生發自內心的尊重,那么,教師首先要尊重自己的學生。融洽的師生關系以及和諧的課堂氣氛是維持學生學習興趣,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關鍵。寬松的課堂環境、良好的情感態度很重要。新教材需要的不僅是教師深厚的知識基礎,更需要教師與教材脈脈相通的感情投入。教師要用自己的情感去點燃學生對知識的渴求之火。
- 上一篇:新時期教師勞動權的救濟
- 下一篇:當前教師的形成性評價